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品尝本溪评剧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7:02:57

作品分类:那些  本溪  品味  演出  剧团  艺术  戏曲  现代  优秀  发展  

作家王强·[谈论一个人和他的时代

作为鞠萍的粉丝,我希望本溪的鞠萍将继续扎根于大众,服务大众,成就大众。

——张永生,我市评剧剧作家、副研究员,辽宁老艺人协会评剧艺术委员会主任

记者:我听说在文化部戏剧剧本的孵化计划中,你们的一个鞠萍剧本通过了两轮专家评审,两轮都被选中了。你如此关注鞠萍,你能谈谈本溪的鞠萍历史吗?

张永生: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一直喜欢中国戏曲艺术中讲故事的小花。这不仅是因为平剧容易理解,深受普通观众,特别是农村观众的欢迎,也是因为平剧艺术用自己的才华为本溪文艺舞台增添了光彩。

本溪评剧起源较早。早在1916年,民国时期,评剧艺术家金菊花来到本溪演出《打狗劝夫》和《王绍安捕舟》等经典剧目,使本溪人第一次接触到评剧。从此,它开始了本溪评剧活动。

本溪早期的评剧活动主要是评剧艺术家的流动表演。许多艺术家愿意在本溪演出,原因很简单。首先,本溪靠近沈阳,交通便利。二是本溪的产业工人比较集中,看评剧的基本观众相对稳定。当时,来本溪演出的评剧演员依次包括金菊花、李金顺、倪盛骏、戴笠、毕联华和萧桂华。尤其是布里吉特莲花和倪盛骏的《以花为媒介》和《桃花源记》的演出曾在本溪引起轰动,并获得好评。剧院大厅里堆满了花篮和问候对联。有一对问候对联是两个人表演的真实写照:蓝色莲花和缠绕在木头上的花,还有妮·盛骏的声音。

这是本溪评剧活动的第二阶段,以剧团的定期演出为标志。1936年,评剧艺术家孙凤鸣成立岐山戏剧俱乐部,又称北孙家班。孙凤鸣亲自掌管本溪,先后演出了《青珠坠楼》、《花木移》、《雪霜》、《红亭》、《偷金砖》。为了使本溪成为岐山戏剧俱乐部的大本营和根据地,本溪湖山大厦的大舞台经理孙凤鸣和蒋展共同经营平剧表演(Pingju Performance),这是本溪最早的平剧俱乐部,也是本溪最早的剧院和剧团的联合经营。1941年,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由孙凤鸣组织的岐山戏剧社北孙家族被迫解体。1942年,孙凤鸣和南部孙家浜的一些成员回到本溪,试图东山再起。最后,由于业绩不佳和难以偿还债务,他们又输了。孙凤鸣和南孙家浜离开小溪,向西去了北镇进行另一项开发。

解放后不久,1953年,国有艺术集团本溪评剧集团诞生,本溪人民有了自己的评剧集团。这是本溪平剧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本溪平剧发展的里程碑,为本溪平剧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本溪平剧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平剧团表演非常活跃,一天表演三次,深受群众欢迎。在农村演出时,甚至有农民“抢”平剧演员在家吃饭的感人场景。

“文化大革命”期间,本溪评剧团解散。粉碎“四人帮”后,本溪评剧团重生了。许多优秀的戏剧重新上演,仅“小女婿”就连续演出了300多场。这是本溪平剧发展的第四阶段。

记者:本溪评剧赢得了这么多荣誉。除了反映时代精神,还有什么原因?

张永生:那就是要重视讲故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它为评剧演员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给了他们更多的表演机会。例如,鞠萍著名表演艺术家夏青、赵桂芝、焦秦晓、文秀军、张虹、吴玉坤、杨玉贤、刘淑兰、张丽华、梁荣等都曾长期出演本溪鞠萍剧团。另一方面,我们会积极创造条件,让杰出的鞠萍表演者和表演者向他们的老师学习。韩枫、张丽华、梁荣、周苏琪等鞠萍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德福、华淑兰、崔连润、著名小提琴家、新(夏风)艺术学院创始人之一、鞠萍著名作曲家徐文华相继成为鞠萍艺术流派的杰出接班人。

记者:随着本溪评剧团的解体,本溪评剧进入低谷。你认为本溪评剧会去哪里?

