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京剧必须大胆创新,必要时嫁接。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7:05:50

作品分类:必要  创新  大胆  必须  进行  京剧  嫁接  改编  没有  传统  

京剧近年来遇到了各种挑战和困境,也遇到了前“梨园圈”从未遇到的问题。然而,我们通过优秀青年研究生班和“空中剧场”等载体,逐渐复兴了京剧古老的“文化遗产”。必须承认,如果京剧要“进一步繁荣”,大胆创新和必要的嫁接是必要的。《绿水一山》、《北风紧》等新剧将传统艺术和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成为京剧创新和嫁接的典范。

创新是京剧的生命,但创新不等于大制作。大规模生产的特点是场景庞大,人物众多,情节奇特,服装美观,增加了超强感官和光电的“舞台技术”。例如,在京剧《赤壁》中,射箭等场景形成了色彩斑斓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效果”。只有古典意境美,京剧的传统审美核心,才会受到“冲击”。京剧强调虚拟和夸张,场景不适合纯粹的现实场景,即“舞台很小,你可以在远处看到世界”例如,荀彧的著名戏剧《拾玉镯》中就有“敲打鸡”。没有“农家庭院”或真正的鸡,但它不影响美感。

同样,嫁接使京剧充满时代感,但嫁接不是异质的。例如,为了瞄准凭空想象出来的“20年市场”,大力提倡“西方文艺的一般审美风格”和“三壶两壶”,形成了“缺中不缺西,中西兼备”的混合京剧艺术。事实上,植物学嫁接要求接穗和砧木是相关的,否则“它们不能相容”。京剧《赤壁》中的三个画面分割是嫁接电影艺术的套印镜头,但不符合京剧画面分割的条件——空间必要性和画面关联性。然而,谭派著名戏剧《钓鱼杀一家》中肖恩县政府被殴打的场景和他女儿被河水折磨的场景的分离满足了剧情和这两个条件的需要。

事实上,京剧剧目的改编包括三种模式:擦灰尘(小变化)、伤筋骨(大变化)和脱胎换骨(几乎是新的创作)。其核心是从思想和艺术方面继承京剧的精髓。许多老戏迷看到新版《赤壁》,觉得自己没有遵循上述模式,找不到传统京剧的感觉。他们把京剧变成了电影和戏剧。

让我们以1959年改编的京剧《赤壁之战》为例。该剧是国庆十周年纪念剧,改编后非常成功。周恩来认为这是“处理和改进传统戏剧的一个新里程碑”尽可能保留原有精华,同时进行了修改、补充和丰富。这种改编继承了京剧的审美规律:一是旋律优美,曲调的经典有保留和创新,如《庄别》中周瑜和黄盖的二重唱“灵魂穿透骨架,空气穿透舞台”;第二是写意之美,稻草船从箭上取下百分之十。通过虚拟写意的程式化表现,再现了由暗河风光、军营对峙、总司令风格等构成的历史美。第三是舞蹈的美。英雄联盟的剑舞,华容道的逃脱,大胡子男人的英雄姿态都展现了京剧的美。

遗憾的是,这些美学元素和改编思想在新版《赤壁》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事实上,与其花巨资“创新”和“嫁接”快速成长的新剧,不如安定下来,整理和处理那些基础良好的传统剧种,如芙蓉草的《胭脂虎》、杨小楼的《五民正义》和大武生的《庄媛吟》,这些都是濒临灭绝的著名剧种。可以看出,要改变我们的戏剧,我们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