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中国评剧剧院提供了许多示范经验方法。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11:02

作品分类:意义  经验  方法  示范  具有  提供  诸多  剧院  演出  国评  

今年的中秋节,虽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减少了,但中国平剧剧院的院长王亚顺感到充实和欣慰。这时,第九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在河北唐山举行。他带领所有的表演者在北京和河北之间忙得不可开交。多年来,中国评剧剧院不仅为评剧行业最权威的年度评剧节不断贡献优秀原创剧目,也为评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示范经验和方法..

9月5日,由中国评剧剧院老、中、年轻三代艺术家表演的原创评剧《城邦享受与敌人》在本次评剧艺术节上首次亮相。古希腊悲剧《矿石忒伊亚》三部曲的大胆改编让业内同仁看到了平剧表演世界经典的可能性,同时也让他们羡慕:“它的确是首都剧团,在意识形态上领先一步。在国家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探索戏剧市场发展规律的道路上,中国评剧剧院的首次尝试值得研究和思考。”

关于文艺团体向企业转型的理解,王亚新认为挑战与机遇永远并存。由于管理机制僵化、演出内容不变、服务意识淡漠、市场观念淡薄等一系列问题,文化部发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艺术团体重组。“改革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地方文化部门制定明确、渐进的配套政策,还需要各剧团根据自身情况从内部自行进入演出市场。据信,文艺院剧团转型为企业是中国平剧等大型戏剧重获辉煌的契机。”王雅馨说。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地方歌剧院,平剧剧院的表演艺术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把平剧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20世纪50年代,仅新夏风一人就赢得了梅兰芳京剧团四名最佳演员以上的收入。“改革开放后,各种艺术纷纷涌入演出市场,给传统戏曲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演出市场低迷,演出下滑,原创剧目短缺,一年难得出新戏。有些歌剧甚至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消失了。”王雅顺叹了口气,“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剧团只排练和表演,不出售或发展戏剧。

2012年7月23日,中国平剧剧院被列为“中国平剧艺术中心”,开始文化企业市场化运作。平剧剧院以“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理念为基础,通过机构、干部和制作方式的调整,首次在内部明确管理结构,借助政府赞助的公益演出《周末现场》、《人民大舞台》、《星火工程》等对外进行剧目营销。结果,获得了更多的工作,获得了更多的工作,调动了表演者的创作热情。

改革前,中国平剧剧院有13个部门,包括一、二、白艺术系和财务部。为了充分调动演出的积极性,剧团实施了将炉灶分成饭菜的管理办法。虽然这三个群体在艺术生产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各自的战争,很难形成互补的资源来最大化利益。重组后,中国评剧剧院内部组织首次调整整合资源,形成艺术制作部、艺术企划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剧院运营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的“六部一厅”结构。在艺术创作方面,注重策划,对重点剧目实行剧目系统管理,不断丰富和完善剧院经营管理模式。这一举措突破了常规,使中国评剧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双重飞跃。2012年,中国平剧剧院创作的《马本康官方记录》荣获中宣部颁发的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一工程”奖。本着“以现代戏剧为主,同时上演新历史剧、精心组织的优秀传统戏剧和改编自外国经典的戏剧”的原则,平剧剧院先后创作了《银杏庄》、《林觉民》等原创戏剧,改编了《平剧皇后》、《祥子与虎妞》、《无敌传记》、《狸猫换太子》、《惠贝吉》等传统戏剧,编辑了《城邦享受与敌人》等外国戏剧。此外,经典而著名的鞠萍戏剧《马寡妇开店》被进一步挖掘并更名为《晚安》,树立了鞠萍戏剧在戏剧舞台表演市场的品牌形象。大量优秀的年轻演员通过创作和改编这些戏剧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提高了社会知名度。顾文悦,一位70多岁的老艺术家,鞠萍新派艺术的全国代表继承人,非常期待这个已经生活和工作了50多年的剧团的“重生”。“我曾经怀疑剧团的改组。我担心不管政府如何,戏曲艺术都很难发展,但当我看到其他剧团变得更有活力,年轻人的创作热情也更高时,我的心顿时轻松了。”

得益于剧作家意识的转变,中国戏曲学院的赵岩成为评剧舞台上的新星。赵岩在入学时选择学习豫剧,在一次演出中被剧院看中。中国评剧剧院珍惜人才,渴望学习,尽一切可能留下这位有前途的戏剧人才。在这部《城邦享受与敌人》中,赵岩因扮演“御夫座”而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剧团发展的政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评剧剧院的演出和演出收入。然而,政策绩效仍然占主导地位,商业绩效偏低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尽快走市场化发展的主要道路,积极疏通供销渠道,加大商演的力度。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争取社会经济效益的大丰收。”王雅馨强调道。

作为开拓海外市场的创新举措,文化部于今年6月5日举办了第四届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国评剧与中国国际大剧院联合会正式签署了“中国评剧周”全国巡演(2014-2019)战略合作协议。平剧品牌通过中国平剧制作和销售剧目,中国国际演艺剧院联合会购买剧目进行营销的方式,在中国乃至国外的大中城市得到推广。今年9月23日至12月15日,经典剧目《以花为媒介》、《杨三姐怨》和《梁潇》将在鲁北等地的10个城市演出60场。

2015年是中国平剧歌剧院成立60周年。王雅顺希望贾子年的中国平剧歌剧院能在改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取得更高的成就。王亚顺表示,他的信心来自平剧深厚的观众基础,一群经验丰富的资深艺术家,中青年艺术人才,以及日益成熟的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平剧剧院也在全力打造实力:为纪念一代艺术大师辛夏风而创作的原创戏剧《新凤霞》准备在年底与广大粉丝见面;《安娘》是根据抗日英雄的母亲邓于芬在密云县的故事改编的原创歌谣,也在筹划阶段,明年将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与观众见面。中国平剧剧院拥有一流的设施,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剧团,成为全国各地地方戏曲表演和交流的中心……”“北京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我相信良好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和良好的土壤会给北京地方剧团的发展带来活力。”王亚顺希望如此。

中国评剧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