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张郑方荣获京剧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36:35

作品分类:京剧  艺术家  终身  成就  获得  著名  张正芳  演出  学生  《挂画》  

不久前,中国京剧艺术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张郑方被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授予京剧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据了解,“终身成就奖”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奖项。这不是阶段性的成功,而是对京剧艺术家生活成就的充分肯定。张郑方是荀慧生的直接弟子,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表演艺术家。他在73年里表演了8000多次。她是京剧艺术的忠实继承者和勇敢的创新者,移植、改编和创作了100多部新歌剧。她是京剧教育家,也是中国京剧艺术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她总结了一套科学的京剧教学方法。移植和创作“挂画”已成为艺术学校培养花旦的必修课。

张郑方原本不叫“郑方”或“张”。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在解放前的环境中,她更不可能走上歌剧艺术的道路。然而,在那些灰暗的岁月里,命运安排她进入上海戏曲学校和无数粉丝。

她于1929年出生于上海的宋美珍。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他的祖父是一个前英俊的天才,后来他是上海申报的编辑。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宋美珍的父亲失业,上了小学二年级,她成了一个难相处的孩子,成了一名童工。1939年冬天,她看到了上海歌剧院的招生手册,该手册免除了学费,允许她学习戏剧和文化,所以她申请了。父亲了解到他坚决反对宋的孩子“吃开胃菜”。为了不“羞辱”宋家,她决定改姓张。

1939年12月,上海第一所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校成立。她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第一名是顾正秋)。她是一名工人和一匹持刀的马。她曾接受关宏斌、陈彤云(荀惠生的前老师)、赵桐珊(艺名“莲花草”)、朱传明、张方川(昆曲著名演员)、周唐勇(梆子“四灯”著名演员)、宋德柱(四大著名演员之一)、赵德勋、赵企霞等的训练。在戏剧学校学习期间,张郑方努力磨练自己的戏剧技巧。她被学校视为重点培训对象,并由多位著名教师亲自授课,为她的艺术高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九个月的严格训练,上海歌剧院于1940年8月举行了首次公开演出。首映式前,上海歌剧院将学生列为“积极”类。从那时起,11岁的她就赢得了“张郑方”的艺名。

公开演出在上海黄金大剧院(现为大众剧场)隆重举行。张郑方与“郑”一代的同学顾正秋、关郑明、周郑融、薛康正、王郑坤、刘正忠、周李政、孙正阳、朱正勤、周正文和王正平合作。在第一场演出中,她和顾正秋在《85花洞》中扮演了真正的潘金莲。这场表演技巧高超,一枪爆红,盛况空前。它受到了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次公演非常成功,从而确立了上海戏曲学校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在那之后,她学习和行动。1945年毕业,毕业前表演了1300多场,非常受欢迎。当时,她和顾正秋一样出名,被誉为沪剧派的姐妹花。(1948年应台湾永乐舞台邀请在台湾演出的顾正秋,因海峡两岸分离,在永乐待了5年。每场演出总是满座,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赞扬。他被誉为“台湾的梅兰芳”,现已被誉为台湾京剧的鼻祖。)

1946年,应谭傅莹邀请,张郑方与顾正秋、姜妙香、杨胜春在上海皇后剧院演出了《双姝的精彩边缘》、《宛城之战》、《宋武与潘金莲》、《翠屏山》和《蝴蝶梦》。在表演中,他受益于老师们对他一生的支持和指导。

1952年,“红旗青年京剧团”与“郑”同学关郑明、陈阎正、程郑泰、王郑坤、黄正勤、孙正阳、周郑文、朱秦征等在上海成立。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演出。

1953年,“张郑方京剧团”正式成立,与陈西兴、朱金鹏、姚世禄、罗世明老师合作,在东北三省和山东演出。由于舞台上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舞台表演,第一天所有的《杨排风》,第二天所有的《玉堂春》,第三天的《红娘》和《古雷金战山》都很受观众欢迎。

1954年,张郑方加入辽东省京剧团(后于1965年改为丹东市京剧团),成为该剧团的主要演员和负责人。在丹东的25年里,张郑方前后表演了6000多场,头12年几乎每天都在舞台上表演。每当辽宁省演出时,她都会与优秀的戏剧竞争,如1957年的《不适合的人》、1958年的《蝴蝶兰大撕裂棺材》和1959年的《杨排风》。她因出色的表现而获奖。1956年,当中国第一次被评分和任命时,张郑方和他的同学关郑明、陈阎正和王郑坤被评为文学艺术三年级,代表了上海戏曲学校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

在此期间,除了表演她在上海戏曲学校学过的传统戏曲外,她还表演了20多部历史剧,如该团新编的《春秋》、《鱼肚山》、《月亮崇拜》、《杨谔刺奸》、《桃花扇》、《血手印》、《陈妙昌》、《独家花魁》和《陈三武娘》。《白毛女》、《湘李秀》、《派对女儿》、《别忘了》、《阳光灿烂的花朵》、《江姐》、《杜泉山》、《戴诺》、《山村风云》等。40多部现代剧,包括60多名移植编剧,其中包括《荷花灯》、《春天的传说》、《文成公主》、《壁马》、《女许》、《伊普斯汗》、《刘三姐》、《送花剑》、《双玉蝉》、《红楼梦》、《叶韩嫣》、《谭吉儿》,已经陆续上演。

