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宁河县评剧团的兴衰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26:57

作品分类:剧团  演出  新剧  宁河县  演员  李筱舫  团长  剧目  人员  

平剧是中国重要的地方戏,冀东是平剧的发源地。宁河县属于河北省东部。平剧发展过程中,许多平剧艺术家在这里表演。全县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鞠萍剧团,不仅受到全县广大观众的欢迎,而且在天津、冀东乃至东北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它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鞠萍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幸的是,关于这个剧团的记录很少。此外,由于近年来观众的减少,评剧和评剧团本身几乎被人们遗忘了。这对我们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事业来说是一个遗憾。

1998年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河县委员会文化历史委员会准备出版第五版《宁河文化史料》。为了发现和抢救宁河县评剧团的历史资料,CPPCC文史委员会特别邀请王新田、李晓芳、冯旭芳回忆并提供相关资料,并指示我整理记录。出于对文学和历史工作的热情以及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我不知道什么是不好的,并且毫不犹豫地去做。大纲如下。

宁河评剧团的前身——宜欣剧团

大约半个世纪前,1948年是冀东人民解放的一年。今年冬天,伟大的平金运动开始了。在解放军向天津挺进的铁流中,山海关至芦台一线的国民党守备部队被打散,唐山于12月12日获得解放。在繁忙的城市接待工作中,人民政府立即高度重视文艺部门的接待工作,并任命施立和李作之在天宫电影院召开全市文艺界会议,宣布唐山市电影戏曲专业工会正式接受。次年3月,唐山文艺联合会成立。为了促进戏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唐山京剧团恢复后,市文联开始指导平剧团的组建。市文联主席施立同志亲自主持了会议。张连成、林桂华、郑庆贤、苗再新、连秀全、市电影戏剧工业联合会总经理王新田等文艺界联合会代表在张连成家中会面。双方同意由张连成和王新田负责筹备评论剧团。不久,昌黎县平剧剧团艺术家韩林峰来到唐朝,一起参加了筹备工作。他们在唐山及其周边地区聚集了40多名平剧艺术家,邀请了著名的平剧艺术家华月仙,从汉林峰向昌黎县借了3块布(约330市尺,约100元人民币)作为垫底资金。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准备,1950年2月1日举行了由市文联成员李作之主持的团体成立仪式,以艺术家重生的含义,该剧团被命名为“唐山市宜兴戏剧学会”。张连成任总统,韩林峰任副总统,王新田任总务。

戏剧俱乐部成立后,每月的第一个月,剧团在唐山市和唐各庄各演出一个多月,然后搬到塘沽红星剧院演出。在此期间,萧俊廷、小朱越等著名演员应邀帮忙演出。由于塘沽演出时间长,出勤率下降,1950年7月6日,有人被介绍到芦台正真茶园(即芦台老电影院,位于老北街西段北路拐角处)。公园兼作剧院和讲故事的场所,可容纳800人。起初这是一个露天剧院,后来建成了,地震前仍有演出。韩林峰和王新田带领队伍来到鲁智深。由于塘沽分公司的演出,戏剧俱乐部的大部分演员都没有来。张连成联系并接待了来自唐山中国剧院的18名演员,包括史瑞楼和白云明(18岁后成为鲁泰艺术新剧俱乐部的基本成员),并与塘沽俱乐部总部在“弦乐包”(即两地之间的弦乐角色)中演出。当时的演出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第一个到达鲁泰的表演团队除了女主角自己的服装之外,连一个包厢都没有(包厢指的是服装、头饰、道具等)。演出需要的,都装在木箱里,所以它被称为剧场箱),所以它不得不租用一些破旧的服装来使用。演员和工作人员的食物通常是一天两顿丰盛的米饭和蔬菜汤,住所是剧院附近的一个简单房间,玉米秸秆用来糊泥。宜欣戏剧俱乐部是一个民间专业剧团,按“份额”分红,被称为“成员班”。也就是说,购买演出门票的收入分成剧院份额(当时戏剧社和振兴茶园同意将收入分成91%,即戏剧社的收入是9/10,茶园的收入是1/10)、税金、人事伙食费(当时戏剧社及其家庭成员统一提供膳食)和外角(当时通常是著名的角, 一些著名的角落不是固定在一个剧团里,而是一年四季搬去演出,类似今天的“行走洞穴”,他们的出场费从每人6元到10元不等)演职人员的“份额”是根据演出水平集体评定的。 此外,游戏盒中还有一个“份额”,以反映劳动和资本的集体报酬。因此,当收入高的时候,戏剧社的职员的收入也会相应地高,而当收入低的时候,就会出现支出几乎没有剩余的情况。虽然条件艰苦,人员不足,但由于当地人民对评剧的热爱,戏剧社在振兴茶园的早期演出中取得了成功。出席率一直很高,服装逐渐增加,人员不断增加。

