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北京仍然可以为马厉安良找到一个地方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52:56

作品分类:地点  有关  可以  依然  马连良  胡同  京剧  大戏  演出  状元  

 马连良生于1901年2月28日,今年正好是他诞辰110周年纪念。北京是马连良的故乡,他生于斯,长于斯。北京这方土地养育了马连良,同时给予了他展示京剧艺术的舞台,而马连良更是让京剧艺术在北京大放异彩。现在在北京依然可以寻觅到有关马连良的地点,行走在这些地点间,一幅马连良的戏剧人生也便清晰地勾勒出来了。马·厉安良生于1901年2月28日。今年是他出生110周年。北京是厉安良的故乡。他在这里出生和长大。北京的土地养育了厉安良,给他一个展示京剧的舞台,而厉安良让京剧在北京大放异彩。现在你仍然可以在北京找到关于马厉安良的地方。行走在这些地方,马·厉安良戏剧性的生活被清晰地勾勒出来。

马厉安良和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之一。20世纪40年代,马厉安良在马(连梁)、谭(傅莹)、杨(包森)和Xi(肖波)方面是“四大熊”的领袖。马厉安良积累了各种艺术流派的优点,改革了传统的老演唱风格,建立了一个柔软、潇洒、艺术才华出众、表演特色独特的马流派表演艺术。他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老流派之一,为京剧艺术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京剧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

阜成门外的谭家道是马厉安良出生的地方。

阜成门是北京市中心的一个重要门户。阜成门射箭楼斜对面有一个叫谭家道的地方。在现在的地图上很难找到这个地方,但是在1901年阜成门外,谭家岛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地方。谭家道174号,住着一个叫马的家庭。马·厉安良于1901年2月28日出生在这里。

厉安良的父亲叫马思远,靠经营茶馆为生。马家茶馆的名字叫长顺,但人们称之为“面麻茶馆”。这家马家开的茶馆与众不同。因为马阿德喜欢皮黄,他在茶馆里摆了一张“印青桌”。因此,歌迷和业余歌手经常来这里唱西皮和黄儿,甚至专业演员也经常来喝茶唱歌。随着时间的推移,“门马茶馆”的名字已经流传开来,马家族也被称为“门马家族”。从很小的时候起,厉安良就在《面麻茶馆》中受到京剧的影响。京剧的种子在他年轻的心中生根发芽。

为了把马厉安良推进剧院,他不得不在涪城花园看鲍生和潘基文6岁时的主要戏剧《和平战争》、《因果》和《云洛山》。这是马厉安良第一次去剧院。他被舞台上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住了。从那时起,他决心进入京剧大门。

广德禄歌剧院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马厉安良进入了Xi连城学会。因为Xi连城的常规班全年都在广河大厦演出,当马厉安良还在常规班的时候,他在这里逐渐出名。

广德大厦是大栅栏街上著名的戏剧建筑。戏剧建筑对其他人来说很普通,但对马厉安良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1909年农历正月十五,经叶春山校长同意,马厉安良进入时任叶春山校长的Xi连城正式学习京剧。他的戏剧生涯始于广德塔。

在此之前,马厉安良的父亲曾派马厉安良去香料厂范顺福先生家学习京剧,但范先生太生气了,马厉安良的父亲不得不放弃。经过反复选择,马厉安良的父亲最终选择了Xi连城作为常备班,因为Xi连城的校长叶春山是一个公正诚实的人。他在道德上谦虚而高尚,他在俱乐部的弟子也谨慎而自以为是,专注于自己的技能。进入Xi连城技术班后,马厉安良在“廉”类中名列第二。总教练肖长华称他为连良。

众所周知,厉安良每天早上6点上早班,主要是为了喉咙提升和武术训练。不管军事和民事技能如何,都要练习总括技能。按腿,消耗腿,踢四条腿,然后消耗头和倒立,一天三个陀螺(王先生从一数到一百,算作一个陀螺)。在那之后,他弯下腰,翻筋斗,跳起来,披头散发,抓着背……然后他吃早餐,去剧院,表演,回学校,吃晚饭,上夜校,晚上10点睡觉,并且每天都是这样循环往复。马厉安良愿意忍受艰苦的锻炼。他经常说,“别人唱50遍,我唱100遍”。厉安良曾经在一个月内学习了37部大小角色的戏剧。

