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只有平剧立足民间,才能找到出路。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44:54

作品分类:出路  民间  立足  艺术  评剧  老百姓  现在  舞台  演员  

虽然地方戏民歌演唱艺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才形成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中国文化艺术花园并不像现在的舞台艺术那样多姿多彩、繁荣昌盛,当时,歌剧是大众文化和娱乐最时尚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流。20世纪60年代,中国也是一个政治运动频繁的时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大批有成就的老艺术家变成了无辜的右派和食尸鬼,大量正在发展和继承的戏剧被禁止。例如,一部好的鞠萍歌剧无法逃脱灾难。它被贴上“密封、资助和维修”的标签。新兴演员被转移到其他职业,剧团被迫解散。有些演员改唱京剧,只能演八部样板戏,而其他的歌剧只能移植来演样板戏。可想而知,当时当地的歌剧处于什么位置。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解禁,各种剧团相继恢复或成立。他们都有一段难忘的辉煌时期。朝阳县评剧团在20世纪80年代也很受欢迎,去北京中南海演出,在北京享有很好的声誉。然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和商业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娱乐和文化方式不再局限于歌剧,其他类型的文化娱乐大众传媒已经被人们所接受。随着信息化、工业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歌剧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歌剧天才的消失,老艺术家不可能永远年轻。新艺术家暂时无法接受培训。舞台艺术强调“上台一分钟,下台十年”。可以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给中国地方戏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去,戏班几乎都是公有机构,这就导致了戏曲舞台在体制上的发展滞后。现在,更多的剧团正在进行重组或私有化,走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一些歌剧濒临灭绝,但我认为平剧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为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间文化基础,深深植根于北方歌剧观众的心中。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艺术团体都有其生命周期。如果他们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他们将被历史的洪流淹没。然而,民歌演唱艺术发展至今,几代艺术前辈的培养和关注使她优雅迷人,深受世人青睐。同济大学教授、戏剧与戏剧研究教师朱恒富说:“当前中国戏剧对“贵族”的追求不利于戏剧摆脱困境。中国戏剧的唯一出路在于它的受欢迎程度。只有适应大众的需要,它才能保持活力。”

在大连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中国古典戏曲文化发展与当代戏曲走向研讨会上,朱恒富教授对当前戏曲界对所谓“贵族”的追求深感担忧。他说,国家已经花了很多钱来支持传统戏曲,但是中国戏曲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数百万歌剧从业者担心食物和住房,在广阔的未来找不到出路。普通人宁愿选择电视和其他娱乐形式,也不愿选择歌剧。这种情况的症结不在于社会和娱乐形式的多样性,而在于歌剧抛弃了绝大多数人,追求贵族。为了追求“贵族”,目前安排的一些戏剧与高端戏剧不相上下,耗资数百万甚至数百万美元。舞台艺术、道具、服装、音乐和灯光都非常华丽。一张票要数百美元。仅从票价来看,这种戏剧不再为普通人服务。

朱恒富认为,中国戏曲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夏利巴人的艺术。它是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突出的民间特色。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中国戏曲展现了根植于老百姓心中数千年的忠孝诚信的道德伦理价值观。从内容上看,它展示了民间的精彩事迹,表现形式追求大众化。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可以唱一出戏。但是现在一些剧作家已经放弃了这种民间性,开始远离普通人。他们高高在上,阐释政治,写与普通人生活不合拍的戏剧。他们的表达方式非常保守,不敢创新。一些戏剧演员在赢得所谓的大奖时忘记了自己的演员身份,不再屈尊为喜欢他的观众表演。这样,他把自己从高高的平台上推了下来,他怎么能不辜负组织的训练和人民的期望呢?

作为地方戏中的鞠萍演员,我们应该始终振作起来,挑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虽然这样的口号已经反复喊了几十年,但我们仍然坚持。否则,鞠萍的未来将变得越来越令人担忧。如果我们不创新和发展,我们将被历史淘汰。届时,我们将为创造鞠萍辉煌艺术的前辈感到惭愧,如仙牌、新牌、张牌、马牌、花牌、小牌等鞠萍大师。

朱恒富指出,中国戏曲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回归民间,使戏曲重新具有民间特色,说出人们的心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尊重戏曲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普通人接受的戏剧才是好戏剧。我们要发扬朝阳县平剧团的光荣传统,坚持全年下乡,坚持自我编辑、自我表演,创作人们喜欢看的戏剧,回报家乡的长辈。让每场演出吸引成千上万的人,让它成为真正的农村人民剧团,永远扎根于人民心中。这是人们喜欢的民间艺术。(葛振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