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平举“白派”后裔李兰芳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20:31

作品分类:李兰舫  白玉  演出  白派  艺术  人物  观众  自己  演唱  剧团  

1919年(1920年1月9日)在拉巴,李兰芳出生在河北省武清县(今天津市)嬴稷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三岁时,父亲带着家人去天津谋生。。穷人的孩子已经接管了家庭。6岁时,李兰芳在河东小歌剧院卖萝卜和瓜子。经过多年的接触,她对歌剧产生了兴趣,并在业余时间学习了许多咏叹调。当她11岁的时候,她有幸向著名京剧大师雷希福学习,并从她的晚年开始学习。然而,她的老师看到她很聪明,就教她“吴佳坡”和“逍遥津”等等。蒙古开放后,李兰芳越来越好。然而,她更喜欢新生的评剧。12岁时,她崇拜著名的说书人赵岳楼,并攻击青衣。她和她的姐姐李翠霞、华月仙在学习时表演,进步很快。她进入“山峡学会”努力学习刘翠霞的校剧。她夏天出汗,冬天嘴唇冻得发紫,她还在对着冰洞大喊大叫。他很快掌握了刘辟高亢、刺激、有力的演唱特点,为鞠萍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岁的李兰芳在天津舞台上崭露头角。著名的说书人白余霜(李贵镇)看过她的几部戏剧,认为李兰芳是讲故事的好材料。他邀请她加入他自己的“玉顺戏剧俱乐部”。结果,李兰芳在北京天桥首次为白余霜演唱了《帽子儿戏》,并在15岁时换成了白余霜的《李子》。在同一场演出中,李兰芳对“白派”迂回的旋律和深刻的意境极为感兴趣,觉得自己铿锵有力、尖锐圆润的演唱风格与“白派”低沉、稳健、不可阻挡的风格不协调。他努力工作,努力工作,思考着白余霜的低嗓音和鼻腔共鸣等歌唱技巧,将“刘氏学派”柔和的嗓音和优美的嗓音变得慷慨大方。

当时,白余霜与剧团的四名女主角组成了金兰。作为姐姐,白余霜非常重视最小的五姐妹李兰芳和从不轻易讲课的白余霜。每晚演出结束后,他都主动为李兰芳说话。他对角色和演唱风格进行了分析,并努力引导她掌握刚柔相济的特点,使演唱风格低沉、委婉、朴实、浑厚。在白余霜的指导下,李兰芳仔细思索了一下体臭,努力练习。他还将著名的“刘氏学派”戏剧《景泰俱乐部》改成了“白氏学派”演唱,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令白余霜满意。在表演实践中,李兰芳成为白余霜的主要配角之一。在传统戏剧《三条街》中,余霜扮演张春莲,李兰芳扮演张秋莲。在《打狗劝丈夫》中,余霜扮演张,李兰芳扮演桑。在长达四年的同台演出和白余霜苦心的口语教学中,李兰芳学到了很多“白派”戏剧,逐渐掌握了白派演唱的真正艺术意义。他的表演栩栩如生,声音失真。评论家和观众都认为他是“白人学校”艺术的第一个后裔。作为白余霜的得力助手,李兰芳受白余霜的委托,精心教授乔伊(小白·余霜·李在文的小名)表演技巧。付梓的家人把乔伊给了白余霜作为他们的养女,因为他们崇拜白余霜。白余霜看到她是一名歌剧演员,就任命李兰芳来教她。12岁的傅子从他3岁的阿姨李兰芳那里努力学习。连续三年,傅子学了很多戏剧,如桃花寺、马寡妇店、珍珠衫,掌握了鞠萍的许多基本技能。舞台表演和舞台下表演的紧张生活使李兰芳的表演更加娴熟,成为京津唐颇具影响力的“白派”。演员。1937年7月,18岁的李兰芳在天津成立了“玉德戏剧俱乐部”。她选择了自己的班级,由姐夫吴梁左任组长,妹妹李兰芬帮她管理手提箱和后勤。成员包括王乔岳、华燕芬、华美兰等。他们首先在开平剧院演出了非常受欢迎的戏剧《富婆之戒》和《姐妹》。1938年底,李兰芳带领剧团在沈阳演出。她美丽的外表和悠扬的歌声吸引了大批观众。当时,沈阳处于日伪统治之下,日寇汉奸横行。许多戏剧多次被禁,演出活动也受到一定影响。然而,李兰芳坚持着曲折和困难。在东北三省的演出中,李兰芳学习了程秋艳先生和尚晓云先生的表演艺术,并将尚晓云的《甘昆福寿镜》移植到鞠萍歌剧中。在表演中,她根据人物的处境和内心情感,充分发挥了自己松散、厚重、圆润、明亮的嗓音,大胆地表演了剧情,深深地感染了观众。小时候学的京剧现在正在使用。她以京剧的演奏方式、人物、袖子等技巧丰富了平剧的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健康、朴素、大胆、大方的表演风格。她与同龄京剧演员张云溪在金州合演了轰动一时的《宋武与潘金莲》,并由《平剧大观》出版了剧照。特别是她的《玉太君在指挥》和《箭挥》等老戏,以白派的演唱风格为基调,利用年轻学生的演唱风格,融入了刘派的旋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认可。在旧中国,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很低。1944年春天,李兰芳被沈阳的小霸王当成妾,不准演戏。李兰芳被侮辱了,以泪洗面。年底,姐夫吴梁左到处寻求帮助,但都失败了。1945年春节,他回到天津,为“绿帮”买单。领导,给重要人物写信。1945年春节后,饱受各种屈辱的李兰芳抓住机会逃离了小王子的魔掌。在他值班期间,李兰芳伪装成一个男人,徒步逃跑。经过许多检查站和饥寒交迫,李兰芳终于回到了天津。回到天津一年多后,李兰芳关上门感谢客人,恢复了身体,回顾了他15年的表演艺术经验,寻找不足,学习技巧,提高表演艺术水平。她整天学习京剧、鞠萍歌剧、河北梆子、京云大鼓等歌剧,从中学习营养,充实自己。1946年12月,李兰芳离开天津八年后首次亮相。她在新中央剧院演出。她与李文房、肖白宇爽、华迎春、肖郁芳、夏玲、刘玉芳、新夏风、肖朱越等一起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接下来的几年里,李兰芳在天津的舞台上非常活跃。这位高大健壮的白人演员多才多艺,表演范围很广。他不仅在青衣和花旦演得很好,而且在高级演员、初级演员、高级演员甚至花匠等行业也演得很好。在《秦香莲》中,她扮演老兵王彦岭和花容满面的包铮。在《法门寺》中,她先扮演华和孙玉娇,然后是花脸的刘瑾。在《林大晋记》中,她扮演未成年人张震。在《八仙过海》中,她每晚轮流扮演其中一个神仙,每个神仙都有自己不同的风采。著名京剧艺术家李万春非常欣赏它,并走上舞台向他表示祝贺。

