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京剧《奇奇党》追求现代性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5:54:30

作品分类:意义  追求  现代性  派对  京剧  海派  艺术  革命  流派  演出  

蓝帆

京剧《奇奇党》追求现代性的意义在于它从一种简单的戏剧类型中突破,尝试在本土转型,表演的舞台化,以及对主流社会革命的实践。奇奇对现代性的追求揭示了作为一种戏剧类型的社会适应变化,也揭示了一种艺术风格本身的现代化进程。

周方鑫创办的七拍京剧是上海京剧的代表,上海舞台表演艺术的代表,上海文化的旗帜。

自1912年3月28日起,麒麟堂(周方鑫)一直在上海桂英原宪演出。为期三天的炮兵表演是《开山府》、《舌战群儒》和《独木关》,这是周方鑫在上海长期演出的开始。1927年,周方鑫加入由田汉担任主席的华南通讯社,并于次年11月出任华南通讯社戏剧部长。在此期间,他还与欧阳予倩和唐怀秋共同演出了欧阳予倩的剧本《潘金莲》。七派继承了谭鑫培、王桂芬、孙菊仙、王小毅、王洪寿等南北艺术大师的精髓,从新文艺中吸收了新的艺术理念和新的艺术方法,周方鑫是表演和剧目最多的京剧演员,不断编辑和演出新戏,也经常为代表性剧目演出和更新。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是七派产生和演变的“轨迹”。因此,京剧七拍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作为戏剧类型的现代性演变过程:一个从改良现代性向革命现代性转变的过程——一个从舞台表演形式的城市化和市民化向革命化转变的过程。

奇奇对现代性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他对城市化的追求上。

传统是一个与现代相对应的概念,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属性可以说是传统的集中表现。周方鑫对海派京剧形成和成熟的贡献首先体现在针对城市化的适应性改进和创新转型上。

民国时期,城市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商业和现代,而农村的主要特征是手工、商业和封闭。

沪剧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城市化——远东主要国际城市上海的现代性,它最能反映民国的现代化进程。换句话说,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缩影,它的工业性、商业性和时代性是沪剧被称为“沪剧”的主要基础和原因。可以说,作为上海京剧流派的代表,七派体现了民国时期上海艺术学院/京剧现代性的积极特征:良性商业、公民性和多元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化、市民化和多元化的现代特征是民国时期上海城市对艺术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消极和消极方面,当然也反映在沪剧中。因此,一些所谓的海派京剧的负面现象——俗戏狗血、暴力真刀真枪、荒诞的风琴排场、色情脱衣舞表演、舞台上怪诞的真狗蛇等等。也是所谓“恶毒的海派京剧”的真实表现,是所谓海派区域现代性的消极方面。然而,由于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现代性,上海京剧的流毒被其“推出”,从而使京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主流”艺术形式,并为中国新艺术体系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换句话说,奇奇对现代性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他对革命的追求上。这构成了海派京剧产生和发展的终极意义,也是京剧“七派”的终极价值——革命现代性成为了七派的核心特征。

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爱国、艺术态度和对民族生存和民族认同的立场构成了七拍京剧现代性的革命维度。

周方鑫一直将艺术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方鑫曾明确提出只有“用戏剧的意志来鼓励观众,这才是戏剧的真正价值”。

1912年9月,17岁的周方鑫为宣传革命演出了《中华民国之花》,1913年演出了《鲛人之歌》,1915年演出了《王莽篡位》,1919年5月21日演出了《学习打孔机》,支持“五四”爱国学生运动,1923年演出了《陈吴声广》,支持“二·七”罢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演出了《洪承畴》,进行批判此后,它改编了《晚明遗恨》,揭露国民党当局醉酒后的梦想和死亡。1933年,晚明遗恨在天津等北方城市上演,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37年“七·七”事变后,七派再次上演“徽秦皇帝”,以此来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公告张贴在舞台的两侧。随后的《文天祥》、《史可法》、《费翔》、《董小湾》和《兀术恨》都是具有民族危机意识的戏剧。七派的代表作,如《四子》、《徐策奔城》、《小河月下追韩信》、《清风阁》、《武龙庭》、《击败燕歌》、《横扫松下书》,也表达了爱国主义的积极主题。他们不仅塑造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也展示了舞台表演与时代生活的现代互动。

由此可见,七拍的现代性在戏剧题材的选择上表现出“让过去为现在服务”的现代性——用过去讽刺现在的现代性,即利用传统戏曲的传统题材来批判当前的政治,以适应当时“国统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这是传统戏曲现代化进程中消除旧价值观的必要手段。抗战和爱国主义成为民国初年七拍京剧追求现代性的主题。

海派艺术是对上海的回应,上海是民国时期远东的一个超大型国际城市。海派艺术的现代性也是上海文化现代性作为地域文化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艺术更多的是反映了民国时期上海的现代性。这也是海派艺术的特殊之处——现代性的地域特征。

然而,京剧七拍的意义显然不止于此。

京剧“七拍”的现代性意义不仅在于它引领了作为京剧“海派”代表和旗帜的京剧“海派”的发展道路,而且在于它在区域京剧风格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七派将自身提升到革命现代性的高度,不仅避免了京剧上海派作为区域性流派的艺术分工的局限,而且将艺术流派带入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大革命的洪流,成为当时艺术流派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京剧艺术家对革命现代性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剧目内容、舞台表演和传播的革命性、民族性和大众性。换句话说,京剧七坊追求现代性的四种表现是:在商业基础上追求大众化,在新奇基础上追求艺术性,在传统基础上追求创新,在改良基础上追求革命。京剧《奇奇党》追求现代性的意义在于它从一种简单的戏剧类型中突破,尝试在本土转型,表演的舞台化,以及对主流社会革命的实践。奇奇对现代性的追求揭示了作为一种戏剧类型的社会适应变化,也揭示了一种艺术风格本身的现代化进程。

七派是沪剧的代表,也是民国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代表之一。“七拍”不仅为京剧的老调增添了新的流派,而且促进了京剧的现代化。七拍的辉煌不仅仅在于一种类型戏剧的辉煌,还在于它在特定类型戏剧的辉煌中的“突破”——突破类型价值的门槛,敞开胸怀顺应时代潮流。京剧七派是艺术现代化进程中革命精神作为传统艺术风格的体现。

(作者是上海大学的教授)

周信芳创立的麒派京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