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京剧流派与京剧的兴衰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51:30

作品分类:京剧  流派  风格  演出  演员  形成  观众  出现  需要  创作  

在京剧的全盛时期,有各种流派的盛大场合。另一方面,可以更恰当地说,各种流派现象不仅是京剧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京剧繁荣的内在主要原因。各种流派的时代是京剧最繁荣的时代,也是京剧在普通人当中最受欢迎、在表演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时代。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期待京剧复兴。最常听到的呼吁总是希望京剧界的所有学校都能有杰出的接班人。同样,京剧重获辉煌的最核心期望是新的流派会不断涌现。

京剧流派指独特的个人风格

京剧流派与京剧的兴衰有关,但我们仍然需要澄清京剧的“流派”是什么。

京剧乃至各种戏剧的所谓“流派”与其他文艺范畴中通常所指的“流派”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在戏剧领域,“流派”并不是指一些具有共同风格的艺术家的创作,而是指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因其特殊的表现力而能够被观众清楚地识别并得到观众的充分肯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在表演艺术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是由于他们独特的和公认的个人风格。他们足以成为一代人的主人。歌剧观众经常称他们为“学校”。因此,京剧的“流派”是指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不是指一个群体在艺术风格上的相同或相似特征。为了确定京剧乃至各种歌剧“流派”的含义和内涵,在文学、艺术、音乐等范畴中简单地使用“流派”一词是不合适的。我们不仅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它,还可以机械地关注“流动”和“派系”。诚然,优秀而有影响力的大师不可避免地会吸引许多追随者和模仿者,从而围绕这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形成类似的表演风格。此外,越是著名的艺术家以独特的风格和观众认可的表演,后代就越有强烈的学习和继承的意愿。因此,京剧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完全有可能逐渐形成一个“流派”,并得以“流传”。然而,京剧“流派”的形成和确立既不是要有一个“流派”,也不需要等待“流传”的传播。换句话说,“流派”的“流”不一定是“流”,而是接近“流行”;“学校”的“学校”不需要指许多人的“学校”,而是更接近“自己的学校”,即它在表现上是独特的和自成一体的。所有流派都只依赖于表演艺术家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确立,并取得了可以被视为大师的艺术成就。当他们的风格和成就被观众接受和肯定时,“流派”就形成了。

这是京剧和其他类型戏剧的共同规律。京剧诞生之初,没有不同的“流派”名称。起初,人们没有用“流派”来描述那些个性鲜明的杰出京剧表演艺术家。被称为“流派”的京剧艺术家的表演艺术风格直到现代社会才出现。在清末民初谭鑫培最著名的时代,人们称之为“谭曲”,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演唱风格。后来,它被称为“谭派”。然后,它借用了其他文学和艺术类别中常用的“流派”一词。“流派”称谓的历史也足以见证它与其他文艺“流派”的不同内涵。不幸的是,当“流派”一词在戏剧界被不当使用时,造成了许多误解,至今仍阻碍人们正确理解京剧的发展与繁荣。

京剧流派的形成是京剧成熟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只有优秀的艺术家熟练掌握各种艺术,充分发掘各种表现的可能性,才能充分发挥其表现力,才能出现优秀的作品。艺术家独特的表达方式是探索各种艺术表现力的最重要方式。只有当京剧拥有一批具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再现各种流派的盛况时,京剧的艺术魅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恢复对观众的吸引力。大量新流派出现的可能性与京剧在普通观众中的魅力密切相关,因此也与京剧在当今时代的生命力密切相关。因此,流派是京剧发展和振兴的关键。

