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京剧梅派的文化变迁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17:24

作品分类:文化  京剧  艺术  梅派  梅兰  就是  没有  一个  自然  传统  

梅派艺术是中国古典传统在舞台上歌舞的最典型表现,这正是梅兰芳艺术成就所在。因此,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体系是京剧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不仅仅是因为梅兰芳的梨园地位和国际影响。什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本土文化本质的集中表现”(“慈海”),其中“固有”、“本质”和“集中”是标准,不容忽视。

梅派艺术是最“温和”的。目前,有些人误解了“中庸之道”,好像“中庸”是保守的,即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但那些呼唤创新和进步的人往往会走上他们过去尝试过但失败过的老路。真正的创新和进步是梅兰芳“不变形态,循序渐进”的理念,以表达新的内涵、新的文明和新的内容。这是创新。然而,有必要保留成熟完善的形式、程序和魅力。最好的办法是让它相对永久。这不能被视为一种不动的行为。

“中庸”可以用另一个词来定义,那就是“恰到好处”。古人把美描述为:“一点太长,一点太短;粉末太白,朱建国太红”。这是“恰到好处”和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境界。用美派艺术特征来描述它被称为“和平与自然”。梅不像商那么高远,不像程那么多愁善感,不像荀那么温柔甜美,不像张那么张扬。有人评论说梅派最大的特点是“不”的特点。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艺术特征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这种“和平与自然”是最有价值、最接近传统人文美学的美。所谓“太极”、“无极”是梅派博大精深的艺术。

在谈到梅派艺术的文化特征时,我们首先触及其创始人梅兰芳的文化性格。梅兰芳作为人和艺术家的一生一直在追求两个词:“谨慎”。他的性格外柔内刚,他的生活外圆内方。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蕴含着坚韧执着的心。“谨慎”的平衡成为他成名后最娴熟和自然的反应。这是他的天赋,也是他多年训练的结果。"他永远不会把“温柔”表现为“懦弱”,把“坚定”表现为“易怒”. "换句话说,最大的困难在于控制,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屑于能够认识男性和留住女性,为了这种“判断力”,这种“正义”,这种“和平与自然”。这就是大师所做的。

看似无所事事,实际上却是无所事事。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汉字文化。一盒接一盒,然后写下你的自由。那些视艺术项目和规范为枷锁的人只能显示出他们自身技能的浅薄和苍白。做任何事都没有限制,事实上,它真的什么也没做。杨小楼被称为“武术大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已经意识到了“武术歌唱”的价值。完整的舞台比翻跟斗好。这是“技能”,而不是“技能”。他把角色演得很小,技巧也很肤浅。没有深厚的“武术”基础,你就不会想我“写作”的力量和张力。这时,杨小楼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隐士。他放下锋利的剑,拿起一根柳枝,笑着对大声叫嚷的武术家说:“来试试?”

梅派的艺术看起来宏伟,但仍然精致,只有他精致的雕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伟大但笨拙。梅兰芳集形体、技巧、步态、眼睛和表情于一体,集吟诵和歌唱于一体。无论在哪里,它看起来都自然而光滑、清晰、圆润而完美。这种有机的结合依赖于梅派本身的宽容和中立。梅兰芳成为梅兰芳的原因在于他对中国传统美学原则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与朋友们对古典美的追求和探索。表面上平淡无奇,但实际上深沉、高贵而优雅,但微妙而优雅。

梅兰芳的艺术是几乎所有后期舞台艺术变革的源泉,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独特创作的舞台艺术家,包括秋艳、言慧珠、张君秋和杜近芳。梅派学校本身的生命力也非常强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平和自然”的非个性化特征。没有人为,没有幻想,没有奇怪的声音和危险的声音,它是公正和和平的,无忧无虑和深刻的。

梅兰芳不能作为一个个体被复制,但是梅派艺术可以而且应该被继承。遗憾的是,由于“梅子时代”的结束和政治运动造成的文化鸿沟,从业者和欣赏者都有些偏离了对梅子艺术的整体理解,直接反映了具体的技术环节。举例来说,展示梅派的宽广,就是用一种直截了当而肤浅的方式来表达舞台上服装的华丽,舞蹈的华丽,场景的铺张,员工的膨胀和情节的复杂。在描述大唐妃子“醉态”的新理念时,编辑甚至可以说:“为了衬托交响乐,增强音乐的感染力,让杨玉环与宇宙对话”。这显示了他的创造性思维。完善《洛神》的情节没有错。但是,嘈杂而直白的政治斗争场面和台湾人物色彩鲜艳的服装会不会削弱“三曹”和甄士丹之间的情感纠葛呢?从而冲淡“洛神”原有的诗意?也许梅兰芳的《洛神》情节不完整,但在情感描写和诗意意蕴上都是完整的,更不用说那些已经成熟细腻的演唱风格了。经过重新编辑,似乎“形式”已经完善,但“上帝”已经丢失。我不知道如何体现导演所说的“继承了曹福、古画和美剧的意境”。例如,经过几代艺术家的探索,将梅派的男性丹音转化为昆丹音的艺术追求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梅派的大多数后代在音质上已经远远超越了梅兰芳。把男声变成女声当然是正确的,而不是模仿前辈。然而,梅派的歌声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舒缓、柔和、轻盈和多彩。新戏中有些东西与“自然和平”背道而驰,甚至唱歌也与梅云背道而驰。

当这些变化成为主流和趋势。其结果必然是梅派艺术风格的变异。今天,当传统环境丧失时,这种变化恐怕不是“与时俱进”的预期发展。很难像程学和张学那样成为一个独立而系统的分支。相反,艺术从“中等”退化为“部分”,从“积极”退化为“邪恶”。遗憾的是梅子馅饼没有“梅子味”。

当美派在中国不再代表“古典美”,而是奉承“时尚美”甚至“娱乐习俗”时。我们知道梅兰芳艺术体系所代表的京剧精神已经很薄弱了。梅派的文化变迁不仅记录了京剧的盛衰,也象征着民族对传统认知的漠视。从长远来看,我们可能仍然在表演传统戏剧,用黄色调唱歌。然而,它的文化精神和精神无疑会逐渐消失。

也许京剧演员正在努力工作,梅兰芳的名字仍在被提及。因为他是一个象征,我希望这个伟大的象征不会慢慢变成仅仅是一个象征。

京剧可以成为一门“少数”艺术,但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不应该是中国千年文化精神从其传统模式中传承下来的“少数”。振兴它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

京剧梅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