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京剧艺术一直在不断创新中成长。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27:34

作品分类:革新  成长  不断  始终  艺术  京剧  他们  武戏  观众  舞台  

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过时了,跟不上时代,跟不上现代生活。当然,持这种观点的人不理解京剧,他们甚至从未看过一部京剧。然而,这种观点确实给那些可能接触京剧的人带来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

尽管京剧自诞生以来就以不可阻挡的方式统治着中国戏剧圈,但它并不自满和傲慢。然而,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它继续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为自己所用,并在行业中相互学习,以弥补它们的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它们。虽然它的历史不长,但从未停滞不前。不断创新是每一代京剧演员艺术生涯的一个固定部分。当时,他们没有意识到个人在京剧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他们想在竞争中生存,所以他们经常拿出“好东西”。从京剧声乐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京剧形成的初期,艺术家们呼吁的是响亮的声音和巨大的气势,而不是旋律,比如张尔魁、符晓和何桂山。以谭鑫培和王瑶卿为代表的后期艺术家在继承了前几位歌手的声腔的基础上,注重旋律的优美,大大提高了歌唱的圆润度。未来将会有一批以余叔岩和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艺术家。他们在继承前人艺术精髓的同时,更巧妙地挖掘自己的艺术特色,使京剧的演唱风格发生质的变化。它们不仅旋律更加优美,而且味道更加醇厚。当他们的“歌唱”受到观众的普遍喜爱和尊重时,它就成为学校形成的核心内容,如马厉安良的“马学校”和程秋艳的“程学校”等。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它是京剧声乐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对后来的演员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影响。它直接来源于出生在北京的杨包森、张君秋和邱荣盛三位大师,他们把京剧唱腔艺术提升到了后世无法超越的巅峰。

歌唱之外的舞台表演也在不断变化。早年,北京方言称去看戏剧为“去看歌剧”。在剧院里,也经常看到“听众”闭上眼睛,摇摇头,拍打双手。有些人生动地称赞这位舞台演员“捂着肚子唱歌”。可以看出,当时的观众唱得很重,但演奏得很轻。然而,戏剧是通过演员的歌唱和身体向观众传达故事。京剧有“唱、背”和“做、玩”。仅仅缺乏功夫是不够的,所以只有“歌唱技巧”很快就被淘汰了。观众喜欢有表演天赋、舞台形象鲜明、演奏技巧高超的演员。因为他们会尽最大努力创新,将许多地方戏的独特技巧融入到他们的表演技巧中,如“紫菱锣”、“椅子锣”、“龚凡”、“矮人锣”等。根据剧情的需要,梅兰芳先生以独特的眼光吸收了古典舞的技巧,创造性地编排了久演不衰的“剑舞”、“缎带舞”、“羽毛舞”、“翠盘舞”等优美舞蹈。

“武术”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如果一出戏里没有武术表演,那就“卖不出去”根据我个人的调查,喜欢看武侠片的粉丝比喜欢看文学片的粉丝多,只是因为近年来京剧界似乎出现了“重文学轻武侠”的现象,观众很少看武侠片,尤其是高水平的。事实上,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京剧的每一行中,只有武术专业在技巧上超过了前辈。由于它借鉴了武术、杂技、体操等行业的技能,大大提高和丰富了京剧武术学生的专业水平。例如,在跟随和照顾儿童方面有了实质性的创新。然而,武术剧目的发掘是几个行业中最差的,只有几个表演,如《拾一辆中国车》、《三叉戟》等。当然,从早期的小武戏到20世纪50年代的雁荡山和十八罗汉打悟空,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质的变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