马·厉安良因勤奋和努力工作而受到老师的高度评价和鼓励。他逐渐成为正规班级培养的老学生的主力军。到1916年,马厉安良已经出现在许多由他主演的经典歌剧中,如吴家坡、法门寺和雍凉关。Xi连城多次上演经典的莲台本剧《三国演义》,其中马厉安良扮演诸葛亮。他在《三国演义》中以自然优美的方式演唱了《乘东风》。此外,他有着出众的外表,优雅优雅的外表,看起来像是孔明复活了。他受到观众的热烈赞扬,马·厉安良成了热门人物。今年他只有16岁。《乘东风》从此成为马厉安良的代表作,跟随他走上舞台长达半个世纪。

广河大厦是北京非常著名的歌剧院。它位于前门大街西侧的仙鱼口。这是北京最早的歌剧院。广河大厦是明末盐大王查嘉的花园。后来改为广河茶园,并在甘龙正式建造了一个舞台。1900年以后,王然把这个茶园命名为广河楼西园。从1906年到民国,Xi连城的常规班都在这个剧院演出。当时,Xi连城的常规班级经常上演日场戏。马厉安良有很多表演的机会,渐渐地人们开始熟悉这位冉冉升起的京剧明星。当马厉安良还在技术班的时候,他在广河大厦逐渐出名。当他成为一名技术班的学生后,他经常在广河大厦表演。广河大厦见证了厉安良从京剧新星成长为艺术大师

马厉安良一家搬进了大耳巷,就在尚晓云对面。那时,大耳朵胡同就像是“著名舞台明星的住所”

马厉安良出生在阜成门外的谭家道,后来随父母搬出去了。他曾住在前门外的南沟和草场下的六条。马厉安良18岁时嫁给了王慧如,并很快随父母搬到了乌卢胡同。

大耳朵胡同在前门西河街的南边。这条街东起大红巷,西至延寿街。清甘龙被称为戴尔胡同,在晚清改名。1965年,吴东寨胡同并入乌卢胡同。大耳胡同离大栅栏街不远。步行大约10分钟。大栅栏街是清末民初京剧园林的聚集地,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表演。马厉安良住在大耳胡同。他不仅可以方便地在大栅栏的歌剧院演出,还可以经常去大栅栏看京剧,向其他京剧演员学习。马厉安良住的大耳朵胡同也是著名艺术家的聚集地。京剧大师荀惠生早年就住在这条小巷里。当马厉安良搬到乌鲁鲁时,他碰巧住在这里的尚晓云对面。

现在我们要去参观乌卢胡同。胡同在历史的变迁中一直很安静。普通的街道和小巷让人难以想象许多著名的京剧演员曾经住在这里。马厉安良住在乌卢胡同后,很快就搬到了大沟沿等地。
马厉安良成名后,在窦固胡同买了一栋大房子,他在艺术最辉煌的时期就住在那里

马厉安良的事业蒸蒸日上,收入也在逐渐增加。20世纪20年代初,厉安良在窦固胡同买了一栋大房子。窦固胡同位于原崇文区的西北部,东起莲子胡同,西至翟家口胡同。胡同形成于明朝。它们之所以被命名为豆腐巷,是因为万里至崇祯年间胡同的豆腐作坊。为了区别于西城的豆腐胡同,清朝把它的名字改为东豆腐胡同,这是在民国时期使用的。1965年,北京的街道经过调整后更名为窦固胡同。马厉安良的公寓在东都府胡同7号(1965年起窦固胡同13号),这是一所大房子。院子的后门开在窦固胡同北侧的金茂胡同。

马厉安良的这座大厦相当豪华,前院有五间接待室,东西翼有三间客房。由于马甲是回族,西翼房间被用作伊斯兰教的礼拜堂。北屋有五间带前门廊的房间,供马厉安良的父母居住。马厉安良夫妇住在西十字医院。中央庭院是餐厅,后院是马厉安良的训练室和戏剧盒和道具仓库。马的家人在门房里有一部电话,内线直接通向西院。游客可以直接打电话。在整个庭院的前面,有一个阳台,房檐和房角都被粉刷了。

马厉安良住在窦固胡同的时候,是他艺术中最辉煌的时期。他的代表作有《白蟒台》、《一把雪》、《羊角哀》和《苏武牧羊人》。据说老北京人的妙语“豆腐巷秀”是指马厉安良住在东豆腐巷。今年,我参观了窦固胡同。据老居民说,窦固胡同已经被拆除很久了,新沂家园也建在胡同的原址上。

