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李在文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38:59

作品分类:评剧  演出  李再雯  白玉  艺术  演员  李桂珍  参加  白派  

李再雯 李再雯 (1922—1967) 艺名小白玉霜,中国评剧演员,工青衣、花旦。女。原籍山东。5岁时,随父亲逃荒到直隶(今北京市和河北省),被评剧“白派”创始人,有“评剧皇后”之称的白玉霜(本名李桂珍,后改李慧敏) 收为养女,起名李再雯。在养母的熏陶下,李再雯很快即粗通戏理。白玉霜先让艺人“珍珠花”给李再雯以指点,后叫老演员李文质担任她的师傅。李文质谙熟白玉霜的演唱技巧,在其传授下,她一开口就有浓厚的“白派”评剧风韵。进入童年时代,李再雯开始以“小白玉霜”为艺名,登台与李桂珍配戏,饰演丫环、彩女,并利用这种机会向李桂珍学戏。十四五岁时,她已将李桂珍演出的所有剧目都学会记熟。1938年,戏班由南方返回北京演出时,白玉霜被当作刺杀伪北平市市长的嫌疑犯关押了一个多月。李再雯被推举暂代主演,获得了意料不到的好效果。1942年初白玉霜逝世后,李再雯在老演员的支持下,正式挑起了戏班子,将其改名为“再雯社”。她虚心向老演员学习,与全社通力合作,演出了《秦香莲》《杜十娘》《宋痕记》《玉堂春》《闹严府》《临江驿》《珍珠衫》《红娘》《婉香与紫燕》《锯碗丁》《小借年》等“白派”所有传统剧目,成为40-50继白玉霜之后中国评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京、津地区享有盛名。李在文 (1922-1967)绰号小白余霜,中国鞠萍演员,曾在青衣和花旦工作。女性。原籍山东。5岁时,他和父亲逃到了直隶(现在的北京和河北省)。平剧“白派”和“平剧皇后”的创始人白余霜(原名李贵镇,后改名李蕙敏)被收养为养女,取名李在文。在养母的影响下,李在文很快熟悉了戏剧。白余霜先请艺术家“珍珠花”给李在文提建议,然后请老演员李文智做她的主人。李文智熟悉余霜的歌唱技巧。在她的教导下,她一开口就有很强的“白人学校”歌剧评价的魅力。进入童年,李在文开始以“小白玉霜”的艺名登台,与李贵镇一起扮演女仆和有色女孩,并利用这个机会向李贵镇学习。到她14或15岁时,她已经把李贵镇表演的所有戏剧都背熟了。1938年,当剧团从南方返回北京演出时,白余霜作为伪北平市长遇刺的嫌疑人被拘留了一个多月。李在文被选为表演明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白余霜1942年初去世后,李在文在老演员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剧团,改名为“在文社”。她虚心向老演员学习,并与整个社会合作。她表演了《白派》的所有传统剧目,如《秦香莲》、《杜十娘》、《宋迹》、《玉堂春》、《脑岩府》、《临江驿馆》、《珍珠衫》、《红娘》、《万翔与晏子》、《锯碗鼎》、《小年借贷》。她是继余霜之后40-50年间中国评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京津享有盛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在文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化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热烈欢迎。1950年,她加入新中国评剧团,并应邀在中央戏剧学院戏曲系担任教师。1951年,他加入了中国评剧集团(后来改为中国评剧剧院)。在表演传统剧目的同时,她致力于平剧现代戏剧的艺术实践。她先在北京演出了《兄弟姐妹开垦荒地》,然后又演出了《九尾狐》和《小女婿》等,成功塑造了地球上主要女性九尾狐和年轻女性杨香草的艺术形象。1952年,他和剧团一起去朝鲜进行同情演出。她参与了民谣《秦香莲》的制作,并把它拍成了电影。1956年,这部电影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1959年,她陪同代表团去福建演出。此后,他还演出了《金沙江》、《苦菜花》等现代戏剧。

李在文宫平居、青衣和博多延。她看起来庄重大方,很好地利用她的眼睛来描绘人物的精神世界。她的表演风格轻盈、优雅而微妙。歌声圆润圆润,听起来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一口气完成,但要达到这一点需要很长时间。她充分继承了“白派”评剧艺术,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全国享有盛誉,深受群众欢迎。许多咏叹调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去世前,他先后担任CPPCC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的迫害。1967年12月21日,他无故死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