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海峡两岸京剧大师谈发展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7:07:41

作品分类:发展  名家  京剧  两岸  传统  文化  艺术  记者  现在  台北  

   11月20日上午9点,由天津市台办、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台湾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天津京剧院、台北新剧联合承办、天津滨湖剧院协办的“海峡两岸京剧艺术论坛”在天津市赛象酒店宴会厅隆重开幕。11月20日上午9: 00,由天津台办、天津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台湾辜公良文化教育基金会、台湾川大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天津京剧剧院、台北新戏、天津滨湖剧院联合赞助的“两岸京剧艺术论坛”在天津赛翔酒店宴会厅隆重开幕。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京剧界的110多位著名戏曲评论家、著名持票人和台湾名人就“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交流”的主题畅所欲言。他们回顾了海峡两岸京剧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总结了海峡两岸京剧合作的经验,探讨了海峡两岸京剧艺术的现状、传承和发展前景,探讨了海峡两岸京剧合作与交流的具体思路和意见,就天津与台湾艺术学校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共识。天津京剧剧院已成功与台湾川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天津职业艺术学院和台北戏曲学校签署合作协议。

论坛期间,天津京剧团和台北新剧团分别在天津滨湖剧院举行了《索林胶囊》、《华天断层》和《启元报》等演出。天津和台湾的京剧演员也和台湾一起演出,实现了海峡两岸齐唱的美好愿望。

   记者印象记者印象

11月21日晚上7: 30,作为“海峡两岸京剧艺术论坛”的一部分,台北新剧团的一场特别演出以锣鼓开场。记者们从未在京剧中感冒。在过去,我觉得京剧太慢了,尤其是当最后的声音还在山路的18个转弯处时。我听不进去,经常换频道。因此,我很少看到完整的剧本,更难得的是出现在现场。这一次,记者被吸引坐在剧院里的原因是台北新剧团的“新旧戏剧”,即“奇怪的不公正报纸”。

《奇案》是记者们听过的少数几部戏剧之一。在传统“奇案”的印象中,主角刘世昌只穿黑色衣服,戴黑色面纱,把戏马上就完成了。据说“鬼”有它的喜怒哀乐,在舞台上不再“冻结”。记者非常好奇,想知道如何让刘世昌搬家。

据报道,所谓的“新老戏”是李宝春和“台北新剧团”对传统京剧的系统整理和淘汰。他们不仅观察歌剧的元素和程序,而且以温和活泼的方式实现创造力。作品强调人性和戏剧效果的价值,突出优美的咏叹调,保留感人的情节,以紧凑的手法和深刻的表现塑造人物。“老观众仍然可以看到正宗的京剧,年轻观众不必对原著中的颓废思想生气。”

这是乐趣的开始。这部戏的布景和道具非常简单,有一个屏幕、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在这部平反冤屈的戏剧中,更多的悲伤和不公被展现出来,但是小丑的插科打诨和诙谐的话语使这部悲剧生动活泼。刘世昌那页垂死的独白主动透露了这个消息,说:“看来师父比我强。稍后我会再唱两句。我一个人在哪里?我已经死了。”他死了。回头见。还有孙正阳,他扮演张碧谷,在70或80岁扮演老张。独白就像绕口令:“东风经常向北,北风有时向南。人们必须富有,马晚上不吃东西,也不会发胖。”随着响板声和老绅士的身影,他们坦率地说,没有保留或转身。老人控制现场的能力也令人印象深刻。听到吴潘的话,天津口音像“我白天看见鬼了吗?”《现在就挂》赢得了很多掌声。

在去冥界的路上,冥界“小鬼”的精彩战斗给整部戏剧增添了许多令人欢呼的元素。京剧打斗是一种独特的技巧,新版《小鬼》为传统京剧打斗增添了新的现代元素。迈克尔·杰克法斯特的舞步,四只小天鹅的美妙伴奏和现代舞的柔和都显得活泼。然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李宝春扮演的刘世昌走向冥界的脚步,它漫无目的,飘忽不定,形象很好。在七英尺长的袖子后面跳舞,有时摇晃,有时投掷,有时抛向空中,有时紧哭,带着悲伤和怨恨,这个无缘无故死去的可怜人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以前的“小鬼”现代舞表演很好看,但有点唐突。然而,在现代舞蹈元素也融入场景的表演中,记者可以感觉到演员将身体表演与人物情感的刻画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刘世昌的刻画增添了亮点。