全国解放后,李兰芳的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1950年1月,天津平西会议举行了“新年庆祝和新剧体育周”。李兰芳领衔演出《兄弟姐妹开垦荒地》,受到好评。同年5月,天津京剧、平剧和曲艺在中国大剧院联合举办了一场募捐慈善演出。李兰芳在表演中领先。她与来自北京的小白·余霜、西安·夏玲、崔新·夏、连晓军、6岁的洪、华迎春、肖华玉兰一起,共同演出了《三个凶节》、《打狗劝丈夫》、《雪玉霜》等剧目,这些剧目都精彩绝伦,盛况空前。1950年,李兰芳和秦始皇齐欢结婚。从那以后,他们成了黄金搭档。他们在艺术和思想上一直非常和谐。他们在漫长的戏剧生活中相互依恋。1951年,李兰芳上第二节课,在山东德州、临清、夏津等地演出。他到处都受到欢迎。尤其是在夏津,没人认识李兰芳。李兰芳和许多粉丝成了好朋友。其中一个叫杜禹岩的农民,听说李兰芳、白余霜和小白宇爽被抢走了茶中的“绿粉”,一辈子都不能生育。1952年,他自愿将自己5个月大的女儿送给李兰芳作为女儿。三年后,他把这个新生的男孩给了李兰芳作为他的儿子。自1953年以来,李兰芳主要在天津、河北和山东演出。她主演了一系列白人学校的戏剧,充满活力,慷慨和共鸣的声音,生动和感人的措辞。她低沉的声音来自胸腔和鼻腔的稳定共鸣,而她高亢而充满激情的声音则依赖于她腹腔和颅腔的强烈共鸣。无论是城市剧场还是乡村露台,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听得很清楚。她的共鸣位置可以自由变换,真假嗓音没有痕迹,协调有意义,歌声起伏,节奏如波浪。她运用空气和颤抖的声音丰富了民谣的旋律,能灵活巧妙地表达各种人物的内心感受,使人感到连接、分散和悦耳。总之,她的发音位置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而自由变化,具有强烈的韵味,从而吸引和感动观众。1956年,北京、天津等地的几个剧团邀请李兰芳加入。小白宇爽从北京来到天津找李兰芳,说:“老阿姨,到中国评剧剧院来。我们会一起挂上卡片。”李兰芳礼貌地拒绝了。1957年春天,李兰芳应邀参加沧县戏曲表演。她在《击败金枝》中扮演女王,并在表演中获得一等奖和荣誉奖。后来,她被留用,正式加入沧州评剧团,并担任副团长。那一年,她和她的代表团去北京演出。首都通宵排队买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率领代表团在沈阳、抚顺、锦州、山海关、唐山等地演出。久违的观众又一次争相观看李兰芳的表演,反响强烈,获得了成功。为了贯彻党的“双百”方针,李兰芳积极排练话剧。1958年,李兰芳创作并表演了现代戏剧《两代母子英雄》。李兰芳扮演马本斋的母亲,演唱风格是为了避开“白人学校”。低沉哀怨的音调注入了朝气蓬勃、热情悠扬的艺术神韵,各种类型的成套演唱风格巧妙地融合了人物的“精神”和“情感”。李兰芳以微妙、细腻或大胆的曲调演绎了一个性格坚强、死亡般的英雄母亲形象。1962年,该剧在河北省上演,在天津引起轰动。郭沫若、田汉等著名艺术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此后,它在天津连续演出了100场。演出满座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这些表演并播放了多次。

