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京剧,它为什么繁荣”在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中名列第一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31:13

作品分类:理论  评论  戏剧  届中  何以  尚长荣  艺术  京剧  传统  剧院  

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颁奖典礼最近在北京举行。从各种文艺协会和艺术研究机构选出的165篇文章(2010年至2011年公开发表)中,有9篇文章如《京剧,为什么它如此辉煌》脱颖而出。通过对艺术案例的分析和缜密的逻辑思考,单跃进的《京剧,为什么它会繁荣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传统艺术创造力的概念命题,这一命题得到评审团的高度认可,并列第一。

中国戏剧奖是中央宣传部批准的戏剧专业最高奖项(包括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理论评论奖、优秀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和校园戏剧奖)。它由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和中国戏剧协会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理论评论奖是目前唯一的国家戏剧理论评论奖,也是六大奖项之一。其前身是中国曹禺戏剧奖和评论奖。该奖项始终坚持戏剧理论批评的正确方向,为戏剧理论批评人才的培养和发现、主流价值观的弘扬、理论创新的促进和鼓励、戏剧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尚常戎之所以罕见,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艺术创造力的演员。他创作的曹操、魏徵、于成龙三个艺术形象站在舞台上,不管他们是否获奖,但他们无法抗拒长期的表演。此外,低迷的京剧市场损害了充满困惑和尴尬的京剧“尊严”。为了维护京剧,极端保守的艺术观念变得猖獗,导致京剧的“尊严”受到盲目的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尚常戎逆潮流而动,投身艺术创作,带着些许突围的悲哀,就更为罕见了。

因此,商常戎及其艺术创造力值得关注。

首先,他熟悉并擅长传统,勇敢并善于运用传统。京剧界存在一些亟待澄清的误解。

在京剧界,很少有人敢轻言“创作”一词,甚至忌讳。原因是京剧非常传统。注重传统实际上就是注重标准化,这是京剧的文化优势,也是确立京剧古典性的重要基石。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所谓的“原始”传统必须来自前人的创造,否则就不会有丰富的传统积累。所以,从逻辑上讲,今天的京剧和其他艺术一样,仍然存在创作和创造力的问题。今天京剧的弱创造力与京剧界对创造力的长期蔑视有关。这是个误会。因此,我们已经看到太多的著名演员仍然无知,渴望毫无兴趣地再现。他们敷衍了事地表演了一些粗鄙无聊的表演,使京剧变得越来越暗淡,精神上也不再。

相比之下,尚常戎是走出这种误解的艺术家之一。

传统上,商常戎几乎是在传统艺术的泡菜坛子里长大的。每个人都知道他来自一个著名的家庭。他从小就受到著名专家的教导,学习瓷器。当他年轻时,他的表演历史大多是传统的架子上摆着鲜花的骨戏,偶尔也用青铜锤演奏。他之所以早些时候坚定地站在京剧舞台上,与他几十部精致的传统戏剧不无关系。1984年,全国范围内的“中青年京剧演员之旅”聚集了10多名具有良好传统戏曲基础的演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这些中年人才大多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导者。尚常戎就是其中之一。演出的曲目大多是传统的老戏剧。只有尚常戎的《李悝jy拜见母亲》(老丹·王梦云)特别出色。他的表演丰富而精致,几乎不允许观众有一点分心,他扮演李悝jy的孝子。在这组演员中,他的表演更加灵活,不是死板,而是特别的规则。当时,商常戎在40岁对0岁时处于困惑状态。后来,我了解了很多,知道商常戎非常重视向传统学习。在这方面,他一度避开了“死亡研究”这种恶毒的字眼,这显示了对传统崇拜的深层心理。同样,商常戎也在京剧的传统问题上说“我们应该利用它”。第一件要说的是“从死亡中学习”,第二件要说的是“以生活的方式使用它”。当把它放在一起,它是“从死亡中学习并以一种活的方式使用它”,充满辩证法。虽然尚常戎没有说禁忌词“创造”,但他的追求已经很明确,他避免以僵硬的方式使用传统技能。他的“从死亡中学习并利用它”不是用来伪装的,而是付诸实践。几年前,我看了他的戏剧,比如《带洛阳》和《怒袍礼物》,这些都扫除了旧剧的俗气和琐碎。有时,他们传达感情,有时他们幽默,有时他们的技能会终结。掌握剧院的气氛真的超出了普通演员的能力。2009年,他与陈少云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合作拍摄了《击败燕歌》,这部电影非常精彩。有人说商常戎不擅长老戏。这真是一个谎言。然而,他在新戏中的表演可以更好地揭示他对传统的“活用”。李玉茹对“贞观大事”发表评论说,“常荣在读白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金色大厅的宝座上,魏徵冒着生命危险提出抗议。他的思想一个接一个充满了疾病和放松。从呼吸和节奏到吐字和流口水,你可以看到功夫,可以用声音来形容。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周先生(方鑫)的阅读。"

