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宝安区“京剧进校园”成绩显著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7:07:43

作品分类:显著  成绩  校园  京剧  学校  安区  记者  推广  街道  语言  

 

五年前,宝安区发起了“京剧进校园”运动,现在成效显著。

"既然京剧教学可以进行得这么好,广东的粤剧呢?"从2007年开始,相关人士试图将粤剧引入宝安区校园,并以福永街的四所学校为试点。然而,与“京剧进校园”相比,粤剧的推广目前遇到了各种“尴尬”。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是深圳的大多数孩子不懂粤语,他们必须先学习粤语才能学习粤剧。

如何让“京剧娃娃”现象在“粤剧娃娃”上重演,是宝安区粤剧推广人员正在思考的问题...

宝安有近1000个“京剧娃娃”

“筐店、捡煤渣、挑水、劈柴……”昨天晚上,记者刚刚走进宝安区上河小学的大门,发音完美、嗓音圆润的京剧咏叹调立刻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很难想象这些悠扬的咏叹调都是出自青少年之口,而且大部分是粤语。

商河小学只是宝安区京剧普及教育的缩影。记者了解到,2004年3月,宝安区教育局决定在所有中小学开展“校园京剧”运动。

目前,整个地区参加“校园京剧”活动的学校数量已经扩大到十几所。在京剧基础薄弱、几近“空白”的宝安区,“京剧娃娃”的数量正在滚雪球般增长,近1000人在学习。此外,大多数“京剧娃娃”已经可以扮演生、生、净、丑的角色。潘石祥是“校园京剧”运动的大力倡导者和推动者,也是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主任。

2007年,宝安区中小学借鉴“校园京剧”的成功模式,开展了“校园粤剧”实验研究。

“我们首先在福永街的4所学校开始试点工作。去年,试点工作覆盖了福永街的所有8所公立学校。”潘石祥说。

如今,“校园粤剧”实施已近三年,但效果不如京剧。潘石祥说,完全照搬京剧教学模式是不可行的。

"最大的障碍是语言障碍。"

宝安区福信小学是“校园粤剧”试点学校。它的副校长文创科非常清楚推广粤剧的困难。"最大的障碍是语言障碍!"文庄科说,福永本身就是一条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的街道。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中没有多少人能真正说广东话。“学习粤剧的第一个层次是语言层面。如果语言水平不高,学习过程就会延长,结果也不会明显。”

在学校的粤剧培训室,一个满头大汗的学生走过来告诉记者,“我最喜欢玩枪,但我害怕唱歌。”他告诉记者,他叫方占元,家人都来自江西。

后来,方占元向记者表演了粤剧节选《双枪陆文龙》。尽管他能以非常标准的粤语演唱这段摘录,但当记者问及歌词的主旨时,他看起来很困惑。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方占元这样不懂粤语但会唱南方大戏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少。

学校的粤剧老师黄丽芳说:“我连歌都不懂,更别说粤剧的韵味了。这也是粤剧在深圳流行的“瓶颈”

此外,缺乏教师是粤剧普及的另一个问题。温校长说,目前,街道上聘用的两名专业教师负责三所学校的教学,经常顾此失彼,而负责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是粤剧外行,只能边教边学。

粤剧的普及可能需要另一种方式

通过五年的“校园京剧”和两年多的“校园粤剧”,潘石祥也发现了粤剧与京剧推广的区别。他认为,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粤剧进入校园不能再简单地套用“京剧模式”,或者需要另一种模式。

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艺术团团长陈屈认为,粤剧的推广发现《向梅子》等省级儿童学习粤剧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这些孩子通过粤剧喜欢岭南文化。“接下来,我们将尝试从文化入手,或者取得更好的效果。”(阮小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