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41:29
孙素兰当年剧照
孙素兰年度剧照
2009年9月金秋,中国鞠萍创始人之一、鞠萍早期俱乐部北方孙家班负责人、第三代接班人孙洪奎和已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前沈阳洪生鞠萍剧团,主演了孙素兰。她对祖先开创的鞠萍事业有着深深的爱,并在这个群体中从事了十年,她专程去了河北省迁安市菜园镇宣家洼村,参观了她70年的故里。
孙宏奎生于1876年,死于1955年。他死前有四男两女。除了大儿子、小儿子和大女儿之外,他的二儿子孙俊山(小红笙)、三儿子孙连山(小红童,生于1916年,死于1999年,是孙素兰的父亲)、二女儿孙立春都继承了父亲的工作。萧鸿生是一位军民两用的著名演员,造诣颇深。1954年,沈阳建华评剧团在孙家三姐妹孙素兰、孙巨然、孙兰佩的基础上组建。其团长孙连山(孙宏魁的第三个儿子)于1956年更名为沈阳宏声评剧团。孙家三姐妹是孙宏奎的孙女。孙连山的长子孙孔伋是哈尔滨评剧的编剧兼导演。孙继海,第二个儿子,现在是沈阳京剧演员。孙兰佩是孙君山的女儿。孙素兰比孙巨然大一岁,比孙兰佩大三岁。在20世纪50年代,三姐妹就像三朵盛开的玫瑰。它们美丽迷人。洪生平剧剧团上演《三姐妹从人间降临》时,孙家有五名演员:玉帝的三个女儿由孙家三姐妹扮演,孙素兰扮演三姐妹(女一号),孙巨然扮演姐姐,孙兰佩扮演二姐妹,孙连山扮演玉帝,孙孔伋扮演杨戬,三姐妹穿着宫装制成的三种不同颜色的纱布,像三个仙女一样从云中出来。在戏剧《朱良》中,孙家的四个兄弟姐妹一起表演:孙素兰扮演梁山伯,孙巨然扮演祝英台,孙兰佩扮演殷新,孙孔伋扮演49岁。鞠萍著名表演艺术家、程蔡照的弟子孙允珠(6岁的瑞德)是孙宏奎的养女。她的歌唱直截了当,充满气息,风格稳定,味道浓郁。当她高声歌唱时,就像余迪的声音,她漂浮在空中,风格独特,在鞠萍圈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代平居人平居创始人孙鸿魁
孙素兰三岁离开家乡已经70年了。12岁时,她开始唱鞠萍。她是一名教师张润石,和她的父亲孙连山(一个红色的小孩)来到沈阳。她的父亲是沈阳蹇宏圣评剧集团(前身为建华评剧集团)的负责人,孙素兰是主要演员。他曾演出过《月亮女神》、《三姐妹下凡》、《画皮》、《牛郎织女》、《潘福索夫》、《偷金砖》、《半月饼》、《壁马》、《三莎车》、《唐知府御史》、《玉簪》、《向梅》、《红娘》、《冰椴莲》、《秦香莲》等传统剧目,以及《夏虹》、《山火与春风斗古城》、《东北特战队》、《人生胜利之歌》、《南海长城》、《雷锋》、《血与泪的复仇》等现代剧目。 姜杰,《南方来信》、《爱摇摇欲坠、与众不同的孩子的女孩》、《霓虹灯下的哨兵》、《手里拿着枪》、《女会计师》和许多其他戏剧。 孙素兰在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因为她的坚强性格,她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然而,天堂有眼睛,她坚强地活了下来。剧团解散后,她父母去世后,她带着女儿出国了。在她出国的十年里,尽管她远离鞠萍,但它仍然萦绕在她心头。她对家乡和祖父的记忆与日俱增。现在,面对生下她的祖国,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听到孙素兰回家祭祖探亲的消息,乾安文化局、蔡元镇的领导和宣家洼村的村民们都非常激动。他们为平举创始人的后代提供了许多便利。孙素兰丝毫没有感觉到与家乡的疏远。听到70年来久违的当地口音,她由衷地感到高兴和亲切。