新新大剧院曾经在北京很有名,是1936年马厉安良为了京剧改革而修建的

在从西单到六堡口的长安街以南,首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大剧院——新新大剧院,由马厉安良等人出资创办,是马厉安良京剧改革的重要见证。厉安良早年致力于京剧改革。他非常重视剧中人物情节的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在戏剧服装方面,马·厉安良在常规课中注重表演服装的整洁,并在常规课后不断改革创新。

1930年马厉安良成立扶风社时,他有改革创新京剧的空间。从剧目、演唱、风格、人物到场景、服装、服装和台风,包括内部管理和发行,他形成了扶风社的独特模式。不仅如此,马厉安良还招募了人才,引进了大量著名人才。当时,马厉安良、张君秋、刘连荣(后来有句话说不是刘连荣而是袁世海)、叶盛兰和马福禄被誉为扶风社的“五虎上将”,杨宝忠“三大杰出鼓圈”之一乔玉泉以如此超豪华的演出阵容,被添加到扶风社的声誉中。

扶风剧团经常去其他地方的码头演出。为了保证剧团的稳定发展,促进京剧改革的成就,马厉安良渴望拥有自己的歌剧园,于是他与富商萧振川和华乐剧院经理万何姿合伙建立了一个新的大剧院。新大剧院于1936年开始建设,并于1937年正式竣工。新建的大剧院总共有1413个座位。楼下分散的座位呈扇形,光彩照人。地面的前面低,后面高。舞台很宽。即使坐在楼下最后一排的边缘,观众也能看到舞台。楼上是一个两层楼的盒子,后面散落着一些座位。

新大剧院的建成在整个首都文化界引起了轰动。开幕那天,有许多皇冠和盖子。每个人都想一睹它的风采,享受当时新设计的剧院,它带来了不同的感受。马·厉安良亲自设计的窗帘给观众一个全新的印象。他把旧窗帘改造成米色丝绸背帘和侧帘,以达到简洁新颖的效果。窗帘上绣有棕色汉代五粮寺车马石雕。窗帘上挂着黄绢钉和五盏小红灯。另一方面,音乐团队被同样图案的丝绸包围着。这种设计比旧窗帘帐更进了一步,收到了优雅、庄严和美丽的效果。

新大剧院的开幕是对近在咫尺的长安大剧院的补充。此外,离这里不远的哈维剧院在西单地区形成了一个新的“娱乐圈”。然而,在日本入侵和占领北京期间,马厉安良受到敌人和伪军的压迫,变得沮丧和生病。新新大剧院也被敌人和伪军逼卖了。新中国成立后,新大剧院成为首都电影院。然而,现在的首都电影院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位置,而是搬到了西单欢乐城10楼。

比才胡同南北风胡同一号书屋是马厉安良买的最大的房子,标志着他事业的巅峰。

南丰胡同一号书屋是马厉安良买的最大的房子,标志着他事业的巅峰。南丰胡同位于比才胡同路以北,原名南冠街。新中国成立后,它改名为南丰胡同。这是一条小巷子,但是巷子里的状元府远近闻名。

1942年,马厉安良买下了南丰胡同的状元府。最高的学者大厦南北宽18.5个房间,前后共有三个庭院。房子和阳台被粉刷得富丽堂皇。西边是一个大花园,相当豪华。在我找到的关于马厉安良购买南丰胡同一号书屋的信息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传说住在这座顶级文人宅邸里的马厉安良家族的另一个儿子每天都要看着街对面那座富丽堂皇的宅邸。厉安良的父亲对他说:“儿子,要是你能买下街对面最好的学者宅邸就好了。”马厉安良写下了他父亲的话,在成名之后,他最终买下了冠军宅邸来满足他父亲的愿望。我们暂且不谈这个故事的真相,但我们只能想象当马厉安良住在南风湖的时候,当他能够从马厉安良那里买到状元之屋的时候,他的事业是多么的繁荣。然而,事情是不可预测的。当马·厉安良达到事业的巅峰时,他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马家不得不卖掉南丰胡同的房子,用剩余的债务买下了包子街76号的房子。

为了找到马厉安良的故居,我来到了原本不宽的比才胡同。现在它已成为一条大道。这条路以北的所有胡同都被划为丰汇花园区。南丰胡同已经成为丰汇花园的一条小路,一号书屋也已经淹没在丰汇花园的高楼里,找不到了。

