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评剧 » 正文

长春博环鞠萍剧团团长:一个不赚钱但也赚钱的团长。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6:55:05

作品分类:赚钱  一个  李伯桓  剧团  专业  剧目  演员  演出  需要  公园  

长春伯桓评剧团团长李伯桓 

李上校是一个不赚钱但也赚钱的上校。他每天都很忙,很享受。经过13年的努力,他建立了一个评剧表演平台,把喜欢评剧的人聚集在一起。他梦想平剧能进入校园,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和支持平剧,文化瑰宝平剧的继承者将遍地开花。

为了一个小小的爱好

从此,去看歌剧、彩排和歌剧,产生出无穷无尽的艺术热情。随着专业演员的增多,将会有更多的剧目需要排练。李伯环从观众面前美滋滋地看着它,但他的钱包越来越小。有句老话,“一块皮革换一件商品”。只有当一个戏剧演员穿上戏服,他才能轻松地带领观众进入状态。新戏的每次排练都需要增加新的服装,小戏需要两到三套,大戏需要十多套。

在李伯环的家里,有两个房间,放着他的宝物——戏服。一个房间是现代服装,另一个是古代服装。有多少件,多少钱?李伯环说:“我不知道有多少服装。它花费了大约18万元。一套现代歌剧服装大约300元,一套古代歌剧服装大约500元,我会根据需要购买新的歌剧。”李伯环的养老金超过3000元。他不愿意送花、买服装、邀请大家一起吃饭,这些都是他的开销。起初,他的家人不明白。李伯环说:“开始的时候,我的家人不明白当他们看到我整天忙着在鞠萍花钱的时候。后来,他们发现退休前我感觉不舒服。现在,我每天都因为我的爱好而兴高采烈。此外,这种爱好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并且变得支持性的。”

在李伯环的家里,不仅有服装,还有空的装服装的盒子。没有演出的时候,李伯环整理它们,清洗它们,挂起来,然后用酒精喷洒它们以防止蛀虫。随着演出的临近,李伯环准备好了服装。李伯环说:“服装的目的是塑造和突出典型人物,增强剧中人物的个性。虽然我们买不起昂贵的衣服,但我们必须和角色完全匹配。”为了买适合角色的衣服,李伯环多次去保定采购。

自费安排新剧以提升积极能量

李上校,名叫李伯环,生于1954年,小时候住在双阳。他住处旁边是双阳鞠萍剧团,也就是以前的双阳鞠萍剧团。当时,文化活动相对简单,鞠萍也很受欢迎。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村子里有一场鞠萍表演。他会参加每场演出。他会坐在一个小凳子上,在一个小角落里仔细而安静地听着。李伯环说:“我从小就喜欢鞠萍。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记得我听鞠萍的那一幕。我对许多鞠萍戏剧记忆犹新。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从不厌倦听他们说话。”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当家里有了收音机和电视机,他们会买鞠萍磁带,有空的时候听。搬到长春后,有空的时候,我会去长春鞠萍剧院听鞠萍歌剧。

退休后,李伯环像许多退休老人一样,喜欢在公园里锻炼。起初,李伯环在各个公园散步。后来,他每天只向儿童公园和劳动公园“汇报”。原来这里有像他这样的人。李伯环说:“当时,有几个人在儿童公园和劳动公园唱鞠萍。曲目相对简单,水平有限,这不能满足我对鞠萍的爱。因此,组建鞠萍剧团的想法应运而生,汇集了专业的鞠萍演员和专业的音乐家,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可以欣赏专业的鞠萍表演。为什么不呢?”2004年,李伯环开始筹备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鞠萍剧团,并担任剧团团长。长春博环鞠萍剧团从此成立。

既然你已经做了,你必须把它做好。

有了自己的鞠萍剧团,李伯环更有活力了。鞠萍剧团成立之初只有四五个人,可排练的剧目非常有限。李伯环开始到处寻找人才。李伯环说:“既然我们做得好,我们就必须做得好。如果我们想跟上专业组织,就需要有专业人才。那时,当我听说有些音乐家唱得很好或很棒时,我去看他们并听他们解释剧团的情况。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加入剧团。”

然而,李伯环组建的鞠萍剧团没有任何薪水,每个人都是因为共同的兴趣而走到一起的。与此同时,正是李伯环的真诚感动了许多人,邀请国家一级演员、“全国十佳”田艳(Tian Yan)担任剧团团长,提高剧团的演出水平。目前,该剧团有40余人,包括2名国家一级演员、3名国家二级演员和近10张在东北地区国家级比赛或竞赛中获奖的“名票”。大多数成员都是五六十岁的平剧爱好者。

每周二和周四,人们聚集在曙光街平阳社区,每天在那里排练。成员们于1月1日会面

10月16日,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三个多月的排练,大型现代鞠萍戏剧《我们的领袖毛泽东》上演。这部戏剧采用纪录片的方式,选取了几个生动感人的毛主席生活片段。为了使表演更加生动,特别演员颜淑媛被特别邀请扮演毛主席。因为这是一部大剧,需要非常专业的导演、特约记者等。扮演毛主席的李伯环和颜淑媛筹集了3万元来资助这部戏。这出戏剧目很多,需要很多人。缺少一个人会使情况不均衡。这时,李伯环是个大管家,担心音乐家不会来,谁能代替他们,道具放在哪里,是否合理...

今年,64岁的李伯焕是一个不擅长表达的人,但是说到民谣,有无数的故事要讲。但是说到歌谣的传承和发展,李伯环心里却流露出一些不安。评剧的观众也变得相当狭窄,喜欢评剧的观众普遍年龄较大。

尽管如此,李伯环和他的朋友们从未放弃平剧的演出。现在李伯环有了一个新的梦想。他希望平菊能进入校园。最好把充满积极能量的戏剧,比如《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带到校园里,这样年轻人就可以了解和热爱评剧。他还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支持评剧,让评剧这个文化瑰宝能够代代相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