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晋剧 » 正文

汪曾福是丁果仙的鼓手,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5:44:09

作品分类:王增福  丁果仙  先生  剧团  司鼓  冯万福  师傅  就是  王爱爱  

20世纪40年代和70年代,《三金梨园》中有一句话:仲泽(沈天富)、马马(冯万福)和白金山。一提到这句话,业内人士和戏曲爱好者都知道,这三个人是我们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晋剧鼓板圈的三位祖父,而陈金元在他们之后,鼓手的传承谱系基本上是清晰的。这些鼓手们一个接一个地去了西方,这使得后代不可能更多地了解鼓王的成长过程。

然而,幸运的是,每周日下午,在省会迎泽公园藏经楼东侧的“金歌剧艺术”高级音乐会场,仍然有一名活跃的鼓手。他是唯一幸存的鼓手汪曾福,他曾为丁果仙先生工作。他今年76岁。

从老人的嘴里,我们可以看到剧团里最大的主人。

19岁的汪曾福送给8岁的王爱爱·古耜

汪曾福,生于1939年,来自榆次夏黄彩村。

20世纪20年代,榆次南街牛肉西巷入口处有一个“票班”(由票爱好者组织的剧团)。它广为人知。人们都知道一个词:别问,别问,外国汽车商店“玩两个游戏”。“打两遍”是在晋剧开始前用鼓板打的鼓点。只要你听到外国汽车商店“玩两票”,你就不必问知道“票类”开始玩了。

汪曾富的父亲王杜菁是组织“售票班”的外国汽车商店的老板。王杜菁热爱戏剧,他在剧团乐队里思考和学习乐器。开完外国汽车商店后,早上修理自行车,下午开“票班”。“票类”短的时候大约有12个人,长的时候有20到30个人。它非常活泼,每天下午都玩。这是榆次南街的风景。

与此同时,“朴板儿”因为某种原因停赛了100天。“原因”是汪曾福出生了。王杜菁害怕打扰他的儿子,停止了玩耍。汪曾福演出一百天后,《朴板儿》重新上映。从那以后,汪曾福每天都沉浸在梆子戏中。当他5岁的时候,他能像个模特一样玩梆子。

梆子是晋剧乐队的乐器之一,俗称“打木头”。大多数从事歌剧伴奏的人都是从“玩木头”开始,不仅练习手的感觉,还练习节奏和基本技能。

汪曾福9岁的时候,他已经精通京剧武术舞台上使用的12种乐器,甚至可以和父亲一起演奏。那一年,梨园传来了一个好故事——9岁的他为8岁的王爱爱·石鼓演奏。

王爱爱的祖母是著名的晋剧歌手萧肃·桂花。当时,她的家人住在榆次南门外,与汪曾福的家人隔着一道南墙。一天,萧桂华领着王爱爱在程楠的墙上开口说话。汪曾福跟着父亲在墙上练习。这两个家庭相遇了。萧桂华和杜菁彼此认识,并称他们为哥们。所以王杜菁邀请他的两个孙子去他家。

几个和京剧有渊源的人到了家肯定不会闲着,于是一个小剧开始了。

王杜菁拉二胡,萧桂华拉梆子,汪曾福打鼓,8岁的王爱爱唱歌。在梆子的历史上有好几次,这也是鼓老师和一个著名的喇叭相遇的最早时间。

1955年,他制作了电影《敲打金枝》

1948年,不到10岁的汪曾福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家生涯,并加入了榆次的一些剧团。1953年,汪曾福去太原金生剧团看望他的姐姐和姐夫。汪曾福没想到,当他“演奏”鼓板时,后来担任山西省人民剧团第一任团长的刘俊英恰好在这里,迷恋上了这个十几岁的娃娃!同年,太原金生剧团经上级批准为国营,更名为山西人民金菊剧团。刘俊英把汪曾福带到了山西剧团。

汪曾福到达金圣剧团时,冯万福是那里的鼓手。后金圣剧团改为省金剧团后,冯万福是省金剧团的“鼓局负责人”。汪曾福并没有正式崇拜冯万福为老师,但在他心中,冯万福是老师。汪曾福是唯一一个完全继承冯万福鼓板艺术风格的人。

在山西剧团,冯万福看中了汪曾福,并打算给他留点空间,让他接受15岁的汪曾福的教导和训练,成为现代歌剧《千朵紫花》和《永远的战士》的鼓手。

1955年,汪曾福遇到了他的大机会。今年,他被选中为我省第一部戏剧电影《打金枝》配乐,并负责打小锣。这是长春电影厂拍摄的一部戏剧纪录片。丁果仙扮演唐王,白金山是鼓手。这两位是当时晋剧界的领军人物。

对于那些习惯在舞台上表演的人来说,拍电影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在表演时出现在镜头上。丁果仙先生也是如此。主任不得不给她回电话。后来,当我熟悉了场地,整个人看不见摄像机。然而,歌剧表演中有许多动作。丁果仙先生经常用一只手指指点点,他的手指又滑了出来。这些都放在目前的制作团队里,每个人肯定都会笑,但丁果仙先生不在乎笑。她很认真,会仔细研究相机镜头并想出如何做,所以相机镜头不会很快再次出现。

