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王蓉蓉:在通往传统歌剧的路上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09:02

作品分类:发扬  传统文化  戏曲  路上  王蓉蓉  京剧  他们  记者  青年  

中新网3月2日电(记者廖舒曼)“中国戏曲百花齐放,陕西有秦腔,四川有川剧,戏曲的特点因地而异。他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虽然现在有很多地方小剧团,但人才匮乏,实力薄弱,急需保护和传承。”著名京剧大师、京剧团团长王蓉蓉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传统戏曲传承的关切。

从少年时代因京剧电影《布谷鸟山》而决心走上歌剧之路,到16岁时,他独自去北京申请中国戏剧学院。21岁时,他勇敢地挑战新创作的戏剧《蔡文姬》和《杜十娘》,33岁时,他获得了中国戏剧第11届梅花奖,王蓉蓉在严寒酷暑中始终坚持戏剧梦想。

现年中年的王蓉蓉不仅是京剧团团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四合一”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而且从2003年至今还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许多保护中国传统戏剧的议案。

京剧张派名家王蓉蓉 

著名京剧艺术家王蓉蓉接受了中国青年网的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童亮照片

京剧大师几乎错过了京剧

王蓉蓉于1961年4月出生于辽宁鞍山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工程师。当谈到她是如何迷恋京剧时,王蓉蓉告诉记者,当她12、3岁时,京剧电影《布谷鸟山》风靡全国,剧中女主角柯祥的表演更令她着迷。“那部电影我连续看了四遍,我特别喜欢,那是一种狂热追逐明星的感觉。”

那时,没有电视或电脑,王蓉蓉跟着家里的一台小收音机学习如何唱样板戏。她一有空就听24小时的节目,从头到尾清楚地背诵所有的剧本,一个字或一个音符都不记得了。

王蓉蓉不像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家,他们来自一个家庭,从小就接触到他们。即使当她开始随着收音机里的歌剧节目哼唱时,她的家人仍然觉得“太吵了”。

后来,痴迷歌剧的王蓉蓉想进入中国戏剧学院。“当时,家里的生活条件很普通,父母的工资很低。他们不同意我的考试。"

就在王蓉蓉和家人陷入僵局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当时,王蓉蓉的父亲正在上海治病,他遇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童香玲。在见到王蓉蓉之后,童香玲夫妇甚至称赞了荣蓉的好嗓子和京剧天赋,说服王蓉蓉的父亲让她在京剧中表演。

这样的劝说导致王蓉蓉的父母最终同意16岁的王蓉蓉应该去北京参加艺术学院的全国入学考试。最后,她被中国戏曲学院录取了。这个国家只有20个像她一样幸运的人。

京剧张派名家王蓉蓉 

王蓉蓉的剧照。我提供图纸。

冬季训练,夏季39人,青年3人,为歌剧流汗

17岁时,他被中国戏曲学院录取。因为他的身体已经“成形”,王蓉蓉必须从一开始就练习他的基本技能。她告诉记者,戏剧学院的一般入学年龄是6到7岁,练习腰肢技能。"我身体又硬又高,很难练习。"

那时,王蓉蓉根本没有基础,就像一张白纸,除非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花掉,否则就不能被落下。在夏冬两季,王蓉蓉的大学生活基本上是宿舍、训练室和教室的三合一生活。

四年后,王蓉蓉进入北京歌剧院工作。排练戏剧的艰苦工作是她年轻时的全部记忆。"下班后,大量的演出需要特别的舞台剧,需要重新编写和编排。"

除了在业余时间排练,王蓉蓉还去剧院学习经验。如果她不明白,她回到学校向老师征求意见。她还敢于挑战新创作的戏剧《蔡文姬》和《杜十娘》。

“当主演戏剧《蔡文姬》时,需要大约40天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的安排,如排练、背唱、编舞、演员协调等,包括音乐、锣鼓、舞台设计等。要在40天内完成这么大的一出戏是非常困难的。”在那段时间里,王蓉蓉在早上、中午和晚上不停地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休息,甚至“没有时间生病”。

“白天排练,晚上回家,我的脑海里仍在想着记忆单词,直到晚上一两点钟。我对这样的排练印象深刻。”年轻人的汗水为王蓉蓉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33岁的王蓉蓉获得第1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逐渐成长为著名的京剧大师。

京剧张派名家王蓉蓉 

王蓉蓉的剧照。我提供图纸。

这种选择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弘扬传统文化。

“这个职业很难,但既然我选择了它,我就必须承认并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奉献精神。”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变得越来越娱乐化和商业化。年轻的京剧演员面临各种诱惑,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王蓉蓉对此深感担忧。

“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前提下,个人的贡献可能与回报不成正比,这需要更大的毅力和忍受孤独。”王蓉蓉希望年轻演员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

“不仅是年轻演员,而且许多年轻人都拒绝接受京剧作为商业化影响下的传统艺术。他们生活节奏很快,无法欣赏京剧的慢节奏。”王蓉蓉说,这一现象给现阶段京剧的文化传承造成了很大障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蓉蓉提出了许多保护地方戏曲的建议。保护多样化的地方戏和培养地方小剧团的人才一直是她关注的焦点。

「政府部门应投入部分精力,为这些本地小剧团提供帮助和支援,以确保演职人员的生活和解决他们的忧虑。这样,他们就可以将100%的精力投入到表演中。”王蓉蓉说,“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也应该给他们空间,即使是一小块广告,写一点评论,这也会给他们支持。地方戏是中国文化的宝贵组成部分。如果一些歌剧丢了,那将是一个遗憾。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保存它们并传递下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