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京剧有“人生”的烦恼吗?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55:34

作品分类:京剧  我们  传承  文化  遗产  传统  艺术  保护  剧目  不能  

“京剧遗产与发展论坛”成功应用后为京剧走向敲响了警钟

京剧结合了许多歌剧种类的优点,有“民族歌剧”的绰号。北京时间11月16日,这种历经两个多世纪锻造的中国艺术精华,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名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成为真正世界级的“非物质遗产”。这不仅是世界对京剧文化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承认,也是中国京剧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这意味着世界以人类的名义把京剧这个人类文明的瑰宝托付给中国。

上周,由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北京歌剧院承办的京剧遗产与发展论坛在前门饭店梨园剧院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和上海的专家、学者和歌迷上台演讲,为京剧的精心呵护和普及提出建议。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京剧申请世界遗产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更多资源,而且也借此机会反思一个事实,即近年来盛行的许多改革和创新与京剧的美学特征相冲突,甚至使京剧产生“生命”的忧虑,以致于它迷失了自己,更不用说传承下去了。

戏剧评论家谢喜章-

多年来,京剧从戏剧舞台上移植了太多的东西,导致了不服从和排斥的现象,甚至带来了京剧的“人生”忧虑。

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对待遗产或传统。正如许多人所说,京剧是一种不断变化和创新的戏剧,这种对创新和变革的呼唤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响。人们很容易找到京剧改革的法律依据和原因。似乎各种证据表明,没有改革,京剧不可能继续存在。

事实上,京剧自诞生之日起,200多年来从未放弃“自我改革”的吸引力。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来自外界的各种力量给京剧留下了一个不断创新的品牌。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求新求变几乎已经成为京剧的“基本国策”,深刻影响着京剧的现状和未来。真的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改变会导致生命,同样也会导致死亡吗?句子的后半部分可能是对的,但前半部分不是,因为变化不是生活的必然保证,而只是增加了一些生存的可能性。苹果和梨嫁接,称为苹果梨,既不是苹果也不是梨。从数量到质量,每样东西都有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它就会变成另一个临界点。京剧也是如此。有时我们觉得它难以辨认。这就是原因。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有这样一个含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标志,是一种原创性的东西。文化象征是什么?不像一个人的身份证,身份证只是一个人的名字和名字的识别。它还应该包括“真实的东西”,即人的原始外貌。如果他接受了整容手术,甚至器官重建,他可能仍然使用这个名字,但他不再能标记“遗产”。

显然,如果京剧的成功应用是对京剧的一种祝福,那么,首先,这并不是说京剧可以从国家和社会各界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更多的资金,而是一个认真总结和反思京剧在过去100年中的变化的机会,也就是说,我们有理由再次确认什么才是京剧的“原汁原味”。如果我们说一些“真实的东西”已经被我们丢弃或搁置,我们怎么能找回它们呢?那些年,我们昂着头向前走,甚至没有时间回头看我们的脚步。京剧真的变了很多。然而,有多少东西被保存在京剧的遗产和传统中并成为京剧本身的一部分?似乎没人能说清楚。我们只是咆哮着前进,摧毁一切。有一天,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我们发现什么都没有留下。我认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前景不远。我们已经看到前方危险的悬崖。幸运的是,世界遗产名录的成功应用让我们停下来喘口气,审视我们的合法性。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彻底清理过去一百年,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发生的京剧变化。当时看起来不错的一些改革和创新,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问题可能已经暴露出来。因此,应该考虑将其排除在京剧之外。多年来,京剧从戏剧舞台上移植了许多东西。不能说这种移植毫无意义,也不能说没有成功的作品。然而,问题也很严重。由此带来的不服从和排斥现象甚至使京剧产生了“人生”的忧虑。毕竟,这种改革或创新与京剧的审美特征相冲突。然而,问题远没有舞台布景和视听视听视听那么简单。作为京剧的一个美学特征,它是现实的还是令人愉快的?这是自然模仿还是隐喻?它是现实的反映,还是思想和物质的混合?这些问题表现在戏剧、导演、表演、舞台艺术、声乐旋律等各个方面。如果我们在这些问题上模棱两可,我们是截然对立的,不能达成共识,那么我们就不能判断京剧的“原汁原味”到底是什么,更不用说继承和发展了。这样,我们可能仍然迷失在广阔的世界中,找不到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再次提到解放思想。事实上,解放思想并不总是与创新联系在一起。有时它还与保守主义联系在一起,与回归传统和重新理解遗产的价值联系在一起。京剧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它不应该受到模仿自然和再现现实的限制。这不是否认传统现实主义艺术的魅力,而是强调京剧在审美意识上的特殊性。同时,从传承和回归传统的角度来看,思想的解放不仅体现在这一方面,传统戏剧的挖掘和传统流派的传承,包括传统管理模式和戏班管理模式,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京剧遗产中积极面对,不能轻易被封建礼帽拒绝。

