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期待梨园的又一个春天——苍南京剧团兴衰纪实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6:01:04

作品分类:纪实  京剧  剧团  平阳  温州  苍南京  戏剧  演出  团长  成立  

1982年,平阳京剧团由苍南县文化局管理,更名为苍南京剧团。

1986年,苍南京剧团正式解散,剧团正式解散。

京剧剧团解散后,苍南于1988年成立了一个戏剧协会,主要由京剧演员组成,成员超过100人。

2015年12月,原平阳京剧团成员积极准备重振苍南京剧团的旗帜,成立私营苍南京剧团。

曹妙淼

苍南是1981年从平阳分离出来的一个新成立的县,有着悠久的戏剧历史。

温州是南方戏剧的发源地,平阳的戏剧活动早在清代就相对活跃。清朝干燥繁荣时,张吴起的《船调渔歌》说:“孩子们唇吻叶公商人,学昆山和益阳。看鲍老、跳舞、炫耀,不一定要设宴。”这是平阳戏剧最早的书面记录。江南民俗的佳作。每年秋天,晚稻收获后,剧团将在农闲季节开始演出。直到来年春耕,各剧团将轮流演出。根据林勇对清代诗人苗温岚《兰泉诗》(钱Ku的晚春童话剧观)的编校,“钱Ku的童话剧是清明节中最好的”。然而,“瑞安造就人才,平阳造就演员”这句俗语反映了当时平阳戏剧的鼎盛时期。

一、京剧团的引进和崛起

光绪二十年左右(1894年),京剧传入温州,当时被称为“新戏”。京剧在温州突然兴起。根据刘绍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日记,全县有15个著名剧团,如平舆、玉莲和新瑞昌。一个县有15个剧团,显示了当时戏剧的繁荣。

1914年,温州成立了“武术平台”培训班,这是继1905年在北京成立的第一个培训班“傅连成”之后,中国第二个京剧培训班。

1916年,瑞安和陈武创办了“秦娱乐俱乐部”,招收大量年轻学生。这是一个既演奏京剧又演奏地方戏的俱乐部。1918年,平阳成立了“戏剧改良会”,后来被称为“文明舞台”。创始人是平阳著名中医朱晓婷。他招募了30多名12岁的孩子,并从北京聘请京剧老师授课。一群新的京剧明星出现了。1919年,瑞安人张飞在《杜袁茵戏剧观的故事》中写道:“这门课是一个“文明的舞台”,所有这些都是为13-14岁的孩子准备的练习。以著名但不隐的眼光,今晚竟然到了花园。《边梁图》、《翠屏山》、《泗州城》、《李陵碑》等七部戏,都以极其优雅的方式绘就,挥拳方便,姿态生动。与“武术舞台”肖丹相比,它们与普通的武术舞台有很大的不同,应该被人们所称呼。

与此同时,乐清人南静秋创立了“女演员戏剧协会”。张甄嬛的《都袁茵官居记》记载了民国八年“盖昆凌以一千多年来前所未有的方式行事”。这也让人大开眼界。”这为后来男女的共同表演奠定了基础。

1931年,“武术平台”的小提琴手张尤美带头组建了“金夫联”京剧团。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京剧演员陆续返回。著名演员包括张春来、范静波、陈哈哈等。最常上演的戏剧包括《看罗吉》、《捉鱼杀家》、《追韩信》、《开车过程中》、《红梅亭》和《查法官》。

总之,在这一时期,剧团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有的时期,京剧一度兴盛。在此期间,所有乡镇都将在“集市”期间演出。尤其是在冬季和早春,在淡季,乡村演出尤其频繁。根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的统计,全县有366个阶段。此外,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剧团,也有许多当时成名的著名剧团,如玉、武术团、钢琴娱乐团、初中、五星、金夫莲等。“文明舞台”、“温州武术团”和“钢琴娱乐团”在温州地区更被称为京剧的“三丁甲”。京剧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一种流行的歌剧。当时,平阳著名的京剧演员包括小丑陈哈哈和老生王郭婷。

不幸的是,尽管这一时期有许多戏剧俱乐部,但它们都是非政府组织,没有明确的会面或分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剧团、京剧团和越剧相继成立,戏剧才走上了更加正规的道路。

