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创作现代京剧有什么困难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32:35

作品分类:哪里  创作  现代  京剧  题材  创新  艺术  剧院  剧目  舞台  

在2012年国家重点京剧团工作会议上,有人提出,国家重点京剧团应在未来几年组织专门的创作力量,努力创作一批适合京剧艺术形式的现实主义作品。

创作现代京剧有什么困难

京剧作为中国艺术的精髓,在当今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振兴京剧任务艰巨,其中剧目、戏剧和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京剧“抓剧目、抓人才”创作的背景下,一批优秀的传统戏曲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新剧目题材内容趋于多样化,年轻的京剧人才迅速成长,涌现出许多具有较高人文深度的作品。与此同时,随着大众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的日益多样化,京剧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面对传统、创新、市场和观众提出的现实问题,京剧团,尤其是国有重点京剧团,无疑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创作上取得一些成绩,进一步发挥艺术创作的示范作用,创作出经得起历史和艺术考验的作品。8月23日,文化部艺术司主办的2012年全国重点京剧团工作会议在山东聊城召开。来自11个国家重点京剧团的领导就京剧剧目创作、流派传承、创新空间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现实题材京剧创作的困惑和困难是什么?如何提高这类主题的艺术水平,已成为与会者讨论最多的话题。

题材:
寻找适合京剧表演的现实题材

对于京剧戏剧的生态建设,我们在传统戏剧、新历史剧、现代戏剧的改编和改编中,长期坚持“三结合”的方针,这三者缺一不可。然而,说到实际操作,创作现代戏剧和现实题材戏剧无疑是最困难的。这不仅体现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舞台表演和歌剧节目的应用上。近年来,现代京剧的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最近两次京剧艺术节为例。2008年第五届京剧节共评选出37部戏剧,其中现代戏剧14部,占37.8%。2011年,第六届京剧节包括27部歌剧和11部现代歌剧,占40.7%。虽然现代戏剧创造了更多的戏剧和更广泛的题材,但大部分作品在演出后都被储存起来,没有多少作品能够被抛在后面,得到广泛传播并具有标杆意义。

众所周知,现代戏剧很难编辑、指导和表演,这对广大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认为,现实京剧剧本的创作应该着眼长远。这部戏剧不应该只是颁奖,而应该以功利主义的态度来写。相反,戏剧应该用好的语言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写。至于主题的选择,董伟认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每个京剧剧团都应该主动寻找适合京剧表演的现实题材。然而,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好的主题不一定会导致好的作品,而写现实主义的主题不一定会导致好的表现。不是所有的英雄都适合舞台反思,也不能仅仅靠赞美来引发戏剧的主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可以打动人们的心,但普通的小事也可以进入观众的心,成为美术作品。他希望现代歌剧和现实京剧的创作者能够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在创作中贯穿改革创新、爱国主义、团结友爱、互助诚信的传统美德,表达真情,书写人情,真正为京剧留下一批经得起时代和历史考验的优秀剧目。

标准:
建立现代京剧新标准

谈到现代戏剧创作落后的原因,业内大多数人认为困难在于节目的发展。今天的时代日新月异,与过去相比,观众的社会生活、文化模式和审美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现代戏剧要直面当下,将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和当代价值观搬上舞台,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寻找和创造新的节目。这个所谓的新项目不仅包括演员的表演,还包括舞台艺术的所有方面,如建模、服装和舞蹈编排。可以说,除非节目问题得到解决,否则京剧对现实生活的表达将成为空谈。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既符合京剧艺术发展规律,又能以审美的方式展现现实生活的新节目呢?首先,我们应该向前人学习,吸取他们舞台表演艺术的精华,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找到京剧表达现代人生活、性格和思想的独特方式。第二,建立现代京剧新的测量标准。在数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传统京剧经过几代艺术家的精心打磨,建立了近乎完美的舞台程序,也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衡量标准。然而,现代戏剧的舞台节目标准尚未确立。京剧院导演李恩杰认为现代戏剧创作很难改变思维。目前,京剧的创新仍然停留在口头上,对新节目和创新方法的要求过于苛刻。流传至今的经典剧目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失败、总结经验和不断的改进而逐渐形成的。这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今天,每次我们创作一部新剧,我们都用经典标准来衡量,这显然不利于新剧目的的发展。他希望为现代戏剧创作和探索新的节目设定一个新的标准,这不同于古典戏剧,允许失败和容忍失败。

