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袁淑梅和西柏坡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44:22

作品分类:《西柏坡》  柏坡  电影  袁淑梅  艺术  柏凤  评剧  舞台  

雄伟的太行山,强大的送粮队伍,充满自豪和喜悦的乡党委女书记白凤,以及主演戏剧电影《西柏坡》的同胞袁淑梅,一开演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袁淑梅是观众中受欢迎的鞠萍表演艺术家。几年前,当我得知她是西柏坡革命圣地的名誉村长时,我更加惊讶和荣幸。西柏坡,一个闪耀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的名字,新中国就从这里诞生了!虽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村,但当1948年5月毛泽东领导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到这里时,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自1997年以来,袁淑梅一直隶属西柏坡。为了创作歌谣西柏坡,她多次深入西柏坡生活。她与老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被村民选为荣誉村长。2001年,平剧《西柏坡》在舞台上成功上演,2002年在北京上演两次。2003年,平剧《西柏坡》被改编成电视剧,获得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2007年,经过十年的建设,《西柏坡》被拍成了一部戏剧电影。十多年来,袁淑梅一直热爱西柏坡,创作西柏坡并为之歌唱。她是西柏坡的英雄。

评论剧《西柏坡》以1958年修建港南水库除洪为背景,描写了西柏坡人民为了顾全大局、重建家园、保护中央旧址的感人故事。它体现了西柏坡人民在搬迁重建过程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动天地的伟大精神。它表达了西柏坡人民对革命领袖和中央旧址的深厚感情,塑造了以白凤为代表的西柏坡儿童形象。

平剧《西柏坡》的成功为西柏坡戏曲电影的拍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歌剧电影的拍摄基本上走了两条路。一是舞台艺术的忠实记录,二是现实生活中的歌剧电影。虽然各有各的优势,但如何更好地融合歌剧艺术和电影艺术,进一步展示歌剧电影的独特魅力,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逐渐成熟,戏曲电影的拍摄呈上升趋势。例如,由尚常戎主演的京剧电影《连理于成龙》就是其中的一部。中国戏曲协会也在拍摄裴炎陵主演的京剧电影《声音九》。戏剧电影西柏坡的成功,为拍摄这样的电影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戏剧电影《西柏坡》不是舞台剧的简单表现,而是戏剧与电影两种艺术的有机融合,是艺术的再创造,虽然拍摄是在工作室里进行的,但主要创作者试图从内容和形式上寻找歌剧与电影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巧妙地将电影艺术时空转换的灵活性与歌剧艺术虚拟写意的特点相结合, 电影艺术的特殊效果,镜头语言的精彩运用,歌剧人物的精湛表演,歌剧场景的编排和渲染。 与舞台剧相比,戏剧电影《西柏坡》节奏更加鲜明,情节和人物更加集中生动,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的视听震撼。

试试看电影《西柏坡》,华丽的开场为整部戏奠定了史诗般的气势。当西柏坡村的人们面临搬迁与重建的生存冲突时,白凤内心的矛盾、对革命圣地的热爱和顽强不屈的性格强烈地向观众展示出来。白凤与小琴县长、白坡村大队长坡生之间真挚细腻的情感纠葛,以及不可预知的命运变化,更是如此,令人感动和流泪。这部电影刻画了许多人物,如白凤、小琴、宝胜、宝胜的祖母和霍恩爷爷。它们如此生动逼真。

当然,在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袁淑梅的白凤是观众最精彩、最期待的形象。白凤的坚持和敢于去战斗让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袁淑梅一直不懈追求的个人特质上。经过多年的舞台经验,袁淑梅能够轻而易举地塑造出白凤的生动形象。更有价值的是她在电影《西柏坡》中的表演,这部电影充满激情,但也有一种平衡感。她既开放又封闭,而且微妙。借助会说话的镜头语言,她将准确生动地展示白凤的形象。事实上,歌剧电影中的表演并不完全等同于舞台剧中的表演。它要求演员不仅要在不丧失歌剧风格的情况下表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顺应电影艺术,而且不能完全以生活为导向。有必要找到歌剧风格和电影艺术相兼容的平衡点。袁淑梅的表现非常出色。

袁淑梅自己说:“这是教会我行动和做人的舞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会用有限的生命继续我对生命的追求”;"在未来的岁月里,我注定要为歌剧艺术而死,直到永远."袁淑梅对艺术生活的执着追求是西柏坡精神的生动写照,不是吗?(作者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党委书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