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冯润评剧团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38:00

作品分类:评剧  演出  剧团  丰润  宣传  群众  剧目  重要  丰润县  得到  

丰润评剧团 

冯润评剧团是一个固定补助集体机构。自1942年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友好关怀和人民的热爱下,它坚持排演好戏,努力开拓,努力执政。它经历了60年光荣而漫长的旅程。在饱受战争摧残的岁月里,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充分发挥了“团结群众、教育群众、打击敌人、惩恶扬善”的重要作用。它为提升戏曲评价艺术、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和市的赞扬,并被亲切地称为“农民”

剧团的流动舞台拖车

诞生于战火——团结群众、教育群众、打击敌人
冯润县抗敌宣传队的前身冯润平举集团,于1942年初成立于冯润县双坨乡(今丰南区)李杜庄。当时,在中共冯润县委和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有20多名宣传员。建国初期,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宣传队坚持自己行动,没有任何补偿。每次演出后,许多年轻人都报名参军,戴上大红花,换上军装,去军队工作。

1945年,日本投降后,宣传队达到40至50人,表演范围进一步扩大。它活跃在唐山铁路沿线,从南到北,从鲁南到巴丽岙和曾家湾,从北到榛子镇和朴园。

1946年,国民党疯狂突袭,剧团一度被打散和摧毁。许多演员不得不在国外工作谋生。

1947年11月,县政府恢复了宣传队伍。1948年初,为了加强宣传队的领导,干部王恒被任命为队长,刘翔被任命为指导员。在此期间,宣传小组主要与县委、县政府、人民解放军合作开展时事政治宣传,活动范围恢复到滦南、乐亭等县以外的地方。在解放战争中,它在宣传和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努力创建基础产业——鼓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949年,民族解放。宣传队随县政府从稻田搬到徐各庄,进城进行调整和充实,成立了丰南县新生戏剧俱乐部。张艳云、郁芳、凌华、邱月香、雷桂梅等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剧团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加强。剧团安排了一系列新的台剧,如《王子的灵猫》和《呼延清的殴打》。与此同时,新生剧团也变成了售票表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演出效率。
1952年,新生戏剧俱乐部更名为丰南县评剧集团。通过增加演出次数,剧团获得了盈余,购买了发电机并建造了一个简单的剧院。从此,剧团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
1955年,丰南县平剧团改为冯润县实验平剧团,演员工资制度首次在唐山地区实行。
1956年,冯润实验评剧集团更名为冯润评剧集团。
1958年9月,由于地区变动,冯润县平剧团改为唐山丰润区平剧团,成立党支部和团支部,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剧团的领导。1961年,冯润县和丰南县分离,剧团被分配到冯润县平剧剧团。从1958年到1966年,剧团先后排演了十几部优秀的传统和现代戏剧,如《白蛇传》、《合格名单》、《凤凰双飞》、《江姐》、《八女投江》、《抢印》、《李双双》、《收获后》、《雷锋和红领巾》等。剧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进步,扩大了阵容,积累了演出,改善了演出条件。《收获后》、《结婚前后》、《一匹马》等戏剧成功参与唐山地区的戏剧演出,赢得好评。1965年,冯润县平剧团被评为省级“四好团”。

十年灾难——维持生存的管理不善

“文化大革命”初期,剧团首先被洗劫一空,演出很少,收入很低。特别是在1967年,叛军分发了每一件衣服,并连同马车一起购买了8千瓦发电机。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工资仅由国家补贴。剧团再次陷入困境。尽管如此,冯润评剧团还是排演了《四合院》、《智取虎山》、《红灯记》和《沙家浜》等现代评剧。冯润评剧团在为政治服务的同时,保持着自己的生存。文革中后期,他创作并演出了大型鞠萍歌剧《潘家园》,改编并演出了鞠萍歌剧《艳阳天》、《青春少年》、《小巴鲁》。他在山海关、昌黎等地演出。1975年重组后,他编辑创作了《山花向阳》、《长岭战歌》、《园丁之歌》等戏剧,并参加省市文艺演出。“十年动乱”并没有摧毁冯润评剧团。关键是要有一群为平剧艺术举办演出的演员,从而使剧团能够渡过这场灾难。

沐浴春风接受洗礼——与时俱进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混乱局面得到了纠正。文艺界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冯润评剧团沐浴在改革的春风,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现代戏剧《夺印》和《李双双》相继恢复,新编排了《八一风景》、《梁祝》、《秦香莲》、《白蛇传》等现代传统歌谣。演出收入飙升,打破了每年10万元的大关。演职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剧团实力增强,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1983年,《人民日报》、《河北日报》、《中央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报道了这位领导人坚持1983年下乡的先进事迹,赢得了“农民剧团”的亲切称号。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各种文化的碰撞,戏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表演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市场浪潮的冲击,冯润评剧集团的领导层和演职人员并没有被困难压垮。相反,他们改变了压力,解放了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了坚持“二对二”方向的经济理念,给香香带来了欢乐,改革了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体制,创新了演出内容,更新了演出方法,以其美妙的歌声和良好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认可,牢牢把握了农村演出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先后排演了大型现代歌谣《老子、儿子、票》和《半混》,修订并演出了《清冯婷》等优秀传统剧目。其中,《老子·儿子·票》获得了“五加一”工程奖,并在金晶演出。每年有500多场演出,不仅覆盖了全县,还去了北京、天津、唐、秦、承德等地,为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为了展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背景,宣传曹雪芹祖籍的研究成果,鞠萍剧团精心编排了历史鞠萍歌剧《曹雪芹》,并为剧团成立60周年献礼。

忠诚铸就成功——一场精彩的演出继续一步步上演

曹雪芹获得了第三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剧目、第六届河北戏剧节和第十届河北文艺促进奖等多项大奖,并在北京作为中共十六大剧目演出。同年12月12日,举行了一次会议,庆祝曹雪芹表演的成功,并纪念冯润评剧集团成立60周年。丰润区委、区政府授予平菊集团二等功,同年表彰有功人员。

2003年,他创作并改编民谣音乐剧《神圣的阳光》,获得第六届河北戏剧百花奖。与此同时,《红楼梦》系列评论剧《刘姥姥》已经进入创作阶段。

为了提高表演者的整体素质,剧团领导积极配合表演者追求卓越。其中,剧团副团长董于梅崇拜了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肖俊庭、杨白静评剧表演艺术家华淑兰、刘福贤评剧大师李秀云、李焕双、李彭年、郝春红评剧大师洪英、刘止庸评剧大师高金元后,在表演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剧团的表演质量不断提高。

2004年,经过两个月的精心训练,“刘姥姥”在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亮相。它受到专家、同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扬,成为媒体报道的亮点。在同一个舞台上的22个国家、省、市剧团的比赛中,“刘姥姥”以第二个总分和所有其他个人奖项获得了优秀戏剧奖。评论家称之为剧团的“不小”和“良好的戏剧实践”。

冯润评剧团始终与时俱进,在不断变化中创新,用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书写历史,一次又一次地铸就辉煌。

结论唐山市丰润区平剧团经历了60年的变迁。她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重要的是他们始终坚持“二对二”的方向,努力拼搏,勇往直前。我们坚信,只要冯润评剧团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一定会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