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李小梅与平剧新派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37:05

作品分类:新派  李晓  演出  表演艺术  演员  《刘巧儿》  剧目  凤霞  

她擅长唱歌。她以洪亮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歌声为辅,创造了许多古今女性的形象。她的声音洪亮、洪亮、激动人心,音质优美。她的低音区饱满浑厚,可以说是高抑云、低流水声、易于使用。记者将带您走近李小梅新学校评剧的表演艺术,评剧是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新夏风的“新学校歌唱”充满热情

辛夏风,原名杨淑敏,绰号杨小凤,7岁时学京剧,13岁时学评剧,15或16岁时主演。他曾任北京景程冯明评剧团团长、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团长,也是中国著名的鞠萍演员和作家。她的长期实践造就了她独特的“新风格演唱风格”,尤其是她流畅华丽的风格——“心结”。他的剧目包括《刘巧儿》、《花做媒体》和《祥林嫂》,其中《刘巧儿》和《花做媒体》已经拍摄完毕。新夏风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歌剧表演大会上获得“刘巧儿”一等奖。1997年,他获得了第16届“亚洲最杰出艺术家奖”。

李小梅于1948年加入金州工艺美术团,在那里她学会了跳秧歌、打太平鼓、唱民歌等多种形式的节目。1952年,由于戏剧改革的需要,她从剧团调到辽西平剧剧院。从歌唱到鞠萍的变化,像山脉一样交替出现,给她带来了一个新的考验。李小梅不局限于民歌演唱的老调。她努力成为新人,并有勇气展示新时代的强烈基调。因此,听完辛夏风的《刘巧儿》专辑后,她觉得清新,有强烈的时代感。她迷上了“新学校”艺术,她买了“刘巧儿”专辑,反复研究“新学校”的演唱方法。

1962年,她专程到天津向新夏风寻求建议。辛夏风热情地向李小梅解释了这出戏,并一字不差地教李小梅唱、读、做和看张五可在《以花为媒介》中的角色。在新夏风的亲自指导下,李小梅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20年里,李小梅多次专程来京学习新夏风的新剧,如《以花为媒》、《凤还巢》、《刘巧儿》。她的歌唱技巧越来越成熟。尽管她连续演出了100部新戏,剧院仍然客满,观众们不断鼓掌。在众多新弟子中,新夏风对她的期望最高,她逐渐继承和发展了“新派”艺术

唱到赢,创造性地发挥新学校的优势

李小梅擅长唱歌。她以洪亮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歌声为辅,创造了许多古今女性的形象。她表演了50多部戏剧,赢得了群众的欢迎。她演唱的《无与伦比的传记》和《徽记》在舞台上尤其有效。

在戏剧《花是媒介》中,她扮演了剧中的桂门·张五可小姐。在她的表演中,她表现得生动活泼。手、脚、嘴、眼睛和头部的动作灵活、简单、准确。一系列的动作,如下面的楼层、鲜花、订婚等。,表演得体、丰满、优美、恰到好处,给人以强烈的舞台形象感和清晰、圆润、优美的歌唱技巧感。她充分发挥了个人歌唱的特点,自由歌唱,多种风格的歌唱,创造性地运用传统,充分发挥了新的歌唱风格的优势,揉进了新的“小颚”和“丘疹腔”的风格。
李小梅前后演出了近100部“新学校”剧,包括《以花为媒》、《祥林嫂》、《甘昆带》、《凤还巢》、《无与伦比的传记》、《会计姑娘》、《金沙江畔》、《杨三姐怨》。他参加了东北三省的戏剧演出,表演了一首新歌谣《石柱与百令》,并获得银牌。她的表演“刘胡兰”被中央广播电台录制并在全国播出。她在《汇北记》中演唱了已经录制好的《四福》和《园游会》。李小梅的名字和生平简介被收录在《评剧之星》一书中。省音像出版社录制了“著名评剧演员李小梅声乐专辑”的录音带。

锦州有一个面临灭绝的五年保护计划。

继承新的学校艺术是保存文化遗产的需要。研究新学校艺术的发展轨迹,学习新夏风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对东北特色平剧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弘扬新的学校艺术,表演新的学校经典剧目,对我省青年鞠萍表演者的思想艺术素质,提升辽宁文化大省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李小梅新式平剧的表演艺术大多因其追随者而改变了职业。熟悉李小梅新式平剧表演艺术的老演员也相继去世。此外,彩排和表演越来越少,年轻演员学习李小梅新评剧的表演艺术就越来越困难。如今,只有少数演员能够表演李小梅新风格鞠萍表演艺术的经典剧目,而且他们都已经过了中年。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李小梅的新型表演艺术确实有可能从舞台上消失。

因此,不断保护李小梅新评剧的表演艺术具有重要意义。锦州市针对上述情况制定了五年保护规划。它已开始进行全面挖掘、整理、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其曲目,组织专家和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并培养接班人。同时,李小梅辅导金州评剧团的年轻演员和新派的一些粉丝,传承李小梅新派评剧的表演艺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