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小马厉安良”赢得市场声誉双丰收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25:50

作品分类:市场  取得  京剧  教学  学生  剧目  《少年马连良》  我们  

京剧《少年马连良》 

京剧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最初制作的京剧《小马厉安良》于2012年10月首演后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并得到了热烈的反馈。在学校演出后,他受邀参加了在北京长安大剧院举行的全国优秀剧目演出,这次演出吸引了来自北京、台湾、新疆甚至法国的表演者的注意。由于京剧的创新流派、教学与表演相结合的表演模式以及罕见的市场反响,吸引了媒体的关注,甚至引发了微博上的热议,引发了“青春京剧热”。

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创新主题

“我们以前与法国戏剧导演和表演代理萨默合作过。他们创造了一个厨房模型,将京剧课堂内容搬上舞台,即我们在欧洲商演的京剧第一课和《水浒传》。我们的创新思维一部分来自于此,另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创新意识,我们一直想让京剧在传承上更强大,在市场上更流畅。”陈辰,一位来自京剧和青衣分校的专业老师,负责戏剧《小马厉安良》的推广。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在世界上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影响,是引进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来,随着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京剧艺术与当代人之间的审美距离逐渐增大,观众急剧减少,有影响力的戏剧寥寥无几。如何更好地培养京剧人才,创作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剧,实现京剧的振兴,已成为每一所京剧专业院校面临的课题。

从2010年开始,北戏京剧部开始创作原创教学剧《小马厉安良》,探索京剧人才教学和培养的新方法。从创作意图出发,相关人员精心构思和创新设计。中间,手稿经过18次修改后,文件材料于2012年7月整合,排练于8月开始。经过精心的歌唱设计、表演设计、舞蹈设计、音乐练习等具体环节,整出戏的教学和排练于去年10月完成,并于10月26日首映。

这出戏是根据马厉安良的青年发展阶段改编的,马是北戏的第二任老校长,也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剧本《儿童扮演儿童》(children play children),符合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说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剧本。厉安良是京剧长河中的一颗明珠。作为《四要素》和梅兰芳的领军人物,它也是京剧在中国的标志性代表。然而,那一年他在技术班学习的坎坷经历从未向任何人展示过。《年轻的厉安良》主要展示了马厉安良年轻时告别家人,进入Xi连城技术班努力学习艺术,最终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经历。它描绘了一个简单、进步、温柔、真诚、勤奋的京剧少年形象。

北戏的主要老师第一次大胆尝试利用舞台把老京剧作为“常规课”来呈现。通过真正的“学生当学生,教师当教师”的模式,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在登台之前得到了精心的安排和安排。该剧的亮点,如激情洋溢的“重返课堂规则”和“腿部训练”,整齐有序地反映了京剧演员的积极特点,“练习私艺”和“在梨园墓地大喊”显示了京剧传承的规律和艰辛,“为钱而战”的学生显示了幼儿的兴趣和尊重老师和教学的品质。在体裁设计方面,北戏还巧妙地融合了一些传统戏剧的优秀素材。剧情中反复排练的坎罗吉和马·厉安良著名作品《借东风》中的诸葛亮都采用了将古代戏曲嵌入现代戏曲的方式,在现代戏曲舞台上呈现传统曲调和咏叹调,给人以新颖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感受。

不同于传统剧目,其表演套路基本固定。在原创剧目《小马厉安良》的创作和教学中,教师需要先体验剧情和角色,然后再传授给学生,这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京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扮演儿童角色不仅考验了他们的京剧基本功,也提高了他们继承京剧的艰辛和责任感,适应了国家培养新型京剧人才的需要。

2012年10月首映后,《青春京剧》在

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得到了热烈的市场反馈。在学校演出四场后,他应邀参加了在长安大剧院举行的全国优秀剧目演出。他受到各地观众的喜爱,并受到传统媒体的关注。此外,他还在微博上引发了“青春京剧热”。尽管是以舞台剧的形式,《小马厉安良》仍被媒体称为“根深蒂固的京剧”。一些专家认为,把京剧种子植入孩子们的心中是一件有无限价值的事情。

根据北戏导演刘东的说法,今年他们邀请专家重新调整一些场景,重新设计角色模型。该剧将于今年6月1日在他们自己的“儿童剧院”再次上演。与此同时,过去每年都来北方歌剧院的法国导演萨默(Somel)也拿走了该剧的光盘资料,希望能将该剧推向西方市场。台湾新剧团和复兴戏剧学校也看过这部戏,国内巡演也在考虑之中,但所有市场的运作都要根据教学情况来安排。

“这部戏的主要制作目的是培养学生,更好地挖掘京剧文化,鼓励学生坚持艺术道路。然而,它也考虑到戏剧学校学生课堂的延伸作用。为了让学生和教师有机会在更广阔的市场上锻炼,还将安排外部促销。但是,由于主要阵容由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组成,一切都将按照正常的教学秩序来考虑。”刘东说。

“当我们在长安大剧院演出时,上座率约为80%,这在歌剧表演中是罕见的。歌剧市场本身相对较小,与年龄相关的戏剧的成功甚至更少。我们不仅成功地测试了市场,还将京剧的过程和精神融入其中。情节中有很多感人的细节,非常适合关注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李洪斌主任说道。

京剧需要再走几步才能继承

京剧自1952年创立以来已有60年的历史。它已经从单一的歌剧专业发展到许多专业,如歌剧、音乐、舞蹈、艺术设计、电影和电视表演。京剧是第一个成立的专业,著名的艺术家如郝陈寿、马厉安良、邱荣盛、侯席瑞和王绍楼都在这里任教。2002年北戏升格为高等院校后,学校制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据报道,目前该校教师普遍较年轻。贝西明白教学来自实践。对教师实行“双师型”管理,允许教师参与市场演出,支持教师职称和演员职称的双重选择。

在市场推广和创新传承方面,近年来最轰动的表演是京剧第一课。该剧由法国导演兼制片人萨默(Somel)制作后,于2004年在巴黎首次亮相,随后三年在欧洲各地上演了100场演出,震惊了欧洲,整个过程几乎达到了100%的出席率。它还被称赞为“取得了外交活动无法取得的效果”。

与传统京剧只向观众展示现有剧目不同,京剧第一课通过向观众展示京剧在戏曲学校的日常学习过程,向观众介绍了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和文化。戏剧学校的几十名学生参加了一系列武术运动。教学中摘录了《定军山》、《停车》、《李悝jy下山》、《宋武店铺》、《醉妃》等,浓缩了旧派、吴丹、华联、吴胜、青衣的特色。《三叉戟》、《偷鸡行动》等片段充满幽默元素,令外国观众深感震惊。另一方面,《水浒传》以梁山英雄的故事为主线,以戏曲学校的教学生活为贯穿线索,相互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京剧演员的道家精神。用制片人萨默的话来说,就是给外国人一把打开中国传统艺术秘密通道的“金钥匙”,

《京剧第一课》和《水浒传》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获得了无数戏剧奖项,但它们都是中外合作的艺术创作作品,而《小马厉安良》则是京剧成立60年来第一部独立完成的原创儿童京剧。在多年的市场实践中,北戏学派也意识到京剧的创新方法和紧迫性。”专业院校普遍采用教学与表演相结合的模式,国家戏剧学校全年安排新剧。然而,像《年轻的厉安良》这样在市场上获得良好声誉的戏剧并不多。与南方相比,北京的戏剧产业更传统,规则更多,也更难突破。我们期待着今后在这一稳步发展和进步方面的更多尝试。”陈辰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