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为什么新的京剧票房如此受欢迎?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15:29

作品分类:如此  火爆  为何  票房  京剧  观众  伍子胥  传统  意识  艺术  

上周末的两夜逸夫舞台,上海京剧的新历史京剧《春秋两乐》在这里首映。"有票的空缺吗?"已经是晚上7点了,还有15分钟就要离开会场了,观众不得不买票。进入剧院,几乎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了。记者从上海京剧剧院了解到,除了少数工作票和企业订单,“绝大多数票都是从票房一张一张地拿走的,而且速度非常快”。

上海京剧剧院对一部新京剧如此热烈的反响也有些惊讶。是因为对传统艺术的欣赏逐渐成为时尚,看京剧不再是老观众和资深持票人的专利,还是因为新戏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新朋友进入剧场?春秋二旭的受欢迎程度值得思考。

“问题意识”满足当代美学

文化评论员林谷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多次提到当代舞台歌剧艺术的“问题意识”。歌剧作为中国历史上普通人的艺术,曾经是社会启蒙的重要载体。社会需要稳定的价值观。观众在传统戏剧中看到了忠诚、孝顺和正义。从京剧回归形式的本质来看,京剧当然是有价值和独特的。然而,所有的艺术都必须与时代保持一致。如果时间和空间改变了,生活就不一样了,你必须调整。有了这样的背景,你的“问题意识”在哪里?如果一部新京剧本身的“问题意识”不强,观众在角色中找不到强有力的对应,就很难吸引每天上网、重温朋友圈、看美国电视剧的观众进入影院。从《春秋两乐》的故事背景可以看出,去北京原本是直接面向当代观众的。

伍子胥逃脱不公和复仇的故事为老戏迷所熟知,但说到《春秋》,却是彻底的颠覆。除了让历史上非常模糊的沈鲍旭形象充满个人魅力地出现在舞台上,传统戏剧中的悲剧英雄伍子胥也变成了一个“嗜血的哈姆雷特”,并转向了英雄的反面。

从过去两天观众的反应来看,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观众对英雄的这种颠覆性解释甚至比创造者更容易接受。首播后反复放映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观点认为伍子胥在沈鲍旭的反复劝说下,仍然坚持“家庭仇恨大于民族仇恨”的偏见,这似乎没有足够的心理基础。有些人想知道“为什么复仇如此强大”;沈鲍旭人物的魅力是显而易见的。只有“为什么他能立即放下对19年不公正监禁的怨恨,为国家做出贡献”,并感到“所做的报道太少”...也许许多人不是京剧的老观众,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进入剧院。然而,很明显,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黑白,而是需要挖掘人物心理基础的合理性和深度。

虽然有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旦一部新戏对“问题意识”的质疑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观众就会立即做出反应。“两个专业”的流行与其“颠覆”密不可分。

美丽的歌声滋养年轻的歌迷

记者注意到,在近三个小时的表演中,观众没有为安平和傅希如的精彩表演鼓掌。

《美丽的歌唱》仍然是一部优秀电视剧的“核心竞争力”,而《二旭》试图突破,它也没有忽视这一基础——虽然在行业中也出现了彻底的“跨界”,这使得《伍子胥》在传统戏剧中从古老走向丰富多彩。咏叹调的设计是针对花脸老人的歌唱表演——剧中,在第二、第四幕,西皮的“现在的人”和反黄儿的“回忆过去”二重唱,表现伍子胥和沈鲍旭相遇和分手时的心情,由安平和傅希如共同表演。这首二重唱展现了人物各自的立场和心理,不仅旋律优美,而且魅力无穷。在戏的结尾,一种不同于传统京剧的咏叹调格式更像是反黄儿慢原板的新诗,这也是相当特殊的。伍子胥独唱“走了,走了,鲍什他走了……”试图以当代舞台美学的方式强化人物的荒凉,这在传统戏曲舞台上是罕见的。

在采访中,尚静还表示,剧院长期坚持观众培养和自觉互动可能是“两个徐”流行的原因之一——演出前,主要创作者分别进入复旦、同济和华东科技。剧院还有意识地举办了一些白领沙龙式的活动,以及新媒体视频采访和微博微信平台互动,也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傅希如、蓝天等80后一直坚持“京昆追随我”这样的白领阶层,多年来培养了大量京剧粉丝和年轻观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