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南开大学“京剧沙龙”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11:31

作品分类:沙龙  京剧  大学  艺术  作者  有的  十五  业余  魅力  他们  

十五年前,南开大学成立了民间自发的“京剧沙龙”。它的大多数成员是大学和其他姐妹学院的教师,以及从舞台上退休的专业演员。每个人都定期聚在一起交流对京剧的感受和认识。十五年后,一直热衷于沙龙联络事务的吴大徵教授带来了他编辑的《迷人的词京剧》,这是沙龙六位成员所写的京剧文章的集锦。让我先看看。读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书的标题上的前四个字。京剧艺术是“迷人的”。否则,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和执着的知心朋友坚持要在春天和秋天见面和讨论呢?在过去的15年里,沙龙的一些成员已经从老年步入老年,而另一些成员已经从中年步入老年。手稿作者的平均年龄是76岁,最老的是80岁以上。可以说,岁月与京剧齐头并进。

京剧作为一门传统的民族艺术,经历了近200年的沉浮,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无限的魅力。京剧博大精深,雅俗共赏。它的爱好者处于不同的层次,他们的爱好也不同。他们中的一些人纯粹是对欣赏感兴趣,并在世界各地组成粉丝团体。他们中的一些人进一步学习唱歌、阅读、做和跳舞,直到他们进入舞台。他们体验音乐,成为业余表演者。其他人探索京剧艺术的奥秘,关注它的继承和发展,并在观看过程中评估舞台长度。他们是业余研究者和批评家。

《迷人的词京剧》的作者属于后者。他们本身就是专门研究科学或技术,或者文学和历史的知识分子。由于他们的共同兴趣,他们在业余时间一起讨论京剧相关的话题。手稿是他们多年来观看戏剧、交流和思考的经历。虽然文章的角度和长度不同,但它们被编成了书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在整体内容上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一个是世博会。现在“谈论京剧”,老年人有独特的经验优势。他们有幸目睹并感受到了代表京剧艺术最高水平的高级大师和艺术家的舞台风采,京剧艺术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可再生的话语资本。例如,作者吴大徵年轻时是由家人抚养长大的。1956年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他从观看李邵淳的京剧开始与京剧“结下不解之缘”。他作为老观众的资历还不算太早,但他甚至看了十年的戏剧,包括《四大丹麦人》、《四大徐升》和《明静侯席瑞、邱荣盛和袁世海》。侯耀文在他的代表性漫画系列中的出色表现让他“傻了好几天”。另一位老作家潘克明早年在南方看过许多唐·云升、周·方鑫、黄桂秋、言慧珠和唐·凌志的好剧本。一些戏剧和独特的流派已经消失,现在看不见了。作者看了许多优秀的戏剧,学习和记忆了它们,回忆了它们,记录了历史的精彩瞬间,也成为他们认识和关注京剧的重要参考。

第二是寻求真理。知识分子总是有勤奋思考和寻找源头的习惯。作者从爱出发关心京剧,通过广泛的阅读对京剧进行识别和比较,从感性认识深化到理论研究。书中最长的一本书,吴大徵的《我与京剧不解》,是基于戏剧的早期经验和对京剧艺术现状的关注,论述了京剧的本质属性——写意、艺术特征和京剧的文化内涵。由于个人情感和焦虑意识的融合,它能激发人们正视和认识京剧的艺术规律。其他作者的文章,包括多年积累的论文,如戏剧印象、表演艺术评论和某些艺术现象的辨析,以及科学研究论文,如京剧韵文、押韵音、某一行不同流派的比较、京剧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共鸣应用等。,非常专业,体现了高度严肃和严格的学术精神。

3直言不讳。清晰坦率的观点是手稿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无论是对戏剧圈的一些问题的反对和担忧,还是对演员和剧目创作的赞扬或批评,都没有修辞或借口。相反,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对著名艺术家来说,当谈论他们的长度时,也可以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艺术问题一直被分成不同的观点。你可能不同意其中的一些,但你能感觉到演讲者的坦率。这可能是当前的职业圈。缺乏真正的批评所要求的独立意识和批评家的冷漠让人们想起萨伊德说过的话:“业余知识分子是最好的。”应该是指业余爱好者保持不受职业束缚的各种顾忌自由。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奇葩。各方面的关心和参与是一种财富和支持,显示了京剧艺术的魅力,也是她生活和希望的地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