整个视图紧凑活泼,没有拖沓。现场感受到的京剧的吸引力确实是非凡的。目前,年轻人很少看戏剧。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在乎他们是否喜欢它,因为他们从未真正接触过它,也没有感受到传统戏剧的魅力。如果他们找到了,他们可能会找到另一个世界。

我记得前一天在研讨会上,基金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焦仁和说京剧是文化的瑰宝,文化随着国力的强弱而波动。五四时期,许多学者批评京剧一文不值。显然,当一个国家的国力衰弱时,整个文化都会受到怀疑甚至否定。今天,中国的国力正在逐步增强,这是200多年来最好的时期。在文化方面,中国青年开始回归并认同自己的文化。全世界的人们都需要重新理解、理解和评价中国文化。

然而,在当今娱乐多元化的社会,如何吸引年轻人走进剧院,了解京剧已经成为每一个京剧从业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有些人希望延续传统,让年轻人看到最原创的京剧。其他人提倡创新,并利用现代元素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此外,京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用什么样的京剧来代表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台北的新剧团在继承传统和创新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现场持续的欢呼声证明了这场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虽然一些老观众不习惯一些新元素,但他们仍然给予鼓舞人心的掌声。

这个城市著名的歌剧评论家刘连群认为,京剧要发展,就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的道路。刘连群说,当今全球化时代带来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娱乐文化的多样性。这样的时代越多,越多的国家重视抢救、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我们必须站在这个高度,讨论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实践证明,脱离传统,片面追求新事物阻碍了京剧的传承。尊重传统就是尊重前人、大师和艺术家继承和创造的成就。尊重京剧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尊重其独特而完整的表演体系。尊重传统也包括尊重创新的传统。京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它有观众和市场,但也有一些缺陷。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传统戏曲的经典化和造型化工作,以保证传统戏曲的传承。新剧目应该不止两个,多风格、多层次。

缺乏高层次的继承

京剧很难再现当年的风光

对话

记者:你在论坛上的发言中提到,年轻的京剧演员在面临如何再提高的问题时,应该努力成为艺术大师。如今,虽然有许多优秀的年轻京剧演员,但他们与京剧大师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京剧人才有什么问题?

刘连群:目前京剧人才培养存在三大问题。他们缺乏表现、实践和基础。戏剧的数量很少。过去受过训练的演员毕业后必须演100部戏,但现在恐怕我不能演10部了。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此外,我国戏剧院校的教育与普通院校相同,有寒暑假和周末。在过去,没有这些,学生一年365天练习、学习和表演。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每天表演。现在学生们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基础教育跟不上,学生基础差,基础薄弱,实践机会少。

还有演员的修养问题。只有通过观看和学习更多好的戏剧,一个人才能提高自己。现在许多演员已经三四十岁了,并在一定程度上出名了。一个人怎么能上去?这取决于基础。还有文化。有些人问老人,他也没有文化。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关键是老先生们对人物和生活有经验和深刻的理解。他们不是在玩技巧。

基础、实践和文化都决定了这一代艺术家的深度。内部信息有多深,有多有创意?

记者:上世纪初是京剧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京剧艺术家和流派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刘连群:一方面,它与京剧艺术本身的发展道路有关。任何艺术,从开始、成熟到繁荣,都必然有一群人。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在竞争,流派也是如此。因此,今天,我们不仅要大力支持京剧艺术的推广,还要给演员们竞争的动力。

记者:现在我们注重创新。在目前的条件下,有可能看到京剧的新流派吗?

刘连群:这很难。传统的基础有多深,我们能前进多远?目前,继承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如果你不能走路,就不可能跑。因此,更不用说现在创建新学校了,我们必须首先在改进的过程中进行改进和创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