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宜宾曾经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49:40

作品分类:名家  京剧  曾经  宜宾  协会  老年  活动  业余  演员  参加  

虽然京剧在宜宾不流行,但也有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家,如陈彦衡和江丁一。

据了解,陈彦衡1868年生于宜宾,1933年逝世。他是中国京剧音乐家,擅长胡琴京剧。他还对京剧演员的演唱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与著名京剧艺术家谭鑫培、梅雨田、孙春山和林季红互动,共同设计和创造新颖的演唱风格。许多演员的艺术成就也得益于他的指导和教学。他的京胡伴奏技巧非常精湛,演员们的演唱相辅相成。梅兰芳、余叔岩、严鞠鹏和孟晓东都接受了他的建议。他是《Xi选》、《说谈》、《烟台举翠》和《九举丛谈》的作者。《Xi选》中收录的剧目附有宫奇配乐,这是第一部有宫奇配乐的京剧唱腔。

蒋丁一是江苏京剧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和首席小提琴手,在京剧界享有盛誉。他的祖籍是江苏省南京市。他于1955年出生在宜宾。1962年,江丁一被他的父亲带回南京。从那时起,他就和祖父住在一起,远离父母。受京剧影响,蒋丁一11岁时自学拉京胡。14岁时,他考入江苏省戏剧学校学习京剧,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省北京剧院。表演时,他继续深造。他向一位著名的老师——尤项容学习艺术,并且是尤的亲密弟子。江丁一每次都应该去看望他的父母,他的家乡的票务爱好者会一直邀请他表演、指导或陪伴。热情随和的丁一也愿意这样做。他精湛的京胡技艺不仅给家乡人民带来了高品位的享受,也让家乡的持票人受益匪浅。

除了名人之外,宜宾的京剧活动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一直很活跃。据宜宾地方戏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宜宾先后有钟勇剧团、夏生戏曲学校等外国京剧剧团,高峻青、王绍权、李子贵等著名演员,以及游生票、和声票、金龙京剧团、中原票、银社票房等当地业余京剧演唱活动。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宜宾拥有大量京剧粉丝的基础上,于1950年成立了“宜宾业余京剧团”。主要演员有曾国雄(吴生)、熊子成(生、丑)、刘朱明(生)、渐康(丹)等。1953年,张云龙老师招募了六男四女作为实习生并进行培训。同年,经政府批准,宜宾市大观楼右侧的“胡汉山洗染房”和“醉眼餐厅”旧房被拆除,新“大观楼北京剧院”(剧院)建成。当时,有很多戏剧,如《迷失的飞刀》、《追韩信》、《倪虹关》、《黄泥岗》、《宝莲灯》等。

1955年,由于生意不景气,生意萧条,演员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演出质量下降,戏剧俱乐部解散,泸州京剧团接受了部分演员和10名学员,其他人员和戏服道具得到妥善安排和处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戏剧俱乐部唱传统歌剧的时间与过去几年相比有所减少,而且他们唱现代歌剧的频率更高。例如,今天只有少数剧团能演唱,只有《郅都》、《军民鱼与水》、《龙袍》和《会见女王》,其他大多数剧团只唱节选。另一方面,从2008年起,戏剧俱乐部开始排练北京歌曲,并伴随着《梨花赋》和《咏梅》等舞蹈。今年,京剧和舞台剧《红色女兵》的制作已经开始。电影音乐也被插入。

宜宾市老京戏粉丝协会由市老干部局领导,隶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1993年,宜宾老年大学的几名学生发起成立了京剧小组。他们人数不多,但这是老干部培养对京剧兴趣的地方。第二年,京剧队变得更加强大,成为了京剧队。京剧粉丝协会于1996年正式成立。目前,该协会有68名成员,其中大部分超过60岁,其中几名超过80岁,最老的约为87岁。多年来,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协会成员携手合作,和睦相处,并将协会建成一个人人都能"为老年人学习、享受和做些事情"的家园。

自从京剧老年协会成立以来,每周都有两次清唱剧活动。他们还积极参加节日演出和重大纪念活动。为了提高会员的专业水平,协会多次邀请专业京剧教师开课培训协会会员。它还经常与泸州、自贡、内江、重庆、成都、南京等地的专业和业余戏曲朋友进行讨论和交流。协会成员因表演京剧选段如《山中求苦》、《十七年》、《813》和北京歌曲如《长征》、《娄山关》而获得省市两级奖项。由于活动的良好表现,该协会已多次被省市媒体、高级媒体和专业京剧媒体报道。

