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顾文悦:平举100年让我们从头开始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49:42

作品分类:开始  我们  评剧  谷文月  时候  现在  一个  观众  孩子  

采访前,作者和顾文悦打了几个电话。她在电话里的声音非常响亮,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像一件中国衬裙,这让电话里的人振作起来,偷偷地修改了语调的发音。会后,我们发现顾文悦的声音和他的声音一样好。虽然他已经60多岁了,但他仍然有着同样的精神,他的微笑在舞台上依然充满活力。聪明的眼睛,期待的样子。人们不禁感叹:平菊老了,但她还年轻。

从过去的辉煌到现在的衰落

俗话说,顾文悦吃一碗叫做平举的米饭。是邻居罗叔叔家的话匣子(即收音机)把她带到了鞠萍歌剧院。那时,任何有话匣子的人都很富有。顾文悦听了《话匣子》里的歌谣,发现它很容易理解和学习。晚上享受凉爽时,她给爷爷奶奶唱这首歌。这是院子里的一个保留节目。1958年,顾文悦因为太年轻而没有被允许进入剧院。1959年,她被调到北京实验评剧团,两年半后,她被送到京剧学院深造。1965年,顾文悦从平剧剧院毕业,2002年退休。

顾文悦回忆起当初学习戏剧的经历,觉得自己出生在那个时代,真是一个好时机。“当时,老师们都很好,教了更多的戏剧,至少有60或70部戏剧。我们的课程也很正式。员工、声乐、杂技等课程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之下,全国各大艺术学校没有戏剧评估课。中国平剧剧院自2004年以来就没有招收新学生。顾文悦的两个学生,一个转到京剧,另一个被现代音乐学院录取,真是无奈的选择。

2009年是评剧诞生100周年,其标志是创始人程蔡照于1909年创作了《以花为媒介》和《杨三姐怨》。讲故事的过程可以描述为一个接一个的高潮。“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是平剧的第一个高潮,“当时,平剧剧院与北京人民的艺术斗争。观众通宵排队买票,一天玩六场游戏。就像电影一样,观众从这里出去,又从那里进来。多聪明啊!”那时,顾文悦还在学校,老师带他们去乡下表演。观众对评剧的钦佩记忆犹新。从1966年到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只有少数几部样板戏上演,但演出很受欢迎。1976年以后,平剧又达到了高潮。当时产生了许多经典戏剧,如《祥林嫂》、《银色的河流》、《以花为媒》、《御妹三观》等。

20世纪80年代末,平剧开始衰落。中国平剧经常更换导演,有些人已经调走,有些人已经退休。最短的时间间隔是8个月,导致他们对评剧的热爱从未实现。从2004年到2008年,已经有4年没有比赛了。“不管剧团有多好,演员有多好,他们都必须来演出。我现在很担心那些领导人。我真的很愿意回到平剧,这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门类。我们已经从366部歌剧降至263部。许多歌剧已经消失,没有人接管。平剧已经从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逐渐衰落……”顾文悦的担心皱了皱眉头。她说,归根结底,原因应该从她自己的艺术修养中找到。她亲身经历了鞠萍的黄金时代,日渐衰退的形势让她感到寒冷。然而,面对滚动的电子时代,歌剧是车轮下的一块石头,必须面对被碾碎的命运。

一百年是开始,重新开始

事实上,为了支持歌剧的发展,国家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如“歌剧进学校”和“周末大歌剧演唱”。每场演出,一个舞台演员的报酬是3万英镑,而第二个舞台演员的报酬是2万英镑。因此,演员的收入并不低,但顾文悦有更深的担忧,“但艺术呢?我非常感谢聚会让我们吃饭。目前,这种钱已经培养了大量不花钱看戏的人。如果这个国家的政策在未来失败了呢?没有人比买票更麻烦了!这是一个现在令我非常担忧的问题。”顾文悦说,歌剧输血后,如何让它自己输血是每个人都必须考虑的一个严重问题。

退休后,顾文悦的任务比他在任时更加艰巨——培养民谣爱好者。这六七个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和古文悦一起学习唱鞠萍。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只有6到9岁。这些孩子来自天津和唐山。每次他们来上课,他们都坐火车倒汽车,旅行半天。顾文悦每次都喜欢孩子们的辛勤工作,感谢父母的精力和差旅费,所以他不收学费。“看到他们如此喜欢鞠萍,我心存感激为时已晚。我如何收取学费?”顾文悦谈到了这些年轻弟子的快乐。虽然这个孩子很小,但他热爱鞠萍。在这个4岁的孩子从录音中学会十几个笑话之前。天津的两个孩子也报名参加了天津电视台的“星光大道”和“春节联欢晚会”等节目,尤其是面向观众的节目。他们还获得了国家戏剧小梅花奖。

“我在鞠萍已经工作了50年,只是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孩子们将来会做什么。我希望当他们长大后听到这首歌谣,他们能记得他们已经学会了这门艺术,我会感到满意。”除了带学生,顾文悦偶尔也会参加一些公益演出。2009年,他计划组织一次评剧百年庆典,“评剧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让我们从头开始。”(Myra)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