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纽约梨园协会青年团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27:33

作品分类:青年  京剧  梨园  李泽  自己  演出  马玢  大学  成员  艺术  

京剧作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千千一万名戏剧爱好者。京剧以其真诚和古典的味道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然而,这种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在中国100年的快速变迁中,其传承却出现了“断层”。在当今迅速变化的技术中,年轻一代更加关注流行文化。他们喜欢偶像明星、说唱歌曲和时尚的电子产品。京剧作为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瑰宝,不仅被年轻一代所抛弃,而且在今天的华侨社会中也没有得到传播和发展。京剧艺术家都担心没有接班人。

也许,正是在这样一个中国文化精髓逐渐被遗忘的特殊时代,纽约梨园青年团的成立才显得特别有价值。这个“京剧爱好者小组”由90%的“80后”和“90后”中国学生组成,他们都是热爱京剧的年轻人。在同龄人金发红发、听流行歌曲的时代,梨园社团的团员们选择了“复古”和“中国文化精髓”,并选择在纽约这个多彩的大都市传播延续了200年的中国传统文化。

国际学生被京剧所束缚

谈到梨园社团委成员的见面和相识,团委主任马跃说:“这是一个深刻的命运。”虽然正在纽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马跃今年才24岁,但他已经接触京剧并热爱京剧十多年了。这种爱“一直持续,而且有增无减”。自从踏上纽约的土地,马跃就开始在网上和生活中寻找有相同爱好的同龄粉丝。不久,马跃遇到了李泽新和许小文。

根据许小文的记忆,这三人第一次见面是在2011年11月12日纽约《吉雅》票房的常规活动中。在幕间休息时,三个人第一次有机会交谈。说了几句来来去去的话后,他们觉得他们在晚上相遇了。活动结束后,三个人仍然很开心地走到地铁站聊天。“尽管那天我们沿着不同的路线回家,但从那以后,我们三个人的心朝着同一个方向越来越近。”许小文在梨园青年团的网站上写道。

三个人像老朋友一样又见面了。他们开始频繁互动。从他们的表演经验,学习经验,到他们最喜欢的笑话,等等。,都成了三人拉近距离的话题。

马跃和李泽新,一个开朗的天津男孩,交流圈很广,一个24岁的南京女孩,在普拉特艺术学院学习数字媒体,同样喜欢扮演俞派老生。“我觉得老人很酷。我喜欢这个老人是因为我祖母的影响。”当被问及为什么,作为一个女孩,她喜欢扮演老人的角色,活泼开朗的李泽新说,她只是觉得老人的妆和衣服特别帅。

来自中国不同城市并在纽约攻读不同学位的三位年轻歌剧迷就是这样相遇的。他们对京剧的共同痴迷很快使他们成为谈论一切的好朋友。这三个穿越海洋的人也第一次在异国找到了归属感。

加入梨园学会创建青年团

梨园是中国古代剧团的另一个名字。顾名思义,纽约梨园协会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戏剧爱好者协会,总部设在纽约。多年来,京剧表演和交流使梨园学会闻名遐迩。喜欢传统戏剧的中国朋友肯定不会对梨园社感到陌生。

作为一个促进中国戏剧在海外发展的非营利组织,梨园协会经过多年不间断的表演和准备,已经扎根于纽约的世界文化舞台,并不断向中国社会传递传统戏剧理念和令人愉悦的戏剧表演。在江亚珍主席和朱启科主席的领导下,梨园学会成为纽约传统中国戏剧行业最活跃的社团之一。

马跃、李泽新和许小文,三个热爱传统戏剧的年轻人,自然是梨园社的“忠实粉丝”。只要时间允许,我们三个肯定会参加梨园俱乐部的大小活动。在梨园社举办的冬季文化交流节上,三位传统戏剧爱好者遇到了更多背景和爱好相似的外国学生。长期的互动接触不仅让每个人相互了解,也让他们成为可以在国外相互依赖的亲密朋友。

