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王安琪:为什么我要改编《金锁记》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7:07:02

作品分类:改编  为什么  京剧  因为  我们  文学  这样  手段  艺术  故事  

在中国京剧艺术节和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京剧《金锁记》后,一般有两种说法:如果不是从京剧的角度来看,这部戏就不会难看;按照京剧的标准,传统元素太少了。这个评论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创作的初衷并不局限于京剧。我们只想创作一部文学和现代戏剧。京剧是核心载体,但不一定是唯一的手段。

但是我不想去掉京剧这个词,因为我们也想提醒:京剧可以是一样的!

京剧曾经是大众的娱乐。报纸投票选出的四位著名歌手是当时的流行歌手天王田甜。然而,直到今天,京剧艺术仍然是醇厚和美丽的,但很难期望她回到流行。观众的结构也在改变。21世纪艺术文化的新观众可能是这样的:第一周看云门舞,第二周看电影,第三周看桃花源,第四周看京剧,第五周看小剧场,第六周听上海平潭。

说到专业,他们可能根本分不清西皮和黄儿,但剧中的情节也可能引发一些对生活的感知,甚至会比较一部京剧和另一部电影的意图。面对如此新的观众群,京剧的竞争不是针对评剧、越剧和豫剧,而是针对所有艺术和文化形式,如电影和舞蹈。换句话说,所有艺术表现形式,如电影和舞蹈,都可以从京剧中借用并相互融合。这是时代的趋势。在娱乐多元化和数字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不可能指望街上会哼唱“杨延辉坐在皇宫庭院里”。京剧艺术的辉煌永远不会消失。从大众的角度来看,如果它能转化为“高雅艺术”,它可能是另一种华丽绽放的方式。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改编成京剧,正是出于我对京剧现代性和文学性的思考。现代化不仅仅是玩现代生活,还使用生动多样的叙事技巧来展现符合现代人情感和思想的故事。文学性不一定指歌词的美。文学代表着精致、深刻和个性化——这种思维来自我多年看戏剧的经历。

张爱玲以经典的《红楼梦》文体提炼现代性,描写了在社会文化的快速变迁中人们内心的虚无和困惑。京剧起源于清朝。在台湾,如何改变传统的忠孝义伦理价值观,如何用优美的表现诠释现代思想,是我们多年来努力的方向。

我们已经领会了张爱玲的“华丽而荒凉”的思想。我们选择了曹乔奇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并将它们分成几个部分,相互重叠或并列。通过意识流,我们采用了“现实与现实的交织,时间与空间的重叠反映”来实现“自我质疑”的人物塑造和“花前花后照镜子”的不均匀对比结构。这部戏没有袖子和胡子,因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始。没有全套的锣鼓,因为整出戏都很暗,不应该在外面演奏。咏叹调刻意保持安静和含蓄,没有突出大型咏叹调独唱,这是为了配合歌词的意识流倾向。

台湾的京剧传统并不牢固,因为家庭因素,我四岁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去了歌剧院。我观看了台北的每一场演出,并长期收集台湾海峡两岸的记录和视频。我仍然对京剧传统有一定的了解。京剧是我一生的迷恋。然而,当我着迷于京剧时,我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京剧必须现代化,这是我在小学时的抱负。那时,没有人在看这部戏。我积极推荐中国文化的精华。我选择了著名的戏剧《寻找孤独和拯救孤独》,为学生买票观看。学生们没有任何障碍去欣赏虚拟人物,但是他们在戏剧结束前愤怒地离开了舞台:"为什么保护婴儿的母亲应该被称为一个不道德的人?"为什么父母可以决定婴儿的生死?“我的同学不能接受的不是京剧艺术,而是反映在京剧故事中的价值观。从那以后,我树立了现代化的雄心。这个古老的故事当然不能直接叙述。在此期间,这些值需要跨越年龄差距,并在呈现之前进行重新检查。

“现代化与文学性”是我复兴台湾社会古典高雅文化的有效手段。这次旅行可以分享经验,得到批评和纠正,并真诚地感谢你。(台湾国光剧团团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