第二,从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到1978年的曲折发展时期,这短短的40年对平阳京剧团来说是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
抗战以来,文明舞台被解散,一些演员被调到北京班,如《金夫联袂》、《大三清》。
为了宣传抗日战争,游包书先生与北京票号、陈舒悦等人一起成立了“平阳复兴京剧团”,演出老舍写的《英雄地图》等戏剧,并于20世纪40年代初被取缔。
解放后,戏剧行业获得了新的活力。成立于1945年2月的“2002京剧团”更名为“金夫联剧团”,在平阳、文成、瑞安及福建省周边地区演出。刘云升和王郭婷是戏剧俱乐部的重要赞助商。1952年,县文化馆将“金夫莲花”更名为“温州红旗京剧团”,推翻了旧的阶级制度,选举团委、代表团团长等行政领导。胡童眼和林桂春当选为正副职。1955年3月,红旗京剧团更名为平阳县京剧团。代表团团长是胡春雷。该剧团共有68名演员,外表清秀,外表丑陋。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交易。最常上演的戏剧包括《牺牲名单》、《坎罗吉》、《失踪的空气斩》和《查法官》。
1956年7月,县委和县政府任命吴晓保为剧团政治顾问。1958年,上海京剧团的张鹤琴和张鹤兰加入平阳京剧团。1958年,平阳京剧团与鲍超一起创作了大型话剧《八一风暴》和李征话剧《长命百岁》,在闽浙边区颇受欢迎。
平阳京剧团(包括豫剧团和粤剧团)分别于1956年和1960年招收了两组学员。这三个剧团分别在温州市和县文化中心招募了100多人并举办培训班。张蔡程、胡少林、陈钱清、杨晓京等学生。其中,张蔡程、杨晓京等。都成了支柱演员。
1963年,平阳京剧团以大型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参加温州现代戏剧节,受到好评。
1966年,剧团完全停止演出。
1969年11月,剧团被撤销,成立了“平阳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成员包括木偶剧团、越南剧团、民间艺术剧团等。吴兆莲是商界领袖,受同年成立的平阳县革命委员会管辖。成员分裂,平阳京剧团的前骨干演员留在文轩剧团,有些去了温州京剧团。
文化宣传小组成立后,开始培训新人,并招募了一批学生,由吴兆莲负责培训。曾邦庆和黄邵鹏担任武术训练。学生们在训练时排练。
1971年,我们开始排练和表演革命样板戏,如《红灯笼》、《沙家浜》、《布谷鸟山》、《平原作战》和《海港》。在中期《红灯记》中,张蔡程扮演李昱和,杨晓京扮演铁梅,张贺兰扮演李奶奶。在沙家浜,叶永扮演郭建光,杨晓京扮演阿青嫂,刘桦扮演胡传魁,张鹤兰扮演沙奶奶。鲍超、郑旭华创作的现代话剧《潘石湾》反映了国防哨兵和国民党军队的抵抗,一经演出就受到好评。剧团排练的样板戏很受群众欢迎。当时,他们游览了温州、福建等地。剧团还连续五年参加省政府组织的春节军事支援和慰问团,受到温州驻军的好评。
应该提到的是,由于当时反对封建政治气氛,作为古装剧表演道具的刺绣袍子首先被烧毁。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服饰,吴兆莲在焚烧时象征性地只烧了几件,并把大部分藏了起来,以便传承下来。

3.短暂辉煌时期
1978年4月,文选队被撤销,平阳京剧团恢复。黄成忠担任主管和导演。有多达70或80名成员。
1978年7月,剧团招收了6名学生,其中包括孔长风、黄秀琴等人。
1979年,京剧团逐渐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为了建造集体宿舍,培养新人,给年轻演员更多的表演机会,剧团分成两组。一组由黄成忠和林桂春领导。大多数成员都是年轻演员,主要群体是1956年和1960年注册的学生。第二团由陈明辉率领,杨晓京率领,由张蔡程、张鹤琴、张贺兰等人以及文选队招募的第三批学生组成。
为了满足群众十多年没有戏剧可看、急需精神食粮的需求,剧团不仅加紧排练,还招募了一批临时演员。突然间,剧团总数达到了100个。剧团继续排练传统戏剧,如《三打白顾靖》、《看玉钏路》、《小凤凰展翅高飞》和《凤还巢》。刘秦分在《小凤凰展翅高飞》中扮演的杨排风也在温州青年京剧表演中获得了相关奖项。
1980年,这两个团合并了。合并后的剧团排练了一部由导演黄成忠和编剧王守昌编剧的新历史剧《中秋节》,由周先清(饰演一个补铁工)、陆慧明(饰演王昭阳)、徐朱静(饰演吴步富)等主演。1983年,该剧参加了温州的三阶段演出,并获得创作和表演一等奖,周先清本人获得一等奖,许朱静获得二等奖。
同期,该剧团还上演了《李铁瓜伊出生》(徐朱静饰演铁拐李)、程金曜秦昭(徐朱静饰演程金曜)和《风神帮》(黄钊元饰演姜子牙,刘华饰演妲)等剧目。1983年,剧团参加了温州职业青年演员会议。刘秀琴和许朱静因个人表演获得二等奖。
1982年,平阳京剧团迁至苍南县文化厅,更名为苍南京剧团。陈明辉担任代表团团长,杨晓京担任代表团副团长。成员们基本上计划去苍南,有些人离开了剧团。不幸的是,平阳京剧团刚刚更名为苍南京剧团,不久剧团就关闭了包厢,停止演出,等待上级的指派。1986年,苍南京剧团正式解散,剧团正式解散,剧组人员分为五个部分。平阳京剧团在苍南只流行了几年就消失了。

4.期待涅槃重生

苍南人不希望京剧团消失。时光流逝。虽然许多人的作品远离京剧,但他们心中的中国文化精髓从未消失。每个人心中都对景强景韵有着深深的依恋。

1988年,苍南成立了以京剧会员为主体,拥有100多名会员的戏曲协会。成立时,王守昌任总裁,杨传进继任。

1996年,原剧团成员齐聚平阳,举行平阳京剧团之友小组活动,庆祝京剧团成立41周年。

2011年,原平阳文选队、平阳京剧团、苍南京剧团在廖宇举行年度同学会。师生们聚在一起反思过去,回到舞台上,为京剧票友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2015年12月,原平阳京剧团成员积极准备重振苍南京剧团的旗帜,成立私营苍南京剧团。他们在市场调研、演出场所、注册程序等方面做了周密的准备。至于剧团的基地,他们与陕西京剧院(驻温)的赵家班进行了合作会谈。他们计划以剧团为基地。苍南京剧团成立后,他们将立即开始改编新的历史剧《戚继光》,以纪念杰出的戚继光将军在创建苍南历史名城金乡——浦庄锁城方面所做的贡献,从而为苍南京剧团翻开新的篇章。

①2009年平阳文宣队(京剧团)历届同学联谊年会合影     ②平阳宣传系统文艺宣传队1981年合影   ③《残月中秋》吴布福(许景祝饰)、贾孝(林万明饰)、贾施贞(张晓微饰)(萧云集/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