汪曾富也忘记笑了。他尽力抓住这个机会,弄清楚白金山是如何打鼓的。

3.“文化大革命”期间参观丁果仙

1959年,山西省实验剧院成立,山西剧团是实验剧院的领导。同年4月,太原晋剧第一团和第二团并入山西实验剧院。时任太原晋剧第一团团长的丁果仙被替换为山西实验剧院副院长。此时,汪曾福和丁果仙来到了同一个单位。

1962年的一天,丁果仙鼓手陈金元去了祁县。当时,一出戏剧《卖画劈门》将在省会滨州宾馆的小礼堂上演。为了应付紧急情况,汪曾福走上了舞台。这也是他第一次在丁果仙当鼓手。

1963年,汪曾福在山西剧院编排了丁果仙的戏剧《爬山》。演出期间,丁果仙丢了帽子。这在戏剧表演中很常见,没有经验的人会很快学会。对于像丁果仙这样的大师来说,她不会花时间添加动作来表演:她只是指着自己的帽子,走来走去,然后很自然地拿起它。这时,鼓板必须协调,不能按原来的节奏演奏,否则演员会出丑。汪曾福立即加入了“老八锤”的鼓点。

1967年,当丁果仙先生受到迫害时,没有人敢去看望他。然而,汪曾福和一个同事去了丁果仙在成福西街的家。丁果仙先生很高兴见到他们,还在她新研究的《红灯笼》中表演了李奶奶的咏叹调。

在他受迫害期间,他仍在学习商业。丁果仙先生对艺术的热情深深影响了汪曾福。后来,汪曾福亲眼目睹丁果仙被车拖走并受到批评。他心痛如刀。

4为三代金歌剧明星古耜

经过几十年的鼓乐演奏,汪曾福一直是三代金剧的领军人物,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季美莲到王爱爱、马娄宇、田桂兰、季平,再到孙红丽、苏桂莲、汪尔庆、李月仙。

谈到为著名音乐家打鼓,汪曾福首先谈到了“九龙口”。

“九龙口”是戏曲鼓手的舞台座位。对于初学歌剧的人来说,老师首先会指示“九龙口”不要闲坐。这是阶级规则。传说梨园的创始人唐黄明在梨园管教孩子的时候打鼓和排练。为了对梨园的创始人虔诚,他不能随意闲坐。唯一能坐在这个“九龙口”上的人是鼓手。

鼓手坐在“九龙门”,演员们将准备好从他身边演奏。“为演员打鼓时,他们应该与演员的心灵相连,了解他们的特殊技能和优势。他们打鼓一定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优势。”对于不同的演员,鼓手应该善于用他们的眼睛、手势和底部标志来激发所有演员的激情。例如,如果你唱一首俏皮的圣歌“咔嚓-咔嚓-抬起”(声音),鼓声应该是清脆的。为了表达愤怒的歌唱“啊哈”(声音),鼓应该又硬又响。

表演时,丁果仙很稳重,歌声经久不衰。对于这样一个著名的歌手来说,她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持久魅力来支持她。王爱爱的嗓音很好,节奏也很快,所以鼓应该与歌唱速度相匹配。同时,应该鼓励她节奏快,鼓应该给她动力。只有这样,她才能很快听出美,并且唱得好。孙红丽继承了丁果仙的演唱风格。她通过音像资料学习丁果仙的演唱风格,这种风格也具有稳定性和魅力。虽然她已经是著名的京剧演员,但她的技艺肯定不如丁果仙大师,所以当她被敲鼓时,需要鼓手的帮助...

汪曾福于1990年退休,他曾为许多著名的晋剧歌手打鼓。此后,许多地方仍然邀请汪曾福表演、排练和进行艺术交流。

去年,汪曾福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京剧演员王盖英。王盖英对他说,“你还记得几十年前给丁果仙先生玩过《空城计划》吗?那时,老师曾经说过,"这个年轻人也玩得很好!""

汪曾福记得,20世纪60年代,他陪同丁果仙先生参加了山西剧院的《空城计划》。当时,王盖英在剧中扮演小琴的孩子,但丁果仙当时什么也没对他说。

虽然回复来得很晚,但多年后,当汪曾福听到丁果仙对自己的肯定时,他流下了眼泪。

结论

当我们注意舞台上的演员时,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著名的歌手身上,但是我们几个小时都看不到乐队在舞台上。伴随着晋剧,古耜和主弦大师的整出戏一刻也离不开。这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是幕后真正的英雄。

晋剧中有相当多的鼓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他们的关系,从清朝道光年间到20世纪70、80年代,他们可以分为五代:第一代宋兴儿、红师父等。第二代高西玉等。;第三代充满了人,等等。第四代沈天富、冯万富、白金山、李婺源、冯谖等。第五代陈金元、贾邴正等。今天的鼓手是第六代和第七代。

本期《三金梨园往事》描述了几个著名的金曲鼓手,以及他们和丁果仙先生的一些琐碎记忆。让我们了解一下京剧鼓手。但这些只是晋剧鼓手过去的一小部分。

从这些支离破碎的评论中,一代又一代著名的晋剧鼓手能够走到舞台的前面,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他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他们,记住这些伴随着一代又一代著名的晋剧音乐家成长的老艺术家。

王增福 

王增福 

王增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