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从京剧《汉玉娘》看传统戏剧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27:52

作品分类:目的  传统  京剧  人物  程式  体验  规范  美学  舞台  

京剧《汉玉娘》是根据梅派的著名戏剧《生与死的仇恨》改编的(由李瑞环改编,董圆圆主演,中国京剧剧院)。原剧情节复杂,长度太长(十几场演出花了六个小时)。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还没有完整的版本登上舞台。梅派的大多数追随者都在“计算机房”表演。当前的改编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它的基本风格和特征,建立了主脑,减少了混乱,清除了杂草,保留了精华。它紧紧围绕着战争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和情感过程。它展示了主人公韩玉娘和程鹏居的家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高尚情操。它减少到六场比赛和两个小时。编辑、引导、表演、声音和美感都是根据当代观众的审美取向重新呈现的,赢得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最近在首都舞台上看到的越剧《灵猫换太子》、豫剧《程英救孤儿》、歌谣剧《赵金堂》、龙居剧《丰罗池》和锡剧《明珠塔》也是这样的改编经历。

俗话说,唐朝是3000年,宋朝是800年,而《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表演是无穷无尽的。中国戏曲中应该有数万部戏曲,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大部分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表演风格已经过时,在今天的舞台上能够活跃的还不到11%。为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创新创新”的文艺方针。这里提到的“推”不是“推”,而是把它从原来的基础上推出去,或者洗掉污垢,或者把蛤蜊切开看珍珠,或者脱胎换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剧,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然而,首先是作品尚未完成,仍然需要当代艺术家继续展示他们的神奇力量和才华。其次,即使《汇辑》已经改编,今天似乎仍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传统剧目的创新仍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勇于创新,寻求稳定的进步。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以下辩证关系:

首先,古典和现代。也就是说,传统的文本和风格蕴含着当代意识和时代精神。为了尊重历史的具体规定,我们不应该让古人讲今天的话,直接传达现在人们的思想。然而,剧中所体现的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应该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古人的生活经历可以启迪和反映今天的人们。

第二,本体论与创新。也就是说,在遵循戏曲美学理念的基础上,应该努力寻找一种新的舞台风格。为了满足当今人们感知的需要,我们应该吸收新的和国外有益的养分,运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新的艺术合成。同时,我们必须坚持歌剧的审美本体,即综合、写意和规范化。“用心歌唱,不动而舞”;形式生动,形式和精神都生动;简化,十岁;按照路线返回道路,按照规定。不是戏剧演唱,杂耍拼盘,楼上,舞台上,一个放肆的客人篡夺了主人的角色。

第三,程序和个性。也就是说,戏曲已经从典型化提升到典型化。传统戏剧中的人物大多是打字的,除了一些表演大师。不同类型的角色被分为职业,即生活、表演、干净和丑陋。同行业角色的行为有标准化的程序。现代美学理念追求人物的个性。演员应该尽最大努力展现角色的个性特征,甚至对传统的行业和节目进行必要的突破和改变,同时在普遍遵循传统行业和节目的前提下传达角色的行为和思想感情。

第四,经验和表现。大多数中国传统戏剧都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并且是自己流传下来的。传统戏剧通常是按照老师的模式传承下来的,老师的模式经常为人所知,但却不为人所知。有些人认为中国歌剧只强调表演,而不是体验。这是一个误会。中国戏曲的审美观念是关于经验的,强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为这个人说话,首先要为这个人树立自己的心...确保一个人的心是微妙的,容易吐出来。说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样,不要说同样的话,但要说得含糊不清。然而,歌剧的经历不同于戏剧、电影和电视。它注重技巧,运用技术手段创造一种标准化的形式(程序),将经验转化为程序,通过程序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这就要求演员不仅要增强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理解情节,理解人物,还要有高超的技巧,高超的歌唱、阅读、表演和舞蹈的基本功,精湛的手、眼、体、法和步。这不仅适用于资深艺术家,也适用于当今杰出的中青年演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