1950年冬天,李晓芳、杨于霞、他的妻子和兄弟杨遇春以及小提琴家赵万成加入了这个剧团。这时,基本演员达到了40多人的规模,仙灵峡、花灵峡、张桂霞等陆续被列入帮助演出名单。剧团变得越来越繁荣,每天都挤满了花园。在此期间,除了表演桃花寺、珍珠衫、饮茶瓶米等传统戏曲外,现代戏曲也开始根据这种情况进行表演。例如,一贯道是配合“反叛乱”运动进行的。配合农业大生产运动进行“兄妹垦殖”;最重要的是配合“抗美援朝、保卫祖国”的运动,表演“抗美援朝”等戏剧,当时戏剧俱乐部的表演者和工作人员爱国热情很高。他们向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和常香玉学习。他们连续三天去丰台镇进行慈善演出。除了食物,所有演出收入都捐给了朝鲜战争。

随着新剧团的扩大和鲁艺的提高,剧团开始受到领导的重视。1950年底,天津市特别行政区专员张子善来到鲁泰,观看了戏剧社的演出。1951年1月,在专署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他对参加会议的宁河县文教处处长孟克威和戏剧俱乐部总经理王新田说:“我看过你们的两部戏剧,一部是《雷雨》,它很成功,满园都是。”一个是“万花船”,半个大厅座位,似乎需要更新。然后他建议鲁泰的宜兴戏剧俱乐部不要回到唐山,而是回到宁河。并承诺他将为戏剧俱乐部办理加入宁河的手续。1951年5月,唐山工艺美术工会将原艺术新戏剧学会的工会组织关系移交给宁河县工会联合会。目前,艺术与新剧俱乐部有30多名成员,这符合成立独立基层工会的要求。因此成立了艺术与新剧联盟(电影院和书店也加入了艺术与新剧联盟),史瑞楼当选为工会主席。与此同时,宜兴戏剧俱乐部民主管理委员会选举成立,由韩林峰主席、王新田副主席、李晓芳、史瑞楼、白云明组成,对戏剧俱乐部实行民主管理。至此,宁河艺术与新剧学会正式成立,并与唐山艺术与新剧学会分离。在塘沽演出的宜兴戏剧俱乐部的工作人员被其主席张连成带到山东淄博和聊城。此后,聊城戏剧评估小组就在此基础上成立了。

此后,新成立的宁河艺术与新戏剧学会演出了越来越多的戏剧,并逐步走向规范化。1951年下半年,张桂霞和肖俊廷去鲁泰帮忙演出。他们先后演出了《天女华三》、《饮茶瓶表》、《杜十娘》等传统剧目和《刘胡兰》、《小女婿》、《小二黑结婚》等大型现代剧目。在此期间,戏剧俱乐部的出勤率保持不变。随着收入的增加,戏剧箱一个接一个地准备好了,所有的成员也穿上了制服。戏剧俱乐部的政治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有文化指导员和扫盲班。演员们利用表演之间的差距来掌握文化素养,逐渐改变了演员们需要在排练中逐字逐句教授台词的情况。戏剧俱乐部建立了每周举行一次日常会议的制度。所有成员将总结绩效并回顾他们的想法。在芦台镇政府团支部的领导下,青年演员成立了团支部,制作了一面流动红旗,每月进行一次评估。不久,省领导刘光平去宁河视察戏剧社的工作。他认为戏剧俱乐部的规章制度是健全的,演员也很强。他完全认可新戏剧俱乐部。