总之,在京剧成功申请世界遗产的背景下,京剧的改革、创新、振兴和发展,无论动机如何,都不应以丧失京剧的本质规定性为代价。一旦失去了它的本质规定,京剧就不复存在了。这是我对京剧的期望。

傅金,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当越来越多的政府资金流向新剧创作时,肯定会影响艺术家们继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热情。

北京作为继昆曲和粤剧之后第三个进入世界非遗产名录的戏曲流派,不仅追求昆曲的古典性,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化的深厚历史传统,受到主流文化的青睐。与此同时,它也像粤剧一样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在全国城镇的公园和空地上,你经常可以看到业余表演者的身影。在海外艺术界和学术界,京剧往往是歌剧乃至中国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的代名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京剧的传统剧目和融入大量经典剧目的表演技巧已经严重失传。然而,与其他传统戏曲相比,京剧的传承与保护取得了许多值得专门著述的突出成就。

当然,继承和保护包括京剧在内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容易。2001年昆曲被选为首批人类非遗产代表作之一后,如何继承和保护昆曲艺术没有争议,也走过了一段弯路。尽管国家在昆曲的传承和保护上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至少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戏剧界的主流意见仍然坚持创作新剧来促进传统戏剧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仍然遵循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即只有通过这种新剧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最好的“传承”。直到最近几年,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致力于传统昆曲表演技巧完美再现的《永生之宫》全本,以及江苏昆曲剧院一代努力传承经典的中青年演员的成长,都向我们展示了昆曲复兴的曙光。

京剧也是如此。京剧表演的传统方法,特别是体现这些舞台表演方法在戏剧情境中应用的经典剧目,以及具有特殊表演技巧的演员和演员,是最珍贵的活遗产。优秀演员在当今舞台上高水平地展示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经典剧目,是继承和保护京剧的核心内容。然而,过分关注新剧的创作肯定会影响京剧艺术家继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热情和保护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政府资金流向新剧创作时,它更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导向作用,并挫伤艺术家们致力于继承的热情。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普通观众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中寻求新事物和变革的兴趣。但是,从文化发展和遗产保护的长远角度来看,政府和知识分子,包括戏剧理论家,应该超越一次一地的考虑和普通观众的立场,以更广阔的视野呼吁和促进京剧传统的完整传承。

京剧只有传承和保护,培养优秀的舞台演员(包括音乐家),为他们创造一个致力于古典戏剧传承的环境,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他们自觉传承京剧艺术的热情,才会有美好的未来。现在,京剧已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就更有必要了。因为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去关心全人类,努力继承这一伟大的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戏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平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让市场通过票房选择和评判英雄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虽然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并不是“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事实上,就京剧本身而言,现状并不一定乐观:我们仍然不知道传统的家庭背景。老艺术家在艺术中的现象和艺术的损失仍然非常严重。年轻演员能演好的传统戏剧的数量代代相传仍在减少,教学时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据我所知,戏剧学院从中学到研究生院的总教学时数只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的中学)。尽管京剧艺术的现状与全国只有“八百英雄”的昆曲不尽相同,但与自己的鼎盛时期相比,其从业人数、剧团规模、剧目数量和表演次数都处于历史较低的水平。由于各种原因以及缺乏老艺术家的教学和控制,大量精彩的戏剧和表演技巧丧失或质量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也极其微妙。改革制度的目的当然是促进文化,不是减少文化内容,也不是消除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济秩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如果我们不把人工保护的大熊猫和东北虎放入原始森林,而是把它们赶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野外,让它们自食其力,后果显然难以想象。也许我们不能说戏曲艺术代表了中国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但至少可以说戏曲艺术是我们的民族认同之一,它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所以在京剧改革方面不可粗心大意。十多年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了各种经济成分。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可能甚至没有绝对多数,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一些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必须是国有企业。像各种戏剧所在的演出单位一样,如果允许市场选择,英雄由票房来评判,或者他们被随意合并和分割,都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当然,通过生产性保护,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些项目也是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然而,在开发市场的同时,我们应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涵,而不是盲目地、破坏性地为经济利益开发它。

