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谢瑞卿传承了戏曲艺术的传统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41:46

作品分类:艺术  教授  学院  京剧  谢锐青  学校  传承  王瑶卿  人才  

谢瑞卿,女,1932年出生,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1950年,他以著名京剧艺术家王瑶卿为老师,成为王氏学派的亲密弟子。1962年,他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青年学生节上获得个人金牌。他于1971年被转到中国戏曲学校,此后一直在教书。

今年79岁的谢瑞卿仍在中国戏剧学院担任硕士导师。他坚持每周两天去学院上课。他还能教京剧布鲁斯和武旦等武术,还能展示学生的技能。今年,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谢瑞卿9岁进入“四维戏剧学校”学习京剧。这所学校的艺术顾问是著名剧作家田汉。1944年,为了号召群众在抗战中团结起来,进步知识分子在广西桂林举办了一次“戏剧展览”。谢瑞卿在田汉的京剧《江汉渔歌》中扮演主角。那时她只有11岁。因此她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她还演出了许多新剧,如田汉的《武则天》、《金姬伯》、《武松与潘金莲》和《新儿女英雄传》。在后来的成长中,她一直把田汉视为自己的政治和艺术导师。

解放后,艺术家们面临着历史的变革和新的生活,歌剧艺术也开始了改革和创新的进程。1950年,谢瑞卿进入戏剧实验学校。1954年,学校更名为中国戏剧学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戏剧人才。文化部戏曲改良局局长田汉也是戏曲实验学校的校长。为了培养歌剧人才,他走访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家,并邀请了王瑶卿、肖长华、刘席夔、尚晓云、程秋艳、荀惠生、郝陈寿、侯席瑞等老京剧艺术家任教。1950年,在田汉的介绍下,谢瑞卿有幸拜王瑶卿为师,成为王学的亲密弟子。

王瑶卿是京剧大师。他融合了青衣、花旦和吴丹的行业,创造了“花衫”行业。他在歌唱、表演、服装和化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教学中,他总是教谢瑞卿军民兼修,扎实练习其他功夫,学习京剧和昆曲。根据谢瑞卿的基础和舞台实践经验,王瑶卿因材施教,反对单纯的艺术模仿,他要求谢瑞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特色,创造自己的风格。

1951年和1953年,谢瑞卿与中国艺术代表团两次参加世界青年学生节。她出现在京剧《脑龙宫》和《红桃山》中。代表团两次获得集体金牌。1962年,谢瑞卿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赫尔辛基世界青年学生节上表演了京剧《霸王别姬》的剑舞,并获得个人金牌。今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晓云去北京拍摄舞台艺术电影。谢瑞卿在介绍了中国戏曲学校的石徐若校长后,以尚晓云为老师,学习了尚派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谢瑞卿曾在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剧团和中国京剧剧院演出。文革后,她离开舞台,在中国戏曲学院教书。在多年的教学中,她一直坚持王瑶卿老师的艺术风格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她尽了最大努力一点一点地教授大师级的艺术。20世纪80年代,谢瑞卿退休后,接受了学院的任命,继续攻读研究生。尽管年事已高,她仍然自己做,不管是教学还是排练,甚至反复表演咏叹调或动作。谢瑞卿经常告诉学生们,在那些日子里,师父是师父的老师,为“祖父”布道。今天,她不仅继承了王派的艺术,而且肩负着老一辈戏曲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只有培养优秀的京剧人才,她才能回报大师和观众。

谢锐青 

谢瑞卿正在教高级学生木兰参军。

谈到如何传承这一庞大的戏曲艺术文化遗产,谢瑞卿深受感动:“历史上,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模式和方式。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是建立在师徒之间的口头交流、表演经验的积累,甚至几代人的深思熟虑和完善之上的。有各种各样的继承方式。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目前,人才短缺不仅体现在表演人才上,还体现在京剧创作、理论研究、舞台艺术、音乐创作等人才上。京剧艺术的传承需要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在社会上传播和普及,也是进入中小学和大学课堂的重要途径,从而使青年学生受到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京剧进入学校课堂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特色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新方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