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袁国兴的非文本中心叙事——从矛盾出发的京剧“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23:47

作品分类:矛盾  出发  研究  京剧  文本  话剧  艺术  理论  戏剧  这种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京剧在中国的表演市场上一直稳坐榜首。清末,面对外来戏剧的挑战,京剧不仅失败,而且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顶峰,著名的“四大名旦”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就清末民初的文化发展而言,京剧比戏剧更能赢得市民社会的青睐。然而,与京剧的实际情况相反,中国现代戏剧史的组织体系偏向戏剧,有意忽略京剧作为当时的主流戏剧,这使得人们认为现代戏剧史只包括戏剧史,没有戏剧史。

“非文本中心叙事——京剧“叙事表演”研究认为,造成这一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京剧理论缺乏原创性及其对外部理论的依赖。无论是“自然主义”、“典型化”还是“第四堵墙”理论,都很难与京剧独特的表演风格相匹配。然而,当人们盲目地遵循戏剧的解释系统或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经典解释系统来连接京剧时,结果往往是徒劳的。作者认识到,京剧研究的理论必须重构,京剧表演的独特性必须重新界定。

京剧、古典戏曲和西方戏剧的本质区别源于文本观念的差异。中国一直有“类型崇拜”的文化传统。印刷文化和文本化的阅读体验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只有当以文本为中心的写作体系如独立写作、写作和静态写作的艺术风格得到满足,主流的“文学性”才能实现。然而,作者指出,事实上,在文本中心这一强大传统的掩盖下,还有另一个支流:非文本中心叙事。

京剧叙事综合运用语言、姿态、声音等元素,走整体传播之路。与单纯通过语言符号传递信息的纯文本相比,京剧更注重利用虚拟空间来展示其复杂的感官吸引技巧,充分调动观众的听觉、视觉和心理情感,从而实现互动交流。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京剧演员和剧中的角色等同起来,但事实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该书首创了“朗诵”的概念,将表演分为“朗诵”(叙事表演)和“演奏”(以模仿为主体的化妆表演),而京剧则是这种朗诵和表演的交织体。这种行为意识的划分是革命性的,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分析它作为一种艺术选择的独特性。

京剧以“重复”和“剽窃”为荣。它不仅不回避重复使用固定的片段,而且广泛移植其他艺术形式的片段。例如,你会发现歌词类似于京剧《描脸上路》中的鼓词“西厢记”和子弹词“明珠塔”。由于京剧是集体创作和现场制作,它不在乎所谓的“创新”。只要是能引起观众共鸣的片段,我就可以使用它。从这个角度来看,非文本中心的艺术,如京剧,是接受者的选择。

这本书对京剧戏剧意识的陈述是颠覆性的。它从矛盾出发,在主流艺术理论的遮蔽下构建了另一个自足的文化体系,这是现代戏剧史的一个补充。这本书并不注重表面叙事,而是始终把京剧视为一个民族文化共同体,因此它的立足点是文化历史和生活形态的表达。这本书对京剧史诗性的展示充满了建立传统与现代价值框架的雄心。

侯喜瑞饰演的窦尔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