随着年轻京剧爱好者队伍的不断壮大,梨园青年团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

2012年初,在国家主席朱自克和财政部长余文辉的大力协助下,梨园青年团正式成立。马跃、李泽新、许小文和其他喜欢京剧的国际学生终于“组织起来”。

“共青团队伍的逐步壮大和众多的演出机会,离不开梨园社的大力支持。”谈到共青团成立以来的良好发展,马跃多次强调,梨园社的大平台给了共青团成长的机会。

纽约梨园青年团官方网站上写道:“纽约梨园青年团隶属于纽约州非营利艺术组织纽约梨园协会(new york Liyuan Society)。它的办公室位于纽约下城的金融中心。其成员都是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它的目的是在美国大学校园里推广京剧。”它明确指出了梨园社和梨园社共青团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找到“组织”我为京剧着迷

梨园学会青年团的成员来自中国不同的城市,在纽约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学习。如果他们不是因为内心的渴望而成为京剧迷,他们可能都在各自的学校忙于学业。最多,他们会在业余时间听自己最喜欢的笑话,哼两句。或者听说过纽约或周边地区的京剧表演,然后独自去欣赏。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交流感情和分享经验,同时获得著名京剧艺术家的个人指导和在舞台上表演的机会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一切让梨园社的团员们心存感激。

共青团成员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迅速建立了属于梨园俱乐部共青团的QQ群、人人主页和脸书主页。不久后,在纽约梨园学会的官方网站下,共青团也建立了自己的俱乐部主页,定期更新活动和表演的照片和视频。

目前,梨园共青团约有25名演员和幕后制作人。“这些人是我们组目前最稳定的人。基本上,他们参加团队的每一场演出和排练,当然还有定期的吃喝活动。”幽默的上校马跃不能停止谈论青年团的成员。当然,仍然有许多京剧爱好者一有时间就来参加活动和表演,但有些人毕业后离开了纽约,有些人因为工作繁忙而不能继续参加活动,这是值得理解的马跃说。

梨园社团的团员大多是“80后”和“90后”。虽然他们喜欢京剧,但许多人也喜欢其他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相声、古琴、太极、中国画、书法等。在他们看来,所有中国传统艺术相辅相成,相互启发。对他们来说,学习京剧对提高传统艺术是最直接的帮助

每个人都聚在一起开玩笑。

代表团团长马跃被共青团成员戏称为“最热情的京剧迷”。这位24岁的年轻人在纽约大学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来自天津,在来美国之前曾在天津南开大学学习。谈到他对京剧的着迷,马跃说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简而言之,他在大约12岁的时候和初中一年级开始喜欢京剧。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京剧可以成为他的娱乐。他喜欢在课余时间听几个笑话来减压。"我在初中做了三年盲人歌手。"后来马跃上了高中,并有幸向天津京剧大师程斌学习。在程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他坚持锻炼和提高嗓门等基本技能。与此同时,他在球场上跑来跑去,练习云手,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只有这样,他“终于进入了京剧的大门”。大学毕业后,在程斌的介绍下,我遇到了我现在的老师孙志宏。

梨园社团委成立后,除了彩排和大小演出的正式演出带来的乐趣外,对马跃来说,还有“与团员见面的快乐”。用马跃自己的话说,这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的聚会,给海外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当我们在一起时,我们聊天自娱,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我们都聚在一起,让生活成为一个笑话。在这种留学环境下,凝聚力更强。外国的人有时会感到极度孤独。这时,你可以交兴趣相同的朋友,也可以和别人交朋友。不,是一群和别人交朋友的朋友。这是一个神话。”

“90后”成为海外推广京剧的主力军

除了已经离开纽约的马跃和许小文之外,共青团演员李泽新和韩来如也是共青团的核心演员。

来自安徽的李泽新是一名24岁的京剧业余爱好者,擅长扮演余牌老生。目前,她正在布鲁克林普拉特艺术学院攻读互动媒体硕士学位。她喜欢戴一副黑框眼镜。乍一看,她有学者气质。当她第一次见面时,她无法把她面前的小女孩和老俞派联系起来。

