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智胜虎山”的细节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7:11:31

作品分类:江青  人物  样板戏  影片  京剧  拍摄  《智取威虎山》  摄制  

《智取威虎山》 

“智胜虎山”:北影派系林立,江青别无选择,只能向毛主席求助。

演出单位:上海北京剧院

摄影师:北京电影制片厂

生产日期:1970年

为了将模型搬上银幕,江青的第一选择是“智胜虎山”。

1958年,文化部召开了一次全国现代歌剧研讨会,建议改革歌剧艺术。上海京剧团的几位成员非常兴奋。看完改编自曲波同志同名小说、目前正在上海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林雪海园》后,他们自发地决定将杨子荣打戏《老虎山》的故事改编成京剧,并改名为《带老虎山》,于1958年9月17日在上海中国大剧院正式演出。该剧初稿的结构和情节基本上是基于原著的故事情节。之后,为了迎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察与表演大会”,剧团进一步改编剧本,压缩了一些负面人物,加强了杨子荣和邵健波的戏剧创作。

1963年1月中旬,江青去上海参加华东的一场戏剧演出。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张春桥特地邀请江青到京剧《智取胡伟》现场“指导”。在1969年第11期《红旗》杂志上,发表了机组人员撰写的文章《努力创造无产阶级英雄的光辉形象》,特别提到江青对该剧的关注:

她“看到它的内容中含有相当多的糟粕,同时也看到它为京剧提供了某种意义上表达现代生活的可能性,所以她决定接管并彻底改造它。从此,这部歌剧及其所代表的歌剧逐渐走上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革命道路。”

从那以后,这部戏的价值立即是“江青同志”指导下的100倍。1964年,在“现代京剧观察与表演全国大会”上,《以策略攻取虎山》因其艺术相对粗糙而被安排在第三轮,但在开幕式后,它在第一轮剧目中突然被提及,并在“江青同志”的亲自“关照”下首次搬上银幕。

《智取虎山》是一部上海剧,按照逻辑应该由上海电影厂拍摄。然而,这家电影厂的大部分老艺术家都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电影圈。了解江青的人太多了。他们早就被清除出工厂了。此时,这个拥有大量人才的老电影厂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境地。除了拍摄之外,当时中国也有强大的电影工厂,包括常颖、八一和北影。然而,这些电影工厂的许多艺术家也被殴打致死。1968年9月,江青在会见一些文艺组织的代表时正式宣布,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一些犯了错误的同志应该从文艺黑线上清除出去,回到工作岗位上来。她宣布的名单中有北方电影厂的谢铁力导演和摄影师蒋倩。江青似乎赞成北方电影。

1968年初秋,中国第一个样板戏电影制作团队——京剧《智取虎山》制作团队在北洋成立。谢铁力、蒋倩和李文华(后来被调到舞剧《红色女兵》)负责筹备工作。1968年11月,上海京剧团“智取虎山”的全体成员来到北京“报到”。一切似乎都就绪了,只是在等待机器启动。

拍摄的命令已经下达,但是没有人能说如何拍摄一部模型电影以及它应该是什么样子。所以江青带领大家观察和讨论,在一些中外电影中寻找创作灵感。这个观察已经进行了半年,电影还没有开始。每个人都很担心,尤其是从上海来到北京的剧团成员,他们已经离家半年多了,不想提前完成任务,回到上海与家人团聚。阻止拍摄进行的最大障碍是工作人员没有配备适当的人员。虽然江青“任命”了这部第一部样板戏电影的主要创作者,但剧组成员除了导演、摄影师和演员之外,还有很多类型的工作,如录音、美术、化妆、灯光、灯光、编辑等。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确定。

当时,北影和全国一样,充满了派系和激烈的斗争。对立的派别互相攻击和击败。此外,这部电影已经好几年没拍了。很难等到有机会组建电影摄制组。谁不想挤进去?能打架就打架,谁能挤进去?这一次江青也无能为力。她找到了毛主席。结果,中央警卫团有8341人驻扎在北营工厂。

1969年5月,机组人员终于完成了人员部署。夏天,根据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除了电影摄制组的成员,北方电影厂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被送到北京郊区大兴县的“五·七”干校。工厂里的噪音结束了,电影摄制组终于能够安静下来,分成几个场景,进入实际的拍摄阶段。

虽然每个人对样板戏电影都缺乏足够的想象力,但拍摄的一般原则非常明确,即“三突出”原则应该贯穿整个拍摄过程:突出所有人物中的正面人物,突出正面人物中的英雄人物,突出英雄人物中的主要英雄人物。江青还去了电影剧组,宣布他将使用最好的颜色、角度和光线来塑造英雄。只要有利于突出主要英雄,任何事情都可以改变。不仅要“恢复舞台”,还要“高于舞台”。电影摄制组曾在1971年《红旗》杂志第三期写了一篇文章,谈到了“恢复舞台之上的舞台”的经历:

“所谓恢复舞台,主要是忠实地恢复样板戏的革命精神,恢复英雄的革命激情,恢复舞台表演的革命气氛,恢复样板戏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所谓“高于舞台”,是指通过电影艺术进一步塑造和凸显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弥补舞台表演条件下的不足,重新创造

这种经历也成为拍摄后期样板戏的原则,并被广泛使用。

1970年夏天,历时两年的第一部样板戏电影终于完成了。这部电影积累的经验已经成为其他人效仿的榜样。

1970年10月1日,样板戏《智取虎山》在全国发行。它带来的轰动效应出乎创作者的意料。(刘一帆蒋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