虽然在过去的70年里,她的家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当她走进宣家洼村时,一种久违的家乡感觉浮现在她的脸上。在渔阳平居花园、乾安文化局和菜园镇文化站的帮助下,孙素兰结识了她70岁的表妹孙怡和她素未谋面的堂妹唐侄孙小刚。虽然孙毅已经82岁了,但他有一个健康清晰的头脑。70年前,他的堂兄孙素兰和父母离开家乡的情景在他的记忆中仍然记忆犹新。小刚告诉大嫂孙素兰,虽然他没有见过曾祖父孙宏奎,但他从父亲那里知道曾祖父是平居的一个伟人。每年清明节期间,孙氏家族的继承人都会去孙宏奎的墓地。孙素兰在小刚的陪同下,穿过崎岖的山路来到祖父孙宏魁的坟前。坟墓四周是淡黄色的野菊花,在初秋的微风中荡漾,仿佛欢快地起舞,仿佛触摸着离开家乡70年的流浪者。这次回到北京,在鞠萍门户网站渔阳平居花园的两位导演的帮助下,她终于实现了70年分离后在家乡探亲拜祖的夙愿。站在祖坟前,她充满了情感。孙素兰轻轻地把一束花放在祖父的墓前,双手合十,默默地告诉他的祖先。
孙素兰在孙鸿逵爷爷的墓前献花
孙素兰祭祖后回到宣家洼村时,许多村民纷纷围住了她。一位老人兴奋地说:“我们听说孙老洪的孙女是鞠萍艺术家,但我们今天就能看到。”另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跑过来对他说,“我总是听到我父亲说我们村里还有一个著名的鞠萍运动员,名叫六岁的洪。她是谁?”激动的孙素兰回答村民:“你提到的老孙红是我爷爷孙宏奎。我父亲的名字叫孙连山,他的艺名叫小红。六岁的洪是我的第三个阿姨。她的原名是孙允珠。1994年,当我父亲在天津去世时,他住在我三姨家。”这时,一个村民指着村子的中心方向说,“看!孙老洪一家在那里。”听到村民的建议,孙素兰很惊讶。这次她回家主要是为了参观她祖父的坟墓。时代变了。她做梦也没想到她的旧家会留下来。由于几十年来无人居住,房子内外杂草丛生。对房子的仔细观察仍然是坚定的。此时,站在73年前她出生的地方,孙素兰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那时,她似乎看到了祖父母的父亲和母亲慈祥的面容和熟悉的身影...你为什么没有复杂的感觉?
孙素兰和杨宇的行政长官和侄孙小刚住在他们祖父的老房子里。
孙素兰原本打算早点回来,以免给他的亲戚带来更多的麻烦。在亲戚们的一再热情邀请下,孙素兰走进了表妹孙毅的家,和亲戚们一起吃午饭。每个人都坐在餐桌上开心地笑着。在所有亲戚朋友的要求下,孙素兰站起来为他的亲戚们表演了一出传统戏剧。孙家兰的家政剧《卖油郎不卖花魁》入选。所有亲朋好友都告诉孙素兰:“迁安是评剧的故乡,有许多著名的评剧演员。现在村民们已经能够说出许多平剧早期表演者的名字。村子里许多人喜欢评剧和唱评剧。“许多亲戚朋友都表示希望孙素兰能把鞠萍教给后代,并希望欣赏她的演唱材料。孙素兰说,她是一名从乾安走出去的鞠萍演员,一定会争取机会在家乡教和辅导喜欢鞠萍的孩子们。谈到她的演唱材料时,她后悔几十年来没有留下任何鞠萍作品的音频和视频材料。然后她很高兴地告诉每个人,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在舞台上表演了。这次回家后,她被邀请参加渔阳平居园网络大师演唱会。亲戚朋友只能在鞠萍专业网站渔阳平菊园看她唱歌的视频。
在迁安文化局局长兼迁安评剧组组长王静和秘书孟凡龙的陪同下,孙素兰观看了迁安评剧组新排练的传统剧目《恩典与敌人》。她很高兴自己的家乡仍然有评剧团,尤其是一群如此优秀和敬业的年轻评剧演员,孙素兰感到很惊讶。在该团为孙素兰举行的特别演出中,孙素兰逐一聆听并指导了十多名年轻演员,然后在该团管弦乐队的伴奏下进行了教学示范。她富有的风田风格的《坠落的孩子》赢得了所有剧组成员的称赞。
