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评剧电影《西柏坡》于9月初在北京首映。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44:26

作品分类:首映  电影  评剧  人物  袁淑梅  柏凤  艺术  革命  形象  

由河北西柏坡影视制作中心、开滦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评剧一团、河北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红色经典剧《西柏坡》,由评剧表演艺术家袁淑梅主演,将于9月初在北京首映。这是近年来鞠萍艺术在银幕上的又一杰出作品,也是赵岩孩子们送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礼物。

早在1997年,石家庄评剧团

袁就创作了现代评剧《西柏坡》。这部戏讲述了革命老区西柏坡和西柏坡人民的故事。他们不仅继承了战争年代光荣的革命传统,写出了不怕牺牲、愿意牺牲的英雄主义运动,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为消除水灾、保护中央旧址、重建家园、确保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不再受水灾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2001年,鞠萍大型歌剧《西柏坡》正式上演,其华丽威严的气势和感人的情节迅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反响强烈。2003年,该剧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并作为电视剧拍摄,获得第22届“飞行奖”。2006年,他获得了全国唯一的电视剧“金鹰奖”。

应该说,平剧电影《西柏坡》借助一些电影手段,使这部戏更具感染力和感染力。整出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集中在大的区域,从小的区域开始。整体的气势布局和详细的描述,相互穿插,编织紧密,使这部缺乏正反两方面传统冲突的戏剧充满了血肉,刚柔相济,也使这部公认难以咀嚼的骨头有趣。在剧中,在喜欢送公粮的团体的欢乐场面后,淹没旧址的岩石随即接踵而至。仅在白凤的冥想中,尚根、尚尼奶奶和唢呐就一个接一个地表露了他们的内心。经过集体搬迁和悲壮的“跪地”为淹没的家园,饥饿和困难的不屈面貌逐渐浮出水面...整部戏都是在这样一种轻松的结构中发展起来的。整部戏采用史诗的风格,为坡的人民雕刻出一座大胆、昂扬、直直的浮雕。剧中的每一个形象都是如此生动感人:风起云涌的女英雄白凤,努力工作,为搬迁和重建付出艰辛的努力,手持灯笼为解放战争仍伤痕累累的共和国站岗的老兵尚根,心中仍为革命而坚强的老兵唢呐,过去常常用脚跑着送军鞋到前线, 现在喜欢抚摸磨盘来讲述shanni奶奶的故事,她是一个军人和平民的鱼和水家庭。 还有真诚浮躁的生产领袖宝胜,对美好未来充满向往的冈和英英,以及过早经历艰辛的白凤小女儿青青...这些生动的图像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特殊的厚重和沧桑。他们高贵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因为他们平凡的生活和平凡的地位而显得格外耀眼和震撼。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描写革命老区的戏剧没有直接描写领导人和战争。因为像柏松这样的普通人实际上更有代表性。是他们把我们的革命事业推向成功。正是他们肩负着中国伟大事业的车轮,历经沧桑,一步一步坚定前进。

在这部电影众多生动的人物中,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袁淑梅饰演的女主角白凤是观众最期待的一个。在白凤身上,他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人格与党性、生活与理想的多重特征。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是袁淑梅演艺生涯几十年艺术积累的体现。在影片中,袁淑梅成功尝试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曲的不同表演方式,不断改变花旦、京剧布鲁斯和青衣的职业,并在歌剧舞台上实践了平剧全新的艺术创作。袁淑梅在歌剧表演上有着坚实的基础,开启了歌剧和电影艺术的大门,在表达人物心理、把握动作分寸、调整声音节奏、创造节奏和意义方面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平。此外,袁淑梅在塑造人物时避免粗鄙,用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场景感细致地刻画人物。白凤社塑造的简单、亲密、经验和毅力使电影中的人物比歌剧作品中的人物更温暖,成为电影的亮点。(《光明日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