1952年7月,韩林峰离开戏剧俱乐部。在县政府文化部的主持下,戏剧俱乐部召开了会员大会,李晓芳当选为主席,王新田和李严蓉当选为副主席。从那以后,凭借剧组的实力,剧团在外部角色上有了一些改变。它没有聘用大人物,而是聘用了天津的年轻明星。然而,性能质量不断提高。剧团不仅在芦台演出,而且经常在农村和附近的县市演出。宜兴剧团的声誉也开始由近及远地增长。1953年,河北省文化教育厅将宜兴戏剧社列为河北省九大重点戏剧评估团之一。王新田副总统当选为人民代表,出席了1952年12月举行的宁河县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人民政府成员。到1954年夏天,剧团已发展到50多人,能够演出20多部传统和现代戏剧,具有县级剧团的实力。

“文化大革命”前宁河县的平举集团

1954年,河北省文化教育厅发布文件重组剧团。同年6月,宜兴戏剧社更名为宁河县平剧团,省文化教育厅颁发演出证书。此后,剧团迎来了戏剧性的艺术发展和新的政治观。

宁河县评剧团有了自己的演出证书后,就不再局限于在其他地方演出,逐渐出名,更受群众欢迎,受到了领导的更多关注。李晓芳是由特勤局特别指定参加河北省戏剧表演观看会的。在会上,他借用并复制了新剧《唐知县审皇令》,学习了《钟摆展》的独特技巧(演员用他的帽子和翅膀的摆动来表现剧中人的情感,独特之处在于一边的帽子和翅膀摇动,而另一边的帽子和翅膀却不动)。回到剧团后,他创作并排练了自己的音乐。此前,王曼玲和吴夏衍加入了该剧团,并在其中担任主演。他们还配备了艺术设计师和照明技术人员,以及大型硬膜雕刻设备和舞台照明设施。由于剧本好,演员阵容整齐,灯光先进,该剧在鲁泰成功上演,一天三场,满座。从那以后,作为一个加农炮戏,它从唐山一直演到东北,一直演到红色,使得宁河县平举集团的名声远远超越了习俗。

1954年至1958年是宁河县平剧团最繁荣的时期。在表演艺术方面,吴夏衍、李严蓉、王曼玲、华金祥、马玉臻、陈娟娟等名人都加入了剧团或登上了舞台。在此期间,除了表演《六国玺》、《花木兰》、《罗云山》等传统剧目和《刘巧儿》等现代剧目外,还进行了一些与形势相适应的演出。例如,在1955年,为了欢迎回归者抵抗美国侵略和援助朝鲜,他们去粮食城举行了一场同情表演。1957年,以北移民村改良土壤、修建水利、增产丰收的事迹为原型,编剧李友生、陈道华排练了现代歌谣《红旗队》。当时,所有的演员都背着背包走到北移民村为群众表演。1958年,为了配合炼钢的宣传,身着戏服的演员走上街头表演《钢铁筹集账户元帅》(Marshal of Steel Raise Account)。在此期间,剧团的表演水平达到了顶峰。1956年春天,剧团去天津特区参加专业剧团演出,并获得成功。上级赠送了一块布窗帘作为奖励。政治上,剧团越来越受到重视。当时,县委领导杨志恒同志和李方博同志多次来剧团指导表演者的工作。1956年春天,上级派张云祥同志担任剧团的政治团长。1957年初,张云祥和王新田相继被调任,傅德本继任政治首脑。1957年4月,李晓芳参加了CPPCC第一次会议,并当选为第一届CPPCC常设委员会成员。李晓芳于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剧团的第一名成员。在体制上,1956年春“民革”运动中,该剧团更名为“宁河县国营平剧团”。1956年6月,剧团的工资改革将“股份”奖金改为基本工资奖金制度,但仍实行自筹资金制度。然而,它也有一些好处,例如报销一些医疗费用和为一些困难的表演者提供某些生活补贴。政府还开始每年补贴剧团3000元,并免费分配30套住房解决表演者的住房困难。