“你好,我叫李泽新。哈哈,”看似安静害羞的李泽新会让你意识到她其实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她继续谈论她与京剧的关系:“我应该最受我母亲和祖母的影响。我妈妈是青衣人,也是我们家第一个登台表演的京剧迷。我奶奶和我都喜欢这位老人,因为他看起来很英俊,眉毛低垂,很有美感。”

李泽新的母亲在南京文化中心工作。除了在家唱歌,她还经常参加工人协会的京剧表演。李泽新从小就被家人抚养长大,她听着母亲在家挂着嗓子在舞台上表演。她的表演欲望也受到了刺激。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开始唱歌的时候,我是在小学六年级。我在家唱歌和玩耍。我妈妈没有批评我唱错了。我第一次敢给妈妈唱歌。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在大学里接受了家人和老师对歌剧的宽容。我没有遭受任何重大挫折。”

李泽新后来在上海渔排艺术研究员范石人和江苏戏剧学校程双春手下学习。她参加了在江苏南京举行的京剧比赛,并获得了许多奖项。“起初我跟着伴奏唱歌,后来我经常在提高后参加比赛。我参加了初中第二天在南京举行的京剧比赛。所有的参赛者都是不同年龄的。当时我获得了一等奖。”第一次获奖的经历极大地鼓舞了李泽新,增强了她热爱京剧和学习戏剧的决心。“从那以后,我知道我一生中与京剧有缘。我来到美国后,因为京剧,我交了很多好朋友。这绝对是一个额外的惊喜。”自加入梨园社团委以来,李泽新参加了团委的多次公开演出,包括五盆集、龚升、文昭关和投北。“不久前,我对法拉盛图书馆的演出感到非常紧张。虽然我在团体中有基础,但演出当天的观众都是老粉丝,所以我很担心做得不够好。在去唱歌剧的路上,我还有太多要学的。”李泽新谦虚地说。

刚满24岁的李泽新说,这是他获得硕士学位的最后一年。“未来是不确定的。”她开玩笑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京剧是我未来的职业。我应该坚持把它作为一种爱好,并且在唱歌剧时感到特别快乐。就这么简单。”

年轻学生用故事唱京剧

26岁的韩云如毕业于清华大学,来自青衣的梅校和程校。受祖母的影响,她深受京剧的影响。自央视戏剧频道推出以来,韩云如已经成为该频道的“大粉丝”。

“京剧不同于歌剧。京剧演员不仅需要练习歌唱技巧,还需要训练体质、声乐和表演。京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京剧是中国人的历史,也是他们生活的绘画史。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对京剧着迷。”韩云-儒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时加入了学校的京剧俱乐部。他在前辈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梅派青衣。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商业博士学位,自从来到美国后,她一直无法坚持京剧训练。由于忙于学业,韩云如两年来一直在练习糟糕的技能,但命运把她带进了梨园青年团。此后,韩云如参加了梨园青年团的许多演出。她说,当马跃第一次告诉她“表演”的想法时,她的心仍然“怦怦直跳”。“虽然马跃和李泽新比我年轻,但他们在表演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当我第一次知道表演时,我非常紧张。与此同时,仅仅依靠少数年轻人的力量很难有一场演出。碰巧共青团有梨园社这样强大的支持,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给我们指导。所有这些都使青年团有可能继续开展工作。”韩云儒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梨园社共青团的感激之情。她很幸运能在海外找到这样一群热爱京剧的朋友,在演出中相互交流、学习,并得到梨园学会众多前辈的指导。

除了马跃、韩云如和李泽新,梨园学会青年团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值得分享的京剧故事,如张继生,西奈山医院博士后研究员,康彬迪,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兼青年团副团长,郭银生,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生,新泽西精算分析师薛天禄,以及高远,纽约大学亚美法学院访问学者。

薛亚萍为梨园社青年团成员授课 

京剧大师薛亚萍(中间第三排左起)给梨园社团委成员讲课。图中,李泽新在第一排的第三个左边,韩云-茹在第二个右边,马跃在最后一排的第二个左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