1960年,张郑方被授予全国文化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参加全国英雄协会。1961年,张郑方被辽宁省选中进入北京。他正式以荀惠生为老师。在那场盛大的仪式上,文化部部长齐彦明,以及项燕、邵伯、徐若、老舍、梅兰芳、俞厉安全(艺名肖翠花)、张君秋和赵燕侠都出席并拍照。张郑方拜访老师时仍然保留着张珍贵的照片。

自从走进荀子的大门,郑方就被荀子的父母给了“卓文君”和“杜十娘”。他还编辑了20多部荀子的戏剧,包括《红娘》、《霍小玉》、《红楼尤尔》、《引诱妻子娶妹妹》和《于今怒》。她一生都记得荀适认真的教导:表演应该“从人物出发”,以满足、善良、精炼、绝对完美为标准,不断要求自己。

张郑方以其精湛的表演、委婉的声音、民事和军事技巧以及良好的人物塑造而闻名。他的代表作有《玫瑰》、《杨排风》、《送花剑》、《叶韩嫣》(挂画)、《霍小玉》等。其中,源于梆子戏的叶韩嫣是山西梆子的凡宫,她于1942年在上海戏曲学校亲自执教。她主演了叶韩嫣。演出结束后,她深受观众喜爱,并于1961年被移植到京剧《叶韩嫣》中。在表演实践中,她不断清除杂草,保留优良杂草,成为她的代表作。在此基础上,于1982年将其浓缩提炼成短小精悍的40分钟花旦剧《瓜花》。该剧包含了花旦表演的基本技巧,人物突出,技巧集中全面,特色鲜明。因此,它被公认为是专门训练花旦四技五法规范化的基本剧目。它现在已经成为华丹所有艺术学校的必修课。从那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演员受益匪浅,无数的获胜者参加了比赛。“悬挂画”自诞生以来就受到观众和戏剧演员的喜爱。观众喜欢观看,演员喜欢学习和表演,这使得它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戏剧。这与张老师的努力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张灿老师创作的这幅“挂画”被认为是她一生的心血。

1972年后,张郑方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培养学生上。1979年4月,辽宁省举办了“张郑方传艺学习班”,汇集了全省所有团体的年轻明星向张伊雪学习。在她的学习班里,她的“红娘”、“杨排风”等主教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演员,如李静雯、李萍、李玉堂、智灵修和童敏,他们后来在艺术界成名。

1979年6月,张郑方调到中国戏剧学院任教,1988年1月成为中国京剧艺术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在中国戏剧学院期间,她先后将自己的技巧传授给了一批获得国家奖项的优秀演员,如耿乔云、张艾禾、叶放、吕惠敏、马帅、潘杰华、李静、刘桦和罗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她突破了“旧戏剧与旧教育”的模式,科学地总结了一套教学方法——“一个起点”(全部从人物开始)、“两个分析”(分析剧本与人物)“三个转变”(理顺节目技巧、押韵舞蹈形象、刻画整部戏剧表演)。这套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塑造人物所需的“神”、“形”、“美”必须与内心的刻画相统一,才能达到艺术的升华。这一举措将歌剧教育推向了更深层次的艺术。

除了教学之外,她还不停地写作,在纸上一个接一个地写下自己的教学经历和艺术感悟。例如,“京剧有很多事要做——只有当你学习和表演得更多,你才能提高”,“荀学艺术代代相传”,“荀学艺术有两行三物”,“花旦表演的艺术价值”,“京剧《吊画》的形成和传播”,“教师难忘付火的传说”,以及其他专著包括“上海戏剧学校的记忆”。"

张郑方还当选为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两届。曾任全国妇联第五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进步党北京市委员会名誉委员。他为京剧的普及和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她的事迹被列入“中国劳动模范仪式”、“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汉字词海”、“中国京剧百科全书”和“世界杰出人才仪式”。

1988年退休后,张郑方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传播艺术和讲学。除了在这所大学教研究生,他还担任“工程学教授”来教年轻教师。近年来,不管她的年龄,她仍然致力于培训票务爱好者。她没有课要教,她的业余弟子中有许多优秀的候选人。这位桃李园传教士以“我在为祖先布道”这样朴实无华的话语和坚定的信念,无私地献身于京剧事业。

今天,83岁的张郑方仍然精力充沛,和蔼可亲。她进入教室时年纪很大,为她心爱的学生处理和提高“杭华”的教学水平,以便她的学生能够通过“好”的标准。

张正芳在拜师宴会上向梅兰芳先生敬酒,梅先生除祝贺她“终于实现童年愿望”外并感慨地说:“正芳向我敬酒,使我想起我的好学生顾正秋,可惜她远在台湾,如在大陆,你们这一对当年上海戏校姐妹花又能合作演出很多好戏,肯定能为祖国京剧艺术的发展起到更大作用。 1962年,张正芳演出《花田八错》后,荀慧生先生上台为她指点。 中为张正芳饰演《宝莲神灯》中三圣母剧照(1960年),右为欧阳中石先生题字。 2002年,年逾古稀的张正芳老师教学生《挂画》时仍在椅子上示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