张永生:任何一种艺术都会经历发生、发展、繁荣和衰落的过程。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评剧也不例外。随着文化艺术欣赏领域的拓展,歌剧不再是人们文化生活的唯一欣赏方式,鞠萍的舞台节奏也与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拉开了距离。因此,歌剧观众的减少、鞠萍剧团的减少、鞠萍作家和演员的减少以及鞠萍演出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然而,平剧作为中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和影响了几代人的东北地方戏,仍然具有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最近,国务院《关于支持地方戏曲艺术发展的意见》,以及采取戏曲剧本孵化和戏曲特别支持等措施,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本溪平剧剧团被并入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独立剧团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本溪平剧的消失。一位专业评论家和鞠萍爱好者仍在为平剧的传承和普及而努力。本溪评剧活动仍然非常活跃。本溪群众艺术馆社区咨询中心、本溪老干部局戏曲协会老干部鞠萍剧团、西湖区蔡羽社区鞠萍剧团常年坚持鞠萍活动。平剧源于民间,现已回归民间。

记者:本溪评剧历史悠久。本溪人似乎也特别喜欢评剧。你能谈谈本溪评剧的发展特点吗?

张永生:本溪评剧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注意现代戏剧的表演。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本溪已经演出了30多部现代平剧,约占本溪平剧的40%。本溪评剧排练了大量现代戏剧,因为城市评剧团是解放后新成立的,具有很强的接受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的能力。与此同时,鞠萍剧团高度重视青年演员的培养,大批青年演员为表演现代戏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平剧剧团的著名导演王舒(Wang Shu)原本是一名戏剧导演,该剧更适合表演现代戏剧。因此,王书也将现代戏剧情结融入平剧舞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本溪重工业基地的建设也为现代戏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营养。

第二,注意创造性戏剧的表演。平剧是一种非常适合反映现代生活的戏剧,剧团和作者都聚焦于火热的生活,创作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反映时代声音的优秀剧目。评剧《沈慧英》和《放箭》在中国东北首届戏剧、音乐、舞蹈观察大会上获奖。平剧《模范女孩》和《戴红花的人》荣获市政府优秀文学奖。特别是以国家道德模范武秀君为基础的现代歌谣《女人是山》,获得了优秀戏剧奖、优秀表演奖、优秀导演奖、优秀创作奖、辽宁省文艺“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奖项。它不仅为本溪文艺,特别是本溪评剧赢得了荣誉,也弘扬了民族道德楷模武秀君的诚信精神。

记者:作为评剧爱好者,面对本溪评剧的困境,应该说是所有戏剧的困境。你认为未来是什么?

张永生:平剧,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现在不得不正视它在专业艺术上的落后地位,但作为中国东北的一种民族艺术,它仍然有着日益增长的土壤和大量的观众。这可以从过去低级表演的流行程度中看出。平剧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专业剧团的示范和指导作用,然后乘船出海,采用单独制作剧目的方法,创作出符合时代需要、适合观众欣赏的优秀剧目。近年来,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排练的《樊沂》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同时,要支持民间鞠萍剧团,鼓励演员在基层演出,让鞠萍人民更加受益。我们还应该重视评剧剧本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缩小剧本的规模,为社会团体创作更多的小戏和小品来表演。我们仍应重视鞠萍歌剧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世界在变,我们的东西也应该变。有一次,我看到一条新闻,说一个年轻的戏剧学生改变了戏剧的表演形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上,我们的文化本身不应该保持不变。死水会发臭,如果它死了,文化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平剧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创新。剧本的观念必须创新,剧本的结构也必须创新。它不能太长太过时。舞台艺术也必须创新。歌唱设计必须创新,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更适合观众的口味。你也可以尝试把民谣和其他艺术结合起来。例如,天河,田连元第一家电视民谣演唱公司,尤其是杨家将,在国内很出名,在九州也很出名。杨家将有许多熟悉的歌剧故事。我们能否将这两个艺术范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嫁接起来,通过再创作,创作出民谣《杨家将》的舞台版和电视版,从而充分发挥民谣和歌剧的优势,以及视觉媒体的传播力和舞台空间的吸引力,从而达到传承和双赢普及的目的。

我认为也有必要向中小学生普及平剧的一些知识和代表性剧目。更多的年轻人应该了解和理解我国文化宝库中的歌谣歌剧之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