创新:
京剧舞台创新还有多大空间

近年来,歌剧实验和跨境演出的现象越来越多。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等都有自己的实验作品。例如,京剧的《泼水上马》、《浮生六记》和《赵王度》等小剧场都在尝试京剧。上海京剧的《复仇者王子》、《爱情受伤的钟楼》、《小官员之死》等西方经典被跨文化改编。黄梅戏的音乐剧《严凤英》和《回家的女人》与现代音乐“融合”。虽然不同的实验尝试带来了不同的表演效果,但它们确实给传统戏曲舞台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业内人士对这种实验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有不同的看法,评论褒贬不一。然而,当继承与创新成为老话题,创新的边界变得越来越难以衡量时,理性看待这场实验风暴所暴露的问题,对现代京剧的创作大有裨益。

在一定程度上,现代京剧的创作也是一个创新的“实验”,它将传统的舞台常规与当代社会生活相结合。然而,不管京剧有多创新,它应该坚持的原则是不能失去的。京剧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它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是中国几千年戏剧的顶峰。它的审美情趣、表达方式和舞台表现都很完美。如果我们失去这些艺术真实性,舞台表演将显得不伦不类。因此,任何创新都必须首先尊重传统,保持其精髓。目前,许多歌剧实验作品没有被观众接受,其根源在于偏离了这一本体。在保持本体的基础上,京剧舞台创新还有多大空间?如何把握尺度?上海北京剧院导演孙崇亮表达了自己的困难。他认为京剧可以延续200年,并显示出自己的创新和宽容。今天,人们需要智慧和积累,如果他们想促进自己的发展,实现新的发展,包括主题和计划。虽然很难把握创新的“程度”,但它显然不是浮躁的。如果你只是换上现代服装,使用各种音响和光电,你就会离京剧越来越远。

中国戏剧学院教授赵静波认为,京剧的历史告诉我们,京剧的繁荣不是僵化和保守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审美变化而不断变化、丰富和完善的。京剧创新的“程度”实际上在于能否恰当地运用各种艺术方法来体现京剧艺术本体的神韵,为舞台表演留有余地。他认为京剧艺术发展中的“浪淘沙”是应该被允许的。最后,观众和时代将选择成功的作品留下来。

圆圆:
是为了奖励还是为了表演

京剧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国有剧团的示范作用,但这种示范作用最终应该在创作中实现。国家京剧学院副院长尹晓东(音)认为京剧的艺术形式无与伦比,为现代人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的作品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现代京剧要有所作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深入人心,写出符合时代审美需要的京剧,注入精神文化内涵。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前人在艺术创作上的严谨态度,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敬畏。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行的新京剧《曹操与杨修》到新世纪的《贞观史圣》、《连理于成龙》、《成败小合》等戏剧,上海京剧剧院在新京剧创作中频频“亮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京剧的成功对现代歌剧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孙中亮认为艺术创作最能反映剧团的文化立场。上海京剧剧院的成功经验离不开两点:一是作品应有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当前的社会文化有取笑历史、颠覆经典、蔑视传统和嘲笑英雄的倾向。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只有掌握了慷慨,才有创作的空间。京剧的创作应该有助于文化的积累,而不是对历史问题进行重大颠覆。其次,我们应该寻找一些适合我们戏剧表演的主题。目前,有一种倾向是通过演员和导演来安排歌剧以获得奖项。颁奖典礼结束后,歌剧将被存放起来。这显然不是北京戏剧集团发展的长期计划。曹操和杨修之所以能够连续演出,是因为其主题和剧目适合上海京剧院演员的实际情况,是专为剧院设计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