到1958年底,剧团已发展到60多人,所有的演出设备如歌剧院、布景、灯光等都已齐全。1959年1月,宁河县平剧剧团并入汉沽平剧剧团,除了一些年老、体弱、残疾的人和其余50人及其全部设备。剧团的地点也搬到了汉沽。当时,傅德本任书记,张振旗任一把手,李晓芳、杨博英、姜子源任副乡长。事实上,汉沽平剧剧团分为两组,称为一组和两组。第一个小组是汉沽评剧小组,由张振旗领导。第二组是宁河县平举组,由傅德本率领,剧组人员都是自己的部队。在此期间,双方人员之间存在差距,意见分歧时有发生。结果,业绩活动也受到影响。1962年,当宁和汉分开时,剧团也分开了。宁河县评剧团只有18名成员,设备也有18名成员。宁河县平剧剧团恢复组织体制后,李晓芳任书记兼团长,李树茂任副团长。由于人手短缺,开始时只能演一些小戏。在全县的支持下,剧团到1963年已尽力招收了40多人,并能演出一些大型戏剧。1964年,古装剧《封箱》上演了《艺术与海洋的深仇大恨》和《南海长城》等现代戏剧,但演出逐渐进入低潮。1966年,田北俊成为清朝的大臣。同年9月,“文化大革命”传到剧团,“枪杆子打司令部”的海报直接指向李晓芳等剧团领导。两个反叛团体“轻骑兵”和“文怡兵”相继出现在该团体中。该团体秩序混乱,演出被迫停止。1967年春,宁河县平剧团解散,大部分人员被派往工厂和企业。

“文革”后宁河县平剧团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宁河县文艺宣传队成立于1969年3月,吸收了原平剧团的一部分(见我的书《文革时期宁河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后来精简为30人的“乌兰木奇”型小型宣传队。演出结束后,县里安排李晓芳担任宣传队队长,并着手恢复鞠萍剧团。1977年6月,宁河县平剧团在原有宣传队伍的基础上重新组建,单佑全任书记,李晓芳任团长,冯继祥任副团长。原鞠萍剧团的部分演职人员陆续返回,如女皮肤红生、王玉龙、康智英和王彦博。剧团迅速扩大到50多名成员。

剧团恢复后,首先排练了一些小戏,如《红色联络站》和《十六枪》。1977年秋,他开始排练一部大型现代剧《抓住印刷》(Seize the Print),并在演出中获得成功。从那以后,古装剧、新历史剧和现代剧都恢复了,表演艺术也越来越好。1978年至1987年的10年间,他排演了10多部大型戏剧,如《十五弦》、《英台反婚》、《梁祝》、《秦香莲》、《张玉沸海》、《墙壁故事》、《杨三姐抱怨》、《大鼓》(上下集)、《灵猫换太子》(上下集)、《牛郎织女》、《凤还巢》等,以及《景泰会》、《三叉》、《打金枝》、《闹岩屋》等其他小型戏剧。在此期间,剧团的演出活动非常频繁。除了在芦台镇的售票表演和任务表演外,剧团全年都在农村和邻近地区巡回演出。剧团通常在该县的农闲季节演出,几乎在该县较大的村庄演出。外国村庄去过武清、宝坻、遵化、唐和山东矿区,以及天津东郊。此外,他还在大沽华剧院、田健俱乐部、天津劳动剧院、铁路工人俱乐部和唐山的几家剧院演出过多次。旅游通常需要十多部戏剧,可以持续几天到一个多月。由于演出质量高,深受群众欢迎。在农村地区,每场演出都有1000多名观众,而在城市里往往没有票。1978年《秦香莲》在天津劳动剧院演出时,天津平剧剧团同时在附近的黄河剧院演出。观众蜂拥到劳动剧院一天表演两场,演出满座。然而,黄河剧院不可能每天晚上都挤满花园。话剧《秦香莲》从1978年到1987年持续了10年,成为剧团最重要的剧目。在此期间,一些新的演员逐渐出现,如冯旭芳、王吉焦、王晨霞、冯继祥、王赵霖等。