事实上,商常戎的知识来源于传统技能的磨练和前人的培养与教学。他曾经说过,“当侯席瑞先生教我们这出戏时,他给了我们每出戏和每一个微小动作的理由”。他觉得自己是在按照前人的要求理解人物的基础上,以“最灵活的方式”运用传统的表演技巧。这让我想起了王瑶卿的戏剧谚语,“认识人,寻找事物,思考你心中的力量,在你心中找到一个美丽的头”。所有这些前辈都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京剧的传统是一种生动的精神。

其次,他对塑造新角色有着特殊的热情和感情。创作是艺术家生命价值的体现

正是由于尚常戎对京剧传统的崇拜和娴熟灵活的运用能力,他对塑造新角色有着特殊的兴趣和信心,这已成为他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重要一步。

尚常戎对艺术创作的热情萌芽较早。20岁的商常戎很快就有机会在新的传奇剧《山河之泪》中塑造熊廷弼的形象。这部戏已经被淹没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它可能没有任何价值,但它对商常戎的成长意义重大——这是他的第一个原创作品。在此之前,尚常戎主要研究前人的定型创作成果,第一个创意是让他“从头开始”完成人物塑造而不加参考。这迫使他思考角色,为角色找到一个聪明的头脑,并进入激发他创造力的阶段。此后,各种机遇使商常戎在许多新京剧中愉快地创造了新角色,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延安军民、秦岭长虹、张飞精贤等。随着更多类似的实践,创作的欲望和热情也被激发起来,京剧开始认识到,不仅要在舞台上倾吐自己的声音,赢得赞扬和掌声,还要调动艺术手段创造能打动观众的人物,从而征服观众。对创造力的追求和渴望逐渐融入了他的艺术生活。

1987年,常戎在好友的推荐下读了曹操和杨修的剧本。剧本是亨德里克·钦·阿森为他的家乡巴陵写的,但尚常戎很喜欢。这部戏剧的文学价值是在上海京剧剧院将其搬上舞台表演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商常戎在那个时候预言性地读出了它深刻的文学意义,也不能武断地说商常戎集中在曹操在剧中的角色上。然而,尚常戎却隐藏了剧本,到处寻找合作团队,这是事实。剧本是公开出版的。不仅尚常戎会看剧本,事实也是如此。常戎并不是唯一擅长曹操戏剧的人,这也是事实。为什么只有商常戎被这个感动,产生了强烈的创造欲望?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需要被发现”。尚常戎以其艺术敏感性和直觉发现了该剧的创作。这种艺术敏感性和直觉并不神秘,而是基于他对艺术生活的兴趣取向和价值观,绝对不是没有源头的水,也不是没有源头的木头。当然,这也包括他多年的舞台经验和戏剧思维。