复兴门内大街54号是马厉安良最后的住处。

复兴门内大街54号是马厉安良的故居,现在很多人都在考虑这个问题。这是马厉安良在北京的最后一个住处。复兴门内街54号的原房号是包子街76号。从1956年到1957年,长安街被拓宽,包子街北侧被拆除。堡子街的其余南侧并入复兴门内街,堡子街74号成为复兴门内街54号。这栋房子是马家在1950年买的。1952年,马厉安良从香港回到北京,然后住在这所房子里。整个房子位于南朝北部,有33个房间。南北各有五个房间,前后院的主房间都设有前走廊。庭院有一面阴影墙,一扇月亮门,一个方形砖地板和果树,如核桃和枣。马厉安良的妈妈过去住在前院的北房里。前院的东厅是一个小厨房,分为外间和餐厅。后院的东房是一个大厨房,浴室在后院,马厉安良也住在后院。1966年马厉安良去世后,该医院一度成为“叛军”的总部,后来又回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20世纪80年代,马厉安良的故居变成了“静坤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一些成员曾在这里唱戏和社交。后来,它变成了一家小餐馆。

近年来,长安街不断扩建,马厉安良故居成为最靠近长安街的平房庭院。几天前,沿着长安街,马厉安良故居“凸出”的前院被夷为平地,准备在庭院西侧重建。中间走廊和后院的一些房子也不得不搬迁。一般来说,主要建筑必须向西移动。我参观了复兴门内大街,对首都不断变化的变化惊叹不已。原来,马厉安良的故居在故宫对面,在复兴门内大街著名的巴西烧烤店旁边。然而,除了国家宫之外,可以标记马厉安良故居的其余建筑都消失了。从故宫穿过长安街,有一个全新的四合院。通过附近老居民的建议,我们知道这是马厉安良重建后的故居。

中和剧场——马厉安良一生中最重要的剧场

马厉安良是著名的京剧演员。他的生活与歌剧院密切相关。在北京众多的歌剧院中,中和剧院可以说是马厉安良一生中最重要的歌剧院。这座歌剧院伴随着马·厉安良事业的兴衰和人生的起伏。

中和剧院位于大栅栏街南侧的粮店街。剧院花园是有百年历史的六碧居茅台花园的邻居。当我参观歌剧院时,我看到歌剧院正在重建。虽然脚手架已经搭好,但没有建筑的迹象。然而,它只是让旧歌剧院的旧面貌出现在我眼前。歌剧院入口处的老式售票亭还在。它似乎把我拉进了历史的记忆中。

扶风社是马厉安良创办的一个剧团。该剧团正式成立于1930年,也是“马学校”的名称被媒体正式报道的一年。扶风社在中和剧院首映。当时,演出的是著名的马派戏剧《四学者》。从此,起源于京剧史上谭派的马派正式进入历史舞台。中和剧院是这一事件的重要见证人。从那以后,马厉安良一直以中和剧院为基地,表演精彩的戏剧。新中国成立后,马厉安良京剧团在厉安良平日工作的中和剧院成立。

《海瑞罢官》是马厉安良晚年最辉煌的作品。然而,也正是因为这部戏,马·厉安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海瑞罢官”是“文革”期间“行动”的第一个目标,因为对这部历史剧的批评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革命”。“反叛者”在中和剧院礼堂东北角为马厉安良设立了一个“牛棚”。文革期间,厉安良被迫住在这里。经过不断的迫害,马·厉安良彻底崩溃了。1966年12月13日中午,马厉安良在中和剧院排队买碗面条后,他身体里最后的活力耗尽,翻了一个筋斗...三天后,12月16日,马厉安良在阜外医院无故死亡。十二年后,在1978年,北京市文化局召开了一次政策执行会议,被迫害致死的厉安良被平反。

象山万华山成为马厉安良的最终目的地

万华山是象山以东的一座小山。它又低又温柔。这座普通的小山没什么特别的。然而,万华山的名字是在万华山上原来的娘娘庙之后逐渐流传开来的,那里供奉着一尊肉质皇后,在清末民初达到顶峰。厉安良死后,他被安葬在万华山。据说马厉安良的墓地选在这里是因为马厉安良和梅兰芳关系很好。他愿意跟随梅兰芳。在梅兰芳妻子傅志芳的照料下,厉安良被安葬在万华梅兰芳墓以东的高岗。梅兰芳一生对万华山有着特殊的爱。因为梅兰芳的名字“万华”与万华同音,他在这里定居了家庭墓地。

马厉安良的墓地已经翻修过了。黑色花岗岩装饰了陵墓,竖立了一个高大的墓碑,上面刻着“厉安良墓”和阿拉伯文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