除了专业教师,爱好者主要依靠老持票人的建议,以及自学、互联网、电视、广播、光盘、磁带等。他们都是好老师。京剧关注很多东西,关注它的魅力,关注它的风格,关注它的开始和结束...我们总是逐字逐句地学习它。”该协会的一位粉丝说。

没有业余爱好者的无私奉献,这两个群体都无法生存。陆晓明现在是翠屏区工人文化宫业余京剧团团长。他不仅为剧团努力工作,还让他的妻子和儿子当后勤。大家都说戏剧俱乐部的良好运作离不开陆校长的服务和大家的无私奉献。同样,京剧老年协会的成员也觉得他们加入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资金不够,有些人捐了钱和东西。当凳子坏了,有人会偷出来修理。”

宜宾京剧迷

几天的采访使记者得以在宜宾会见一群京剧迷。他们的故事总是如此感人。

宜宾所有京剧爱好者都说熊子成是一个纯粹的京剧爱好者。为了唱京剧,他甚至不工作,更喜欢摆摊和唱京剧。几十年来,他坚持参加各种京剧活动,唱京剧和打鼓……风雨无阻,他的热情一直保持不变,直到93岁,他仍然参加戏剧俱乐部和协会的活动。他曾经说过一句令持票人印象深刻的话:“我可以看京剧的影碟,这就像打麻将一样舒服。”选民称他为活字典。据说他能表演数百出戏剧。根据票务爱好者的记忆,熊子成最后一次参加北京歌剧院是在2010年6月。直到他不再参加,他才能走路。同年10月,他去世了。熊子成死后,他捐赠了多年来收集的所有京剧素材。其中,向翠屏区业余京剧学会职工赠送了170多盘磁带,向宜宾大学捐赠了150多本京剧书籍。

牟长玉是泸州京剧团的重要演员。她在中国戏曲学校(现为中国戏曲学院)学习,后来来到宜宾文化局工作。宜宾成立高级京剧爱好者协会后,她积极加入,并作为艺术指导,训练和指导了许多业余京剧爱好者,堪称宜宾当代业余京剧的英雄。

81岁的陈继石是宜宾工作人员北京歌剧院的“老成员”,也是第一位北京歌剧院成员。当他在楠溪江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他经常看京剧,“舞台是在广场上搭建的,由专业和业余团体表演。”受其影响,他悄悄地自学了京剧。加入京剧协会后,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组织,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来自京剧老年协会的胡天翔在高中时就被京剧迷住了,但在课堂上他忍不住哼了起来。退休后,他被一个老业余爱好者带到了京剧协会。然而,由于缺乏基础,他好几年都不敢唱歌。在协会组织的一次培训班上,胡天翔学习了《三娘娇子》的节选,并能唱男声和女声。一次,张文华,第一中学的老校长

李炳芬是一名专业京剧演员,专攻老聃。20世纪70年代,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河北省沧州市燕山县工作。1978年,她来到四川工作后,除了在工厂的活动外,基本上不唱京剧。直到退休后,她才在牟长玉的介绍下加入翠屏区工人文化宫业余京剧团,并很快成为剧团的骨干。"听到京剧的声音,我感觉非常好."李炳芬说道。

黄冠荣从小就热爱歌剧,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成为职业演员,只能在退休后实现自己的梦想。2006年,当她第一次加入京剧协会时,她去自贡加入了该协会的兄弟会。那时,她基本上没有京剧的基础,但是协会的领导鼓励她大胆地在舞台上演唱。就在那个时候,她问了一位重庆老师,学习了“单词的开头和结尾”。然后她开始唱歌,显然取得了进步。目前,黄冠荣已经是戏剧俱乐部的骨干。

何敏只有三年左右的业余时间,但她有一副好嗓子和更加勤奋的精神,这使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业余选手,成为年轻业余选手中的佼佼者。

黄家林今年三月加入了京剧老年协会。当他年轻的时候在农村,他认为京剧很好听,所以他带着北京胡,带着乐谱,加入了宣传队。他说,当他来到老年大学,听到京剧的声音,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组织。

这些京剧爱好者只是宜宾强大的京剧业余爱好者的一些代表。正是因为这些强大的业余爱好者,宜宾京剧才得以传承和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