我们知道一个艺术家的性格,不能忽视他自己的社会属性以及他对周围人文环境的束缚和维护。尚常戎的生活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注定要成为一名演员。一路上,他自然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演员。尚常戎的生活如此复杂,难以体验。很难描述:由于家庭庞大,他博览群书,读了无数的书。当他的家人向西迁移时,他必须用谎言和事实来认识它。由于动乱和灾难,他不禁意识到生存和坚持的困难。当他深入基层时,他接触到了乡村采矿、街道和街道的欢乐和悲伤...各种原因、各种感受,不仅有时代的共同特征,而且有个人生活的体验。像我们一样,他徘徊在时代的潮流中,体验着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都塑造了他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和感知,形成了他含蓄、含蓄、充满卷轴式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商常戎和普通人一样,会有焦虑、困惑、抑郁等令人担忧的情绪。然而,作为一名成熟的艺术家,他从苦难的境遇中体验到了人类的尊严和价值,但他却无法突破现实的心理纠葛。他最终会继续他的艺术活动,然后提升到艺术人格的境界。宗白华说:“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信奉理想,不愿意欺骗自己和他人。他们在生活中经历不可挽回的矛盾和理想与事实之间的永久冲突。然而,经历越矛盾,生活的境界就越充实和丰富,生活和世界的“深度”就在人生的悲剧性冲突中显露出来。这是指生活和人格形成之间的关系。同样,中国传统文论始终注重诗性与道德品质的统一,认为艺术作品往往是创作者理想人格的体现。

无论是从商常戎对曹操和杨修的深情,还是从他后来对贞观大事和李连于成龙人物的选择和解读,我们都可以看出商对自己内心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生活的真诚态度和认知。

第三,他和上海京剧剧院相识很晚。艺术观念的内在一致性形成共振现象。

幸运的是,尚常戎并不孤单。他对《曹操与杨修》剧本的敏感和直觉在上海京剧剧院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当时,常戎和上海京剧剧院“相遇很晚”,就像剧本里的台词一样。《曹操与杨修》的成功使商常戎加入了上海京剧剧院。接下来的几年表明,选择上海京剧剧院是商常戎一生中最清醒的决定。上常戎的选择是上海京剧剧院的一个有远见的艺术决定。

上海独特的文化环境孕育了开放宽容、理性务实的文化心态,这体现在京剧从业者普遍接受“秉承传统、崇尚整体舞台效果”的艺术理念上。从上海京剧剧院的传统来看,老周德安·方鑫艺术的影响不仅限于老七派,而是渗透到其他职业和戏剧中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特别强调戏剧效果和表演的人物塑造。然而,这些观念正是与周方鑫艺术毫无关系的尚常戎所认同和追求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上常戎就像一粒结实的种子落在上海合适的土壤上。结果,他获得了一生难得的纯粹艺术家生涯。他可以在没有束缚的纯净状态下实践自己的艺术理想,因为他与他生活的集体有着相同的艺术理想和追求。

虽然今天仍然有人在认真讨论京剧需要一个导演,但尚常戎个人在创作环境中获得了充分的艺术自由和空间。他非常清楚“学习艺术中的真理和专业知识是当务之急”。对舞台整体戏剧和诗意场景的追求必须由导演专业处理,这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环节。然而,上海京剧剧院自周方鑫时代起就确立了规则,排练中的“演员”必须听导演的。因此,“人物”尚常戎受到马可(曹操、杨修导演)、陈欣怡(贞观大赛导演)和谢平安(李连于成龙导演)的尊重和接受,甚至像学生一样按照马可的要求进行素描训练。同时,他也非常擅长与导演和其他合作者沟通。这不仅是他的谦虚,也是他对创造的奉献。在排练前,他会主动阅读历史材料,做好精心的案头准备,自然会有与导演沟通的背景。他喜欢严谨的工作环境,非常清楚自己擅长微妙和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他不仅接受了导演的剧本,有时他还挑选了导演的剧本,有时他“撕毁”了对方,更经常的是他“对老部长提出抗议”,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彩排中,一些年轻人觉得他非常像足球队的核心球员和灵魂,都亲切地称他为“中场引擎”。他饶有兴趣地说,没有教练就没有好的球队。