此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不能仅仅委托给剧团,因为剧团是一个商业演出单位,他们的任务是保证每个人都能根据市场的需要吃饭。只要任何类型的演出都有票房收入,这是无可非议的。恐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不能结合的。文化是起主导作用的。我们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是赚钱,而是提高人民的文化艺术审美能力。因此,继承的任务应主要委托给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然而,目前,我们几乎所有的非世袭继承人(传统戏剧系)都在剧团工作。京剧专业院校,如中国戏曲学院和京剧艺术职业学院,实际上是自然的继承者。我们希望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尽可能快地被列入非世袭继承人的名单,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昆曲和京剧艺术的传承。

天津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刘连群-

没有高层次的人才,就无法实现高层次的传承。如今演员缺乏耐力是因为基础教育薄弱。

戏剧的文化特征和突出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作为“遗产”的继承者,我们的责任应该是尽可能地保存其价值,争取欣赏和加分,避免损失和贬值。这不能被普遍接受和延续,而是需要在更精细的保护中实现高水平的继承。应该肯定的是,近年来,我们在京剧遗产抢救、人才培养、剧目建设、艺术普及和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非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标准来看,与京剧全盛时期的艺术标准相比,从“保存价值”的角度来看,离真正的高水平传承还有一定的距离。

所有传统艺术,从形成和成熟之日起,往往就随着继承、丰富和发展的过程而开始丧失,这也是一些规律性的症结所在。面对难以完全避免的艺术的经常性损失,只有将“国家制度”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才有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点。目前,仍有大量传统戏剧有待发掘和整理,其中包括电视剧。许多戏剧仍然在录像带或剧本上,如果没有仔细的处理和整理,以及老艺术家的指导和指导,其中相当多的戏剧很难在舞台上复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特殊技能的年长艺术家逐渐变老,他们也带走了生活中没有传授的技能。去年,我对著名的一代人京·荣庆的去世感触最深。我突然想起了不久前他在《英雄会议》中扮演的曹操,尤其是他出场的步骤。这位80岁的老人走得如此潇洒漂亮,兴高采烈。他表现出曹操的傲慢和自满。他和另一个“活曹操”袁世海都走了。还有谁能走出如此高超的“台阶”?

高层次的继承也取决于高层次的人才。然而,今天的中青年著名艺术家与他们的前辈之间仍有明显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艺术家在艺术工作上成熟,形成鲜明的个性,相反,他们的艺术却停滞不前。虽然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一个是早期的艺术基础薄弱,戏剧少,艺术方法少,实践经验少,未能为今后的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代演员与其前辈之间的差距始于基础阶段。根源在于办学体制。普通高校对特殊专业的教学进行规范和要求,包括课程设置和假期安排,从而挤出了大量的专业课时间。过去,技术班的学生每年学习戏剧、练习武术和表演300多天。现在,戏剧学校和普通学校放假,平时有各种各样的知识课。当然,必须学习文化知识。文盲艺术家将不再在新时代接受培训。但是,要有专业学习的统筹规划,尊重戏曲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合理比例,合理安排。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具有优秀文化的新一代专业人才。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是京剧作为“非遗产”高水平传承的根本保证,应从基础入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