1963年,李兰芳出演了歌颂中朝友谊的话剧《槐淑庄》和《付梓清情》。这两部电影都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录制和播出。当朝鲜主席崔庸健来到中国时,首都机场显示了李兰芳对他的“厚爱”。沧州平剧剧团的10年里,全盛时期的李兰芳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编辑并主持了《木匠迎宾》、《南海长城》、《铁流战士》等十多部现代歌剧,在歌颂新时代、塑造英雄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在歌唱方面,李兰芳根据不同的人物,创新了白派的节奏,丰富了白派的各种风格。李兰芳的慢板比余霜慢。因为李兰芳的音域很广,所以他可以在咏叹调中编织两个八度音阶,这对于咏叹调中人物的刻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白余霜的歌唱中,当上句落下时,通常使用较低的颤音。李兰芳根据情节改变抑扬顿挫,使声音在腹部、鼻子和胸部产生回响,从而更加婉转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总之,李兰芳通过学习、继承和丰富白族学校歌唱的发展,创造了大量不同个性的舞台形象。

李兰芳在艺术和道德上平和、谦虚、高尚。当他们去乡下时,他们拉着手推车,扛着道具,什么都做。在演出中,他经常为年轻演员扮演配角,耐心地指导学生赵久如、刘蔡文、刘华如等年轻演员提高技能。在这艰难的三年里,她多次向每个人分发她特别的食物。后来,她还把多年积累的价值一万多元的服装送给了剧团,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全体演员的好评。正当李兰芳的艺术日渐成熟,事业突飞猛进之际,沧州评剧团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后解散了。李兰芳被错误地指责为“反动艺术权威”和“戏剧恶霸”。他受到了批评,甚至剪掉了头发,戴了一顶高帽子,在游斗周围挂了一个红十字标志。后来,他被赶到幼儿园去打水洗衣服,做清洁工。他每月只收到30元的生活费。情况在1973年后才得到改善。四人帮的垮台使李兰芳的艺术青年复活了。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她写了一首新的白色歌曲,兴奋地唱着,纪念周总理的伟大成就,让1000多名观众落泪。1982年,60多岁的李兰芳表演了著名的“白人学校”话剧《砸粥锅》,这也成为她一生中的最后一首歌。

李兰芳一生以戏剧的繁荣和振兴为己任。生病期间,他仍然没有忘记教白色艺术和指导这对新人。1983年,中国平剧剧院的刘萍与小提琴家李子厚、天津平剧剧院的夏夏一起专程去沧州看望李兰芳。临终时,李兰芳撑起身子为他们演唱《玉堂春》、《珍珠衫》等歌剧及其演唱风格,并在做、读、唱方面精辟地阐释了剧中人物的特点。1984年9月2日,经历了人生沉浮的平剧白派第一后裔李兰芳在沧州因病去世。

李兰芳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戏剧家协会会员,沧州第三届CPPCC常务委员会委员。李兰芳去世后,沧州党政机关各部门、文化单位近1000人参加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国平剧剧院、天津平剧剧院、沈阳平剧剧院和石家庄平剧剧团都派人出席追悼会或发唁电,向这位著名的“白派”艺术家表达深切的哀悼和缅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