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大场评剧团探索农村文艺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26:05

作品分类:文艺  农村  探索  大厂  观众  演出  节目  农民  艺术  作品  

"为农民创作文艺节目太老套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农民们可以一边看节目一边开玩笑!”
“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很低,所以你不能通过在农村地区表演赚钱!”

这是许多人对农村文艺的理解。也许与类似的理解有关,在中国没有多少艺术团体专门为农民观众服务。农民占该国13亿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创作和表演深受广大农民观众喜爱的节目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机遇——土地和农村的回报,不仅是创作者需要的灵感,也是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

不久前,一群艺术家在中国平剧剧院的舞台上受到欢迎。他们的节目充满浓郁的地方风味和生动的生活品味,近两个小时的表演不断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台下的观众似乎在一个村庄的院子里。这时,他们正和一群村民在一个热闹的舞台上玩得开心。舞台艺术独有的观看和表演的独特互动场景,在今天的城市剧院里似乎很难看到。

这群对观众影响如此之大的艺术家来自河北廊坊大厂评剧歌舞表演有限公司,此次到中国评剧剧院的演出被文化部邀请参加2011年全国现代戏剧表演。算上“大工厂”的表演,十几个节目,从歌曲到舞蹈,从歌剧小品到杂技和魔术,节目的类型并不新颖复杂。然而,舞台演员的投入,“一专多能”,节目内容朴实的氛围和幽默的幽默,观众的热情回应,都让人感受到这个艺术团体的勃勃生机——与此相比,一些精致的专业艺术团体黯然失色。

“大工厂”的生命力从何而来?它30年的实践和探索能“纠正”人们对农村文艺的误解吗?

“有人说‘侬’这个词太土了,作品找不到出路。我认为“侬”是金子。只要你能安定下来生根,黄土就能变成金子!”“大工厂”负责人赵德平坚信这一点,并用他几十年的实践证实了自己的话:30多年前几乎解散的文艺团队,现在拥有2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和600多万元的月演出收入。在给大江南北的村庄带来欢笑的同时,它也加入了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进行列。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安定下来,生根发芽”?"如果剧作家离开人群,就没有观众了。"对赵德平本人来说,作为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他仍然住在河北庄媛的家中,睡在炕上种田。他坐在院子里,和邻居聊天。他没有初中毕业。他学习艺术,向老师学习。他的剧本赢得了许多国家奖项。不能结婚的女孩,男女导演,以及掌管一切的女人都来自于他一生中所见所闻。这些作品充满烟火色彩,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无论是改编成大型戏剧还是制作成电影和电视剧,都是“火到哪里去,火到哪里去”。这次演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几部融合了鞠萍艺术特色的小戏:皮影戏传奇、不安之夜、夸叶琪、音乐电视、搞笑、小品《新查美安》。在幽默和幽默中,你可以看到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他与观众的亲密接触。难怪下面的观众会开心地笑。难怪“大厂”在城市的演出市场上也“成功”——正如“大厂”人所说:我们的节目是“一菜两餐”,不仅面向农村观众,也面向城市观众。

然而,“大工厂”不是为了奖励而创建的。“这出戏是获奖的一排。演出结束后,它将被毁掉,这将耗费人力和金钱。”赵德平的“打油诗”评论揭示了当前舞台艺术中的“正常”现象,“大厂”的艺术生命力在于“为观众排练”。他们判断作品质量或修改作品的重要依据是观众的反映:如果戏剧去了某个地方,观众看不见了,那么在戏剧结束后,有必要“清理”这段文字。如果表演在这里,观众很高兴,进入了戏剧,那么就必须保留它。多年来,如果颁奖典礼与普通人的演出时间表相冲突,“大工厂”宁愿退出颁奖典礼,也不愿按计划将演出送到现场。令人欣慰的是,一旦评委们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就直接去“大工厂”的演出场地观看演出,并给予“大工厂”应有的荣誉。

《大工厂》(Big Factory)非常关心自己的节目能否被观众欣赏,但绝不会走庸俗路线。让观众“健康地笑”是“大工厂”的创作原则之一。以小戏《夸叶琪》的表演为例,伴随着强烈的鞠萍味道,幽默的情节和歌声,传达了农民致富时不能忘记环保的主题。有人说农民文化素质低,在农村表现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工厂”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诗经·国风》到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戏曲和说唱,都来自农村的智慧和创造力。今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一个受观众喜爱和欣赏的节目并不容易。多年来,“大工厂”不断处理过去保留的节目,并邀请文艺界专家和知名导演共同创作新节目。

农村人口的平均消费水平不如城市人口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农村演出不赚钱。以农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大工厂”大胆提出“扎根基层,做好节目,面向观众,实现效益”的理念,紧接着“认真验证”。如何验证?与城市相比,农村很少有机会进行表演。农民不愿放弃高价,剧团以低价赔钱。如何才能期望观众从中受益?“大工厂”(Big Factory)看到了农村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然后把目光转向这群企业家——这些企业需要自我宣传和各种文化艺术庆典,并提供高价——然后用企业家的钱邀请广大农村观众观看这场戏。现在道路越来越宽,给剧团带来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大工厂”阶段从农村延伸到城市。

赵德平在农村出生长大,他把对家乡的感情倾注到作品和剧团中。“大工厂”三十多年的实践是“大工厂”人民的财富,也是一条值得许多文艺工作者借鉴和思考的探索之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