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京剧的起源和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30:41

作品分类:特色  艺术  起源  京剧  形成  演员  进京  舞台  主要  剧目  

京剧的起源

京剧形成多久了?有两种版本:150年或200年。歌剧史上有一些争议,特别是在群众中,但更准确的是150年。当然,戏剧的形成期不可能像商店那样精确。应该有150年了。

1990年,在北京举行了一次纪念会,纪念回族剧团来到北京200周年。因此,许多人认为这证明京剧已经形成了200年。事实上,尽管惠班的到来与京剧后来的形成密切相关,但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概念。粗略地说,婴儿的年龄应该从出生时算起,而不是从受孕时算起和在母亲体内的时间。只要它形成,就必须有一个更科学的定义。这就是惠班来到北京和京剧形成的区别。

京剧是北京徽剧和汉剧融合的产物。然而,在形成过程中,汉语声调实际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严格地说,中国曲调的音调、风格、剧目和韵律是后来京剧的主要“内涵”。汇班是同一个舞台上双音表演者表演的“载体”。因此,专家说这种转变叫做回转变,这种转变叫做汉转变。没有徽派剧团和中国戏曲演员,京剧很难形成。然而,京剧的形成离不开中国演员,只有回族剧团,而京剧的主要内涵是后来形成的。三清班于1790年来到北京。这仅仅是载体出现的标志,远远没有出现一种新型的歌剧——京剧。因此,我们不能含糊地说京剧已经形成200年了。

第一个进入北京的汉剧演员是米英仙(也叫米习字),他演关羽戏。他说,大约1800年前,曾春台已经在安徽剧团工作了20年。然而,作为一名韩剧演员,他毕竟是单枪匹马,没有广泛的影响力。1820年至1832年间,大批中国戏曲演员相继来到北京。其中有王宏贵、刘莉、龙德云、谭志道等。最著名的是老兵余三胜。这些中国曲调演员和回族演员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徽派演员大多表演黄儿、高泡子、范强、四平调等。有时他们还演奏西皮曲子、昆曲和彝阳曲。然而,中国曲调中的演员正在演奏西皮曲调和黄儿曲调。京剧声乐的主要成分无疑是西皮和黄儿。从后来的京剧剧目和声乐来看,它更源于汉剧。例如,当前的传统戏曲“打鼓骂曹”、“五盘记”、“卖马”、“摸碑”、“琼林岩”都起源于汉剧。有些戏剧也起源于徽剧,他们与卢圣奎等人一起编辑并演出了许多京剧书籍(如《三国演义》)。那是在京剧基本形成之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第一,回族乐队来到北京时,只有京剧的载体出现了;第二,进入北京后,汉剧演员加入了徽剧团,与徽剧团在同一舞台上演唱。他们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此外,北京方言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黄皮剧种。然而,汉剧的剧目和演唱风格是京剧形成的主要内涵。因此,汉剧演员进入北京是京剧制作的重要一步。没有这一步,只有徽剧团才能制作京剧。第三,1820年后大批中国戏曲演员来到北京,经过近20年的融合和酝酿,京剧逐渐成型。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认可是在1840年左右。这是我们认为京剧已经形成了大约150年的历史基础。

也有证据表明,第一部京剧剧本是由一个叫关雎的道教人物写的《极乐世界》,出版于道光20年(1840年)。按照惯例,它写道:“黄儿的楚音仍然是昆曲中的吴音,但风俗仍然是一样的。这会让首都的人高兴,所以会使用北京口音。有人读过北宋,但幸运的是没有弄错。”然而:首先,京剧主要是以楚音为基础的,即汉族音,而不是回族音。第二,汉语声调演变成京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当然,只有一些汉字的北京发音”的北京发音。第三,在1840年极乐世界出现之前,没有京剧剧本。因此,将京剧的形成定义为150年前更符合历史的客观现实。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他们为京剧在歌唱、表演、剧目和人物造型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流派。如老程长庚、余三胜、张尔魁、谭鑫培、王桂芬、孙菊仙、王小农、刘鸿生、王洪寿、余叔岩、高庆奎、阎鞠鹏、周新芳、马连良、杨宝森、谭福英、李少春等。;萧声徐小祥、程继贤、姜妙香、叶盛兰等。武胜俞菊笙、黄岳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何裕、李惠亮等。梅丹巧玲、于子云、田桂峰、陈德林、王瑶卿、梅兰芳、程秋艳、荀慧生、尚晓云、欧阳予倩、冯何姿、肖翠华、张君秋等。、老聃龚云甫、吴运举、李多奎、李金泉等。;靖瑶的穆凤山、黄润富、何桂山、邱桂贤、金少山、邱荣盛;小丑刘赶三、杨明宇、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音乐家孙陈友、梅兰天、徐兰沅、王少卿和杨宝忠。著名鼓手何姿、邓云、谢园等。

艺术特征

京剧舞台艺术通过众多艺术家在文学、表演、音乐、歌唱、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的长期舞台实践,形成了一套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规则和规范程序。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它非常丰富,使用非常严格。没有掌握这些节目,京剧舞台艺术的创作就无法完成。京剧自形成之初就进入宫廷,其发展不同于地方戏。它要求展现更广阔的生活,塑造更多类型的人物,对其技巧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要求更严格,对舞台形象的创作有更高的审美要求。当然,与此同时,它也相应地弱化了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其简单直白的风格和特点也相对薄弱。因此,其表演艺术往往是现实与现实的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越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演出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歌唱需要优美委婉的声音和情感。吴Xi不是以勇猛取胜,而是以“吴文茜歌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