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国粹的尴尬和冷清仍然取决于受众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27:47

作品分类:培养  观众  尴尬  人才  京剧  演员  学院  消费  艺术  

在艺术考试的时候,不同类型的艺术院校的市场情况就像牛市和熊市。中国戏剧学院京剧系很难招收50人,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录取率高达194:1。中国人才精华的尴尬、冷清和衰落完全体现在“戏剧”和“戏剧”的区别上。

京剧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实际上在许多中国戏剧中是一个次要的角色。它最繁荣的时代不到100年前。然而,在主要是00岁以后的艺术候选人看来,京剧无疑是一种过时的戏剧。益雅的歌声不像《好嗓子》中的歌曲那样朗朗上口,沉重的历史故事也不像兴业西游那样洒脱。当谈到超级女声似乎是上个世纪的事情,当李玉刚只能通过在歌舞中加入京剧的一些元素来满足观众的胃口时,谁能责怪主流消费者拿着钱“投票”对京剧的关注有限呢?快速消费时代的市场正在引导那些愿意用“看不见的手”追随艺术的年轻人。

中国戏曲是一种“唱、跳、讲”的艺术形式。它要求演员在舞台上用他们的声音、身体和表达的综合能力感染观众。如果每一种技巧几乎相同,整部歌剧的结构和节奏就会被扭曲。以当代的领军人物谭元寿为例。作为谭家的一员,他在家广泛学习。他在浮莲城待了8年才开始上课。可以看出,歌剧演员的训练过程与“快”这个词背道而驰。

与电影和电视歌手相比,歌剧演员在舞台上负担过重。更不用说穿着几十斤重的衣服唱歌、读书和打架,光说第一关、缰绳就让人抱怨很多。乐头就像孙悟空的“魔咒”。开始时,每个人都会感到恶心和呕吐。彩排时,有些人经常扮演头盔、网和水网一起脱落的角色,继续光着头唱歌。据说没有三到五年的训练,一个人不能停止唱歌剧。

忍受孤独,忍受艰辛,好不容易毕业,等待歌剧演员的是抑郁的剧院和无戏可演的半失业状态。有多少人能真正经受住前景如此黯淡的长期熊市的考验?中国戏曲学院非常受欢迎也是合理的。京剧的招生仍然很冷,其他歌剧的招生就更不乐观了。没有学费,没有户口,毕业后没有直接入学仍然不吸引学生。京剧系是所有戏曲班招生中最受欢迎的,但原因是学生们普遍有通过戏曲跳板进入影视行业的想法。

在新的时代,如何发展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是一个巨大的命题,解决之道仍然需要从细节入手。我们不妨学习一些成功的模式,投资精力,投资大明星,进入校园,培养未来的受众群体,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培养他们的审美取向。当戏曲艺术之美深入人心时,报考人数自然会增加,教师自然不再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