在演出欣欣向荣的同时,剧团的规模也在扩大,装备也越来越好。这一时期,党支部和团支部完善,政治生活步入正轨。1981年,老艺人杨伯涛从廊坊评剧团调任为副团长兼导演。他分两批招收了30多名年轻学生。到1984年,剧团已发展到70多人,并设立了职能部门,如办公室和商业团队,以及演员团队、乐队、舞蹈团和学员团队等演职人员组织。在设备方面,剧团在恢复之初从旧剧团那里得到了一部分歌剧包厢。之后,大量的服装、道具、灯光、乐器等。先后被市、县文化局收购并使用剧团的演出收入。随着剧团的扩大和演出水平的提高,剧团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也有所提高。李晓芳主席再次当选为CPPCC成员。市文化局领导去宁河观看了剧团的演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还向主要演员颁发奖品和证书。1986年,编剧任逸风排练了一部大型自创剧《养蜂人的奇异故事》(Beekeeper 's Strange Tales),并参加了天津专业剧团年轻演员的述职演出。

“文化大革命”后,平剧剧团是县文化局直属机构。它得到了市文化局和县财政局的支持。剧团用演出收入来弥补资金的不足。除学员外,剧团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是国家正式干部或雇员。剧团出去演出的条件非常困难。当去农村时,村民们会照看食物,住在农民的房子里。如果你去城市表演,你必须提供自己的食物,住在后台或更衣室。演出将得到一定的补贴。首先,给每个人一个平均值,然后引入激励机制。根据演员在舞台上的角色,将实行“工作点”制度,如主角得20分,四梁四柱得10分,龙套得7分。在一定程度上,这将激发演员们在表演中的热情。

自198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电视的广泛普及和人们娱乐兴趣的转移,戏剧观众急剧下降,戏剧表演逐渐变得呆滞。从那以后,人员逐渐被调离。年底,所有受训人员都被解雇了,剩下不到30人。1988年1月,他们宣布他们将停止活动,去度一个长假。此后,宁河县平剧剧团名存实亡。

“文化大革命”后,平剧团最初位于芦台镇北街的前人民礼堂,后来搬到了老中街中段以南的一栋两层楼的建筑里(即地震前的五金公司)。现在这座小楼被出租作为歌舞厅,这也反映了鞠萍剧团的戏剧命运。

主要演员和剧目

在近40年的剧团(包括戏剧俱乐部)活动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演员。鉴于情况有限,仅列出以下内容:

韩林峰,原河北省昌黎县平剧剧团艺术家,1950年2月加入唐山市宜欣剧团,任副团长。1951年,他被调到宁河艺术与新戏剧学会担任会长。他是宜兴戏剧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英公老生是戏剧俱乐部成立初期的主要演员之一。1952年7月,他因涉嫌腐败离开戏剧俱乐部,前往吉林省北安县。

史瑞楼,唐山人,1950年7月加入宁河艺术新戏剧社。他是艺术和新戏剧协会的主席和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龚老生,戏剧俱乐部的主要基础演员,于1956年在宁河逝世。

