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平剧中的本土化称谓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22:07

作品分类:现象  地方  文化  遗产  物质  艺术  保护  沈阳  传统  申报  

除京剧之外,中国戏曲艺术在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外国戏剧中都很受欢迎,无论是在一个地区还是在更大的地区。这些歌剧通常在成熟和定稿后被命名。例如,梆子戏系统包括秦腔、晋腔、河北梆子戏、河南梆子戏等。这些称谓通常表示戏剧的地方,这与其艺术形式密切相关。

一部成熟的戏剧通常在艺术形式和表演方法上有一套稳定的模式,即所谓的节目。这种艺术表达方式是戏剧艺术的核心,无论这部戏剧在哪里上演或传播,其艺术表达模式一般都是稳定的,从而反映出这部戏剧的艺术特色。这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基本规律。例如,京剧在北京被称为京剧,在天津被称为京剧,在上海被称为京剧,在台湾被称为京剧。

然而,近年来,平剧却不是这样。自2006年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地方名称平举。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个申请人:沈阳评剧剧院、河北滦南县和天津宝坻县。我认为报告单位只指出该地区有鞠萍艺术,并将其作为报告的依据。然而,《沈阳评剧》和《宝坻评剧》的标题在第一份名单公布后,不时出现在书籍和报纸上。例如,2006年,《辽宁日报》发表文章《寻找沈阳平举的新活力》。文章说:“沈阳评剧以“汉、华、肖”三大艺术流派为不可分割的完整品牌而闻名全国。提到三大流派《小女婿》、《饮茶瓶表》和《独花腔》的代表剧,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至今仍能唤起许多回忆。日前,沈阳平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很高兴,但也让人觉得有点沉重。随着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华淑兰的去世,历史悠久的沈阳评剧在各种现代文化娱乐形式的冲击下,观众逐渐减少,表演难度加大,发展资金匮乏。沈阳平举的未来令人担忧。”根据本文的意思,沈阳评剧剧院不是报道评剧,而是报道沈阳评剧。这种说法与第一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符。《沈阳平剧》是辽宁日报或一些当地人自创的戏剧。根据这篇文章,沈阳评剧被誉为“汉、华、肖”三大艺术流派。然而,韩剧、华剧和小雨是平剧的体裁。为什么有必要把平剧的体裁主要称为“汉、华、小余”沈阳平剧?“沈阳”的品牌是以这种方式创建的,是为了戏剧评价,还是有潜在的含义?如果这种地域性的艺术观念真的与艺术形式相联系,还有一些原因,否则只会给人艺术地域性的印象,不利于鞠萍艺术的发展

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宝坻区委员会编辑、赵宇星先生撰写的专著(内部资料)题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坻评剧》。在这本书出版之前,宝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写了一篇题词:“五月宝坻鞠萍,戏剧花园里的一部奇葩,绽放光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坻区委员会主席为该书写了序言,序言写道:“2006年5月,宝坻鞠萍歌剧院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然,上述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中国戏曲艺术中就有沈阳评剧和宝坻评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只有一个评剧。沈阳评剧和宝坻评剧不存在。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重要文化项目启动以来,一些地方申报单位的绩效观的出现。这些单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和动机并不单纯。他们宣布平举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可能不清楚,但他们对其名称和利益非常敏感。然而,我想他们可能不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属于什么样的鞠萍。恐怕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的内容,以及如何保护这类戏剧。

作为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延伸,中国平剧剧院和天津平剧剧院也申请了平剧。2012年4月12日,《天津中老年人时报》在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续出版专栏中再次出现“委婉的汉沽评剧”的标题。记者庞金坤写道:“汉沽平剧是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之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传承,它已经传播到该地区的所有城镇、街道和村庄。歌舞结合的汉沽平剧于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笔者查看了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未将汉沽区作为申报单位,而天津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实包含了汉沽区作为申报单位。然而,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没有“汉沽平剧”。这位记者的疏忽不值得一提,但在我国有没有像汉沽评剧这样有100多年历史的戏剧呢?虽然我学评剧已经很多年了,但我还没有找到它。显然,这种现象仍然是地方政府成就观的体现。文章介绍了汉沽区文化中心主任的情况:目前,文化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了保护平剧、促进平剧发展的规划。计划投资5万元在评剧的剧本创作、服装和道具上,投资3万元以教师为主导的团队形式培训新评剧演员,为业余剧团搭建展示平台。我认为根据《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规定,对评剧来说,最主要的是抢救、挖掘和传承传统剧目。国家拨款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鞠萍歌剧,而不是创造新的鞠萍剧本。显然,汉沽区仍然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知道如何保护,鞠萍哪些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目符合国际惯例。这种无形资产的保护确实令人担忧!然而,恐怕这种现象在天津汉沽区并不是一个例子,而且可能在全国很普遍。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没有被提出时,就有一部鞠萍歌剧。国家一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几部新的鞠萍“歌剧”就突然出现了。奇怪吗?难怪。中国特色!

国家已经拨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护和传承这些几乎失去的传统艺术,而不是让我们用这些资金创造新的剧本,改革和发展新的歌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本是为了抢救、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但许多单位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旗帜下进行艺术创新和发展,这与本项目的初衷恰恰相反。难道不值得思考吗?!自2006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天起已经过去了6年。我们看到平举在这方面的成就了吗?不要。请问这些申请人,你宣布平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什么?事实上,在成功报道后的6年里,您已经回答了我们您对报道鞠萍节目的热情,以及您对传统鞠萍艺术的态度和具体工作条件。平剧现在有真正的传统戏剧吗?你如何抢救、挖掘、组织、保护、学习和继承平剧传统戏剧?所谓评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你对传统评剧了解和传承多少?在过去的60年里,你对传统鞠萍艺术的消极态度和无所作为是对国家和纳税人最好的回答。60年来,在戏曲改革运动中,平剧是极左思潮中最严重的地方,因此它必然会最严重地否定传统艺术。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鞠萍圈应该认识和清理过去60年戏曲改革的历史进程,应该认识到鞠萍传统戏曲在遭到严重歧视和否定的过程中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今天,鞠萍各界应该比其他戏曲更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弥补戏曲改革运动给传统鞠萍艺术造成的损失,拯救和传承中国文化瑰宝之一的传统鞠萍。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