说起这次家乡之旅,孙素兰总是显得非常兴奋:“我是一个老男人,从海外远道而来,来到我出生和长大的家乡。很高兴你来了。这里的评剧文化太丰富了。我是平举的后裔。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为平剧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我想为我的家乡做更多的事情来安慰我的祖先,让评剧艺术在新世纪重现。”
相关资料:平居孙宏奎
孙鸿逵,又名孙恩,是平剧的创始人之一。他生于1876年,1890年开始学习唱莲花。1895年,19岁的紫丁香剧团闯入天津,在河东天府楼附近的小剧场里以艺人为生。这是天津平举历史上最早的表演俱乐部之一。当时,评剧的创始人程蔡照也带领他的班级在天津演出。两个老朋友在大城市再次相见,欣喜若狂。他们一起演出,讨论平剧改革。他们根据许多人的角色,将《颜楷》和《开店》等表演从一个人改为《拆店》。首先,它在天津的一些小剧场进行了试演,很受观众欢迎。它正式注册并更名为平西,至今仍被称为莲花罗。1915年,孙宏奎和邢吴耀聚集人才成立戏剧俱乐部。1918年,它被改为洪顺歌剧协会(前称“北孙家庭班”)。
在接下来的20年左右,洪顺剧团在东北三省的主要城镇演出了100多部戏剧。它培养了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演员,为平剧这一小型民间戏剧向大型民族戏剧的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期间,“北孙家庭班”在东北和天津演出过多次。它与天津评剧的四位著名演员李丹·金顺、刘翠霞、白余霜、胡艾莲·俊合作,成为评剧发展史上的一个罕见新闻。
1927年,程蔡照来到“孙蓓”当编剧和老师。孙宏魁增添了力量。程蔡照很高兴有一个知心朋友,两人互相帮助。三年来,他创作了15部戏剧,包括《偷金砖》、《射骆驼龙》、《黑猫怨》、《洞房认父》、《老娶少妻》、《列夫回阳》、《去银杯》等,为平剧剧目的丰富做出了新的贡献。孙鸿逵的养女孙允珠六岁演出后,程蔡照欣然接受他为弟子,并改名为六岁的洪。他还为他的弟子们编辑和表演了《新剧十三姐入城》,并一起在北孙家庭班演出。1927年3月,在吉林,孙鸿逵慷慨地给程蔡照的第二任妻子安顿下来。1929年深冬,程蔡照生病时,洪奎为全班组织了一场为期四天的慈善演出,为程蔡照筹集了500英镑现金。他还派人护送程蔡照回老家治疗和休养。听到蔡照在河北滦县去世的消息后,孙宏奎立即派侄子孙方静参加了葬礼,并协助葬礼。父母之间的友谊是中国鞠萍历史上的一个好故事。
此外,孙宏奎的弟子大多是评剧史上的大师,如葡萄红(原名张凤楼,评剧史上最后一位著名男演员,解放后担任黑龙江戏曲学校校长);毕朱越(原名邓海,著名演员,民谣歌手小白·余霜和小朱越的大师);坐在地上枪(原名刘子熙,著名小生,平剧艺术家韩少云、华淑兰、蛯原姫奈·玉子的大师);萧武柱(真名王险芳,平剧艺术家新夏风大师);王福成(板胡大师);六岁的洪(他的真名是孙允珠,讲故事的人)。1948年,孙宏奎来到天津,和他6岁的养女洪一起定居。1954年,孙宏奎和他78岁的徒弟肖武珠在第一次天津戏曲观察会上合演了《与女儿孝道》,受到大会的表扬和奖励。1955年秋,平剧的创始人死于心脏病。天津市文化局安葬了备受尊敬的平举创始人,以示敬意。(杨宇平居园新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