白云明,武清人,1950年7月从唐山中国剧院来到宁河艺术与新剧社。他是一名民事和军事未成年人。他嫁给了剧团的女演员孙云霞。他们在1955年同时离开了剧团。

李晓芳于1950年冬加入宁河艺术与新戏剧学会,先后担任副会长和会长。自1954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宁河评剧团团长。1959年1月至1961年5月,他是汉沽评剧团第一副团长。1961年6月至1967年,他是宁河评剧集团的负责人(1961年6月至1966年初,他也是秘书)。“文化大革命”期间,它被划归宁河木器厂。1977年剧团恢复后,它仍然是剧团的团长,并于1982年退休。河北省滦南县,一名15岁的工艺美术学生,先当了一名小学生,然后当了一名高年级学生。40多年来,他一直是宁河文艺新戏剧社和平剧团的主要演员。他写过和导演过一些戏剧,在冀东和东北有一定的知名度。

此外,李晓芳的妻子龚蔡丹杨于霞于1950年冬天加入戏剧俱乐部,后来加入平剧团。李曼,女李晓芳,童年学习艺术,在花旦工作,两人都是主要演员,分别于1967年和1976年离开剧团。李晓芳妹夫杨遇春,艺名朱明月,唐山评剧圈“五颗珍珠”之一,曾在青衣和花旦工作,1950年与李晓芳一起来到戏剧俱乐部当美术老师。死了。

鞠萍著名艺术家肖俊廷于1951年来到鲁泰,与宜欣戏剧社同台演出10天,主演《桃花寺》、《杜十娘》、《到金银屏》、《珍珠衫》等戏剧。

吴夏衍于1953年夏天加入宁河艺术与新戏剧学会。她在青衣和花旦工作,并因在刘巧儿出演主角而大受欢迎。他于1964年离开团,被调到团里进行“四清”。死了。

王曼玲,河北省高阳县人,出生在梨园一个家庭。他的父母都是京剧艺术家,从小就学习艺术。他的青年时代在唐山很受欢迎。1954年15岁时,他加入了宁河艺术与新戏剧学会。他在青衣和花旦工作,也擅长京剧布鲁斯。他看起来很英俊,声音清晰。鲁楚的表演《吕布与貂婵》很受欢迎。这部电影的主要主演包括《唐知府御史》、《英国节》、《花木兰》和《罗云山》。在过去的三年里,王曼玲在艺术上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在国内外都很出名。他1956年去了长春,现在是中国著名的评论家。

华金祥于1955年加入宁河评剧团,在青衣和花旦工作了大约一年。

“文化大革命”前后,王玉龙都在剧团里。他是个老工人,声音低沉。他特别擅长表演包公的戏剧,在《秦香莲》中饰演包拯而出名。他从团里退休后去世了。

冯旭芳1969年加入宁河县文艺宣传队,曾出演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嫂子》。之后,我转向平剧剧团。龚庆义,Xi白雪(小白余霜)学校,主演有《秦香莲》、《朱文姬》、《灵猫换太子》、《牛郎织女》等。他因在《闹艳福》中扮演燕兰珍而获得市文化局三等奖。

冯继祥1969年加入宁河县文艺推广队,在沙家浜扮演郭建光。之后,我转向平剧剧团。他先后担任代表团副团长和团长。英宫晓生和老生在许多戏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曲目:

《唐知府考皇权》、《六国封相》、《雷雨》、《杨乃武与小白菜》、《刘巧儿》、《花木兰》、《吕布与貂蝉》、《宝莲灯》、《艺术海深仇》、《八女颂》、《南海长城》、《夺印》、《秦香莲》、《杨三姐怨》、《夺王魁》等。

宁河县平剧剧团从宜欣剧团开始,合并为汉沽平剧剧团。从韩宁分裂开第二家公司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解散。从1977年修复重建到1988年停止演出,它经历了三次起伏。在此期间,组织系统的演变、人员的存在和缺乏以及职业生涯的兴衰都是复杂而众多的。这篇文章和一个人都不能完全记录它们。更重要的是,它主要是基于口头上的,而不是作者自己的个人经历,其中的缺陷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对这个故事的一个很好的介绍,以便被那些知道它的人纠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