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上海京剧院“甲子评论系列演出”60年戏曲传承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08:33

作品分类:戏曲  演出  系列  京剧  剧院  舞台  传统  艺术  文化  现代  

上海京剧院甲子回眸系列演出 

邵玲,本报首席记者

昨晚,一场由20部话剧和24首咏叹调组成的现代新剧音乐会在天坛一府舞台上演,拉开了上海京剧院“甲子评论系列”的序幕。60年的歌剧传统将在接下来的9个月里以各种方式集中展示。

1955年3月24日,上海京剧院在原华东实验剧院京剧团、上海人民京剧团和新民京剧院合并的基础上成立。第一任总统是周方鑫。在甲子,上海京剧剧院以其剧目和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勾勒出了上海京剧文化的发展轮廓,将上海文化的基因注入到京剧尊重传统和激活传统的传承中;此外,贾子的艺术实践证明,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坚持传统戏曲美学的精髓

在歌剧艺术60年的沉浮中,上海京剧剧院并没有放弃对传统戏曲美学本质的坚持。在业内许多人看来,这是当代歌剧发展的一项重要文化战略。

先唱歌、阅读和玩耍。在昨晚的演唱会上,许多歌迷对年轻的美派演员田辉演唱的《裁判席》的节选感到惊喜。《审视椅子》是一部现代戏剧,诞生于1964年,由著名美派艺术家李炳淑主演。该剧体现了上海京剧院对回归京剧本体和演唱风格精致化的追求——用传统的黄儿唱法塑造深沉细腻的人物形象,充分发挥了梅派在演唱风格上的优势。因此,尽管这是一部小戏,但它一直受到歌剧迷的喜爱。音乐会上的“红木椅”黄儿慢板是乐迷们熟悉的选择。

展现京剧艺术纯美的最极端的例子是由陈少云和石弘毅主演的新编剧《灵猫换太子》。这部戏的前身是20世纪上半叶京剧舞台上的一系列同名舞台剧。这是揭露法庭秘密的花招。江湖冲突也有很多阴谋。虽然它不仅受欢迎,也受到文化界人士的质疑。没人想到,20世纪90年代,上海京剧剧院又重新拾起了这个主题,在其创作中抛开了原有的宫廷之战,取而代之的是聚焦于善恶之战,刻意刻画小人物的人性和善良,成为了一部像《赵氏孤儿》一样的作品。改编后的《狸猫换太子》以环环相扣的情节充分展现了南方京剧的特色,特别强调演员在演唱、阅读和演奏上的全方位表现。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学会教授傅晋(Fu Jin)评论了这部作品的价值:“当上海京剧剧院重新诠释它时,我们直观地认识到京剧博大精深的传统,进一步认识到当代文化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深厚联系。如果京剧有义务为当代传统文化的生存做出创造性贡献,那就是提供更多这样的作品。”

适应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在强调继承的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歌剧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歌剧不仅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现代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如何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激发当代社会的共同共鸣,是新时期歌剧能否得到尊重的关键。事实上,这也是周方鑫的艺术理念,最终成为上海京剧院的精神生命线。

昨晚“贞观大赛”的终曲赢得了观众长久的掌声。一方面,是因为汤常戎的出现,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粉丝对这部戏的整体认可。该剧于1999年首演,大胆尝试了表演风格的创新,丰富了京剧的舞台语言,满足了当时观众对戏剧表演的审美期待。例如,在《金色宫殿》的场景中,魏徵建议李世民,舞台编排第一次打破了京剧舞台上的对称原则,将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们放在舞台的一边,魏徵放在舞台的另一边,形象地展示了魏徵的孤独。由此产生的舞台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京剧的现代形式除了引入现代舞台语言之外,还体现了现代文化精神。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新时期上海京剧院的标志性作品——《曹操与杨修》。今天的人们已经可以同意中国戏曲协会副主席龚鹤德的观点,“这是京剧体现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个强有力的例子。”众所周知,当尚常戎拿着这个剧本时,他敲开了上海京剧剧院的门,认识了上海。

上海京剧院导演单跃进告诉记者,曹操从未缺席所谓的无休止的三国歌剧。因此,如果不了解当时文学艺术的变化,就会认为“曹操和杨修”不是“戏剧”,而只是“N+1曹操”。可以说,长期以来,歌剧创作在人文思维和审美深度上落后于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上海京剧院以独特的眼光选择了曹操和杨修。业内人士认为,这一选择背后的原因是,上海京剧院将周方鑫的艺术精神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舞台,古典与现代并存,相互竞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