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制度是新学校出现的重要条件。

京剧流派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期待并呼吁京剧流派在新时代的出现,因此我们需要为表演艺术家形成和展示个人风格提供必要的条件。正确理解“体裁”的内涵决定了我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由于流派基于不同的个人风格,流派的出现需要一个新的剧团体系。坦率地说,近几十年形成的戏班制度根本不利于流派的出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谓的“个人主义”和“名利双收”的“资产阶级名利意识形态”不仅受到了数十年的批判,演员们展示个人风格的欲望也受到了抑制。更重要的是,多年来,剧团根本不是能让主角形成和展示自己艺术风格的团体,而是一些行政体制下的“单位”。从剧团的整体考虑,而不是着眼于优秀的演员,行政领导将远远超过演员的个人意愿,优秀的演员很少脱颖而出。即使是那些担任学院院长的杰出表演艺术家,虽然没有行政官员的束缚,但也要在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职称和分配制度的束缚中平衡各方面,这使得他们很难真正按照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追求进行创作和表演。京剧团的创作和演出机制必须彻底改革,现有的规模过大、管理过重的剧团应分裂成由著名演员领导、不同层次演员自由组合的新型演出队伍。由著名艺术家领导的相对稳定的表演团队是新流派出现的制度基础,也是艺术家创作自由的基本保障。只有以著名演员为核心安排演出和运营,突出优秀演员及其表演代表的市场吸引力,为他们创造彰显艺术个性、形成和展示独特风格的机会,包括让观众认识到这种风格的机会,新的流派才能在演出市场和艺术的发展中出现。

如果学校要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们需要充分展示表演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因此,学校的出现需要重建演员中心的创作和表演模式。现有的戏剧创作模式在戏剧创作过程中片面强调“导演中心制”的“整体戏剧观”。在创作和表演中,很少考虑如何充分发挥演员的个性,更不用说让演员充分具备创作和表演的主体性了。这种情况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出现是不可想象的。与此同时,剧团过于重视新剧的创作,而忽略了在经典剧目的演出中突出演员的个性,不利于演员个性风格的形成和高层次表达。新类型出现的关键不在于围绕演员创作新的戏剧。余叔岩的所有戏剧都起源于谭鑫培,但没有人否认它是豫派。梅尚成和荀彧的“四大名舞”都表演了“玉堂春”。关键不在于剧本的不同,而在于基于演员专业的个性化处理和不同的舞台表演。梅派的形成并不依赖于他最初快速成长的时尚戏剧,也不完全依赖于李石坚、齐如山等“梅派”为他编制的剧目。更重要和更普遍的是,梅兰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演经典剧目,并成为梅派,因为这些剧目得到了观众的充分认可。程秋艳不是由罗英红、金钟勋和翁友红的剧本而成为程派的。相反,《索林胶囊》由程秋艳编舞而成了著名的程派戏剧。如果另一位大师演奏它,完全有可能成为另一个京剧流派的代表作品。当然,京剧可以也应该引进导演和培养编剧,没有必要排斥舞台艺术和新的技术手段。然而,如果要有一个新的流派,剧目必须围绕着著名演员来编排,在表演经典剧目时,应充分考虑如何突出著名演员的个性特征。没有一批以演员个人风格为标志的戏剧就没有流派。
学校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工作来证明。

的确,由著名演员领导的剧团和围绕著名演员的创作和表演只是学校出现的外部条件。真正出现能被观众认可的新流派还需要演员们自己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学校不会因为上级领导的关心和爱护而成立,也不能通过商业赞助来建立,也不能通过编剧、导演或舞台艺术家的帮助来建立。具有艺术魅力的个性化表达只能依靠艺术家自身的毅力和努力。此外,体裁是指演员所拥有的独特艺术风格。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像京剧历史上的表演大师一样,他们全神贯注地学习每一出戏,并试图精炼舞台上的每一首咏叹调和每一个动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受到观众的欢迎和认可。学校需要不同的个性,但是个性不同的艺术家不一定是独立的。观众只认可艺术的卓越和有吸引力的表达。

最后,学校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表演。流派指的是一种独特的风格。所谓风格,都是指艺术家在表演不同作品时表现出的相对稳定、形成和重复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特征。因此,优秀演员的风格被认为是一种体裁,这不仅需要细腻优雅的个性表达,还需要大量的作品来体现这种独特的个性。没有人能通过一、二、三部作品形成自己的风格。流派的代表性剧目总是需要一定的数量。同时,艺术家对经典作品独特而精彩的诠释需要通过观众的口耳相传才能得到充分的认可。只有当作品的表现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校是在表演市场而不是排练中形成的。只有定期向观众表演,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及其演绎风格才能得到证实,才能被称为“学校”。

当然,我们需要培养新的学校,也需要继承现有的学校。现存的众多京剧流派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努力传承下去。由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主要京剧剧团联合举办的学校班是旨在继承京剧学校的一大举措。在努力实现现有流派高水平传承的同时,我们致力于改革剧团体制,改变创作和表演的内部机制,努力提高表演艺术水平,开拓表演市场,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新流派的出现,京剧也将有一个新的氛围。

(作者是中国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教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