尚常戎倡导整体舞台效果的理念并没有削弱他对表演艺术的追求。他从未在导演面前被动过,而是积极设计各种表演手段来丰富塑造人物的手段。由于艺术观念的差异,人们对商常戎的艺术实践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幸的是,人们很难批评他的表演不像或不是京剧。这恐怕是那些轻视和轻视京剧创作意识的人始料不及的。

可以看出,尚常戎的艺术追求与上海京剧院的艺术追求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内在的一致性。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耦合效应,空前释放了京剧潜在的艺术能量,产生了奇妙的艺术共鸣。事实上,上常戎和上海京剧在文化气质和艺术品格上进入了相互滋养、相互塑造的良性循环,也创造了当代京剧的传奇。在中国京剧节上,上海京剧剧院的创造性戏剧多次获得金牌。新剧也成为上海京剧剧院赢得市场和观众的重要因素。尚常戎在很多场合说过,“上海京剧需要我,我更需要上海京剧”。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他总是把逻辑重点放在“更”这个词上,让它有意义。

第四,他性格内向、内省,具有文化意识。历史将记住创造者的贡献

在生活中,常戎言行谨慎,感情用事。60多年的舞台生活仍然没有抹去他对舞台的依恋。商朝常戎人生活很安定,有点孤僻,也不太博学。我不知道他是否认为自己是绅士,但我知道他鼓励他是绅士。十多年前,他看到自己开了一个戒急用的药方,并写了一本关于东汉张衡的《应该问》的书:“君子不是因为不尊重自己的地位,而是因为不尊重自己的道德。他不以薪水丰厚为耻,而是以明智为耻。十多年后,商常戎还是老样子。事实上,徘徊在艺术界的尚常戎并不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每当有一场表演的电视录像时,他总是试着把一份拷贝串起来,然后回家仔细回顾,为自己找出错误。如果一出戏在上演前被搁置一段时间,他肯定会要求安排座位、唱歌和大声的安排,他不敢在各方面落后。一个朋友劝他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他回答说,“人们不知道他们正在遭受什么。"

尚常戎内向内省的气质体现在他对京剧的观察和思考中,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意识。所谓文化意识,本质上是对自己文化状态和环境的理性审视。这是一个“自知”的认知过程,是一种忧患意识的表现。上海京剧院导演孙崇亮多次指出,尚常戎是一位具有文化自觉的艺术家。商常戎不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学者,不会也不需要做出概念和理论上的推论。然而,他是一位资深艺术家,已经在京剧界呆了半个多世纪。面对京剧生涯中的种种困惑和疑虑,他不禁思考。他的思想最终反映在他的艺术行为中。

商常戎的艺术行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基本价值观。首先,他遵循京剧的传统和艺术规则。无论是表演传统戏剧还是创造新角色,京剧的传统表演方法都是他表演角色的永恒舞台词汇。然而,他精通这个词汇,并以非凡的技巧和完美的方式使用它,从而谱写了一个有趣的新篇章。其次,他对京剧在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有真正的理解。他从传统剧团的“一种蔬菜”谚语中延伸和理解了现代环境中的表演表现,深刻了解了时代和观众需要什么样的京剧艺术。他坚定地实践了整体舞台艺术的理念,从未丧失以演员表演为核心的京剧的本质特征。第三,他承认京剧文学应该接受滋养现代文学价值的潮流,积极选择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独特个性的人物,从而为自己的表演设定一个新的高度和目标,促使他不断拓展京剧的表现力,努力走向表演的个性化。

尚常戎的艺术实践显示了现代京剧的一些特征和标志。客观上,它延续了周方鑫先生在上世纪中叶开创的京剧现代化进程。历史将记住创作者的伟大贡献,未来呼唤艺术的不断创造。

艺术,无论是哪种艺术,都充满了创造和失败的满足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