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著名京剧艺术家孙平访谈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14:20

作品分类:名家  京剧  艺术  观众  孙萍  演员  传承  经典  记者  文化  

京剧名家孙萍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孙萍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为更好地传承发展国粹艺术京剧,既需要观众摒弃对京剧“老古董、与时代脱节”等固有印象,重新审视京剧之美;同时也需要京剧艺术工作者“放下身段”,努力贴合市场需求,激发这一传承200多年的文化瑰宝的活力。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孙平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艺术京剧的精髓,观众有必要摒弃京剧“过时、与时俱进”的传统印象,重新审视京剧的美。与此同时,京剧艺术家也需要“放下身段”,尽最大努力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激发这个传承了200多年的文化瑰宝的活力。

京剧,经典魅力依旧

孙平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戏剧研究中心主任。为了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和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她于今年5月访问了美国各地,致力于在海外推广中国京剧。

几天前,当孙平在家里接受记者采访时,当他谈到80年代京剧表演团的精彩场面时,他仍然很难过。

孙平说,当时,作为一名年轻的京剧演员,她一天可以演三部戏,早、中、晚。她的声音几乎要断了,她不得不服用强的松来缓解自己。当时,北京各大剧团经常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演出,演出基本满员。

然而,在记者的印象中,今天的京剧表演市场不像30年前那么热了。孙平强调,不再可行的不是京剧。京剧的魅力依然存在,但现在有一些“在内室里孕育,没有人认识她”。

她说,事实上,京剧的影子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西游记》86个经典版本的唱诵和动作设计,到《红楼梦》的演员构成,再到赵李荣、蒋李文、许凡等众多明星演员,都或多或少与京剧有联系。

孙平告诉记者,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京剧作为中国艺术的精髓,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它已经经历了“大浪淘沙,先发制人”的过程,留下了最正统、最纯粹的文化精髓。

例如,在她看来,不久前在网上流行的“昆曲比基尼”新闻实际上是前辈们“玩的”。因为早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著名京剧演员杨月楼和董智阳演唱《牺牲名单》时,妲就穿着比基尼。然而,这一特技并没有保留下来,这表明京剧不需要依靠这些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赢得观众的喜爱。

“正统、正派,在旧戏剧的下面,是最正确的继承方向。即使有创新,我们也必须把老戏唱好,”孙平说。

京剧,如何赢回观众的心

孙平认为,京剧作为中国本土的国粹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与观众一起创造的草根文化。她说京剧强调观众体验和互动。如果演员唱得好,观众会鼓掌,如果他唱得不好,观众会失望。

她说京剧是“中国人激情的最有效表达”,是一门将中国人的基因和血统融入职业的艺术。正因为如此,既高雅又受欢迎的京剧绝不适合被搁置,而只适合人们在博物馆里缅怀。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激发它的活力”。

因此,像孙平这样的京剧艺术家一直在努力工作。2008年,中国教育部开始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10个省市的中小学开展“课堂京剧”活动。这种将传统文化纳入国家基础教育体系的尝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在今年的CPPCC提案中,孙平提议将京剧作为大学的选修课。她认为许多60到80岁的老一代艺术家非常愿意使用他们多余的能量。这是艺术教育的最佳途径。它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京剧艺术,为京剧的传承培养广泛的受众基础。

孙平说:“这束酒也害怕深巷。”京剧文化也继承了汉字保留的一面。面对当代文化市场,京剧剧团应该有危机感,知道如何推销和包装自己。

对于剧团,孙平建议成立专业的戏剧艺术经纪人,有意识地培养了解市场、了解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地方观众需求、熟悉营销和包装的专业人才,以方便京剧团更好地与市场接轨。

至于观众,她建议我们不妨以一种“不设防”的态度进入剧场,体验现场京剧表演,重新认识京剧的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