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唱人生中的一出大戏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5:53:17

作品分类:一生  京剧  学习  表演  当时  观众  毕业  演出  演员  戏曲  

“过去,洪亮和孟光很般配,但现在刘旺还是很喜欢。是周郎暗中嘲笑奴隶的哥哥,使自己一枝独秀。”窗帘后面响起了委婉的西皮慢板。孙尚香,由当代著名京剧艺术家、程派后裔迟小秋饰演,戴着镶珍珠的凤冠,穿着浅绿色长袍。她的袖子卷了起来,赢得了整个房子的喝彩。

为了庆祝中国戏曲学院优秀年轻京剧演员研究生班(以下简称“青岩班”)成立20周年和北京长安大剧院重新开放20周年,包括毕业于青岩班的迟小秋在内的1~6个班的学生在长安大剧院表演了著名的京剧《龙凤盛世》。在向青岩班和长安大剧院赠送生日礼物时,“回忆过去学习歌剧的经历,回顾经典遗产,重新制作今天最好的作品。”

"在这一行工作中,一个人只能通过努力学习."

"这出戏通常只在遇到节日时才演唱,而且通常唱得较少。"我从11岁开始学戏剧已经40年了。迟小秋不记得他唱了多少次,也练过多少次《富贵龙凤》。

一些观众称赞道:“迟老师的形体歌唱真的很到位,练习时间不长。”迟小秋感慨道:“学会唱歌,时间就会过去。”

迟小秋小学四年级进入辽宁省阜新戏曲学校京剧班。20世纪80年代初,京剧非常受欢迎。迟小秋来到上海,作为服务员向京剧大师王吟秋学习。

“坐在旁边,看他手拉手教别人。我会带一个小笔记本来记住老师教我的东西。”因为只有三个月的学习时间,迟小秋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虽然她无法得到王吟秋的个人指导,但她仍然记下了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回家一次又一次地练习,而且经常汗流浃背。

11月的上海,天气寒冷多雨。因为不能在家练习,迟小秋每天早上4:30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室外阁楼练习,经常冻得发抖。直到早上6:30阁楼被锁上,她才回到房间,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审计。

"在这一行工作中,一个人只能通过努力学习."现在迟小秋已经成为著名的京剧演员。在她掌权之前,她会像练习时一样,努力找出自己的角色。在孙尚香的表演中,迟小秋也很熟悉走路和唱歌,练习数字和唱歌。

在剧中扮演乔萱的朱强是马派著名的老演员。他什么都想了,因为他没钱学这出戏。

“我买不起票,所以我在三四点钟跑到剧院的后台,藏在厕所里。当观众进来时,我跟着他们找到一个没人坐的地方。有人来的时候,我让他们来了。”每次去剧院,朱强都会和剧院工作人员打一场“游击战”。有时没有他的空间。他只能躲在角落和柱子后面。

在沈阳京剧剧院学习戏剧时,每当剧团来沈阳演出时,朱强都会去看。十年来,他见过所有来沈阳演出的京剧剧团。“珍惜每一出戏。持续3到5天。如果你错过了,就没有地方可看了。”每次朱强都会带着录音机、笔和纸来记录整部戏,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听。他会当场抄写他能学到的每一个地方,以免“错过”。

“回到烤箱”并再次学习以丰富角色。

从沈阳京剧学院毕业后,朱强成了沈阳京剧剧院的明星。198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殷乔岳、迟金生、马崇仁等经典剧目《英雄会见、借东风》、《赵孤儿》、《龙凤盛世》。

1996年,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朱强觉得自己的改进空间已经到了瓶颈。他选择暂时不在舞台上表演,并被青岩班录取继续训练。他也成为青年研究班的首批学生之一。

青年研究班的成立与当时的京剧环境密切相关。受十年内乱影响,京剧演员人才匮乏,大部分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广根倡导成立青年研究班,希望培养一批歌剧表演高级人才,成为歌剧艺术的骨干和领导者

“当时剧团不太忙,演出也不多。我很少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在青年研究班学习了三年后,朱强说他已经获得了很多,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向其他几代京剧学习。他请杰出的京剧前辈向更多的人展示他的表演。“对我们来说,研究生班的平台给了我们展示、发展和成长的舞台。”

在朱强进入青年研究班的同时,也有“叶学派”李宏图的后代。

“对演员来说,30多岁是他们事业全面展开的时候,他们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赢得了许多重要奖项,但当时很多人不想这样做。”李宏图在被青年研究班录取之前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当时他很困惑,因为京剧的环境和低收入。

只是在初中三年的学习期间,他才恢复了内心的坚定。“我们是一群来自不同剧团的人。我们也有一定的表现标准和舞台实践经验。我们相互交流和讨论,并发挥彼此的最大潜力。”

李宏图认为,在过去,戏剧学校更注重技术技能的培训,而青年研究班加深了他们的文化遗产,巧妙地加深了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并发挥了更充分的作用。

“艺术向这个时代的人们展示。没有进步和发展,艺术很容易被时代抛弃。”从青年研究班毕业后,李宏图试图改编一些传统戏剧,为京剧时代增添活力。毕业两年后,他获得了第18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让游戏与时俱进

当迟小秋从青年研究班毕业时,他的论文是“了解观众可以提高自己”。她19岁时获得了梅花奖。她很早就出名了,经历了京剧行业的兴衰。她见证了京剧在过去40年的发展和变化。她非常重视歌剧迷的传承。“如果你不取得进展,你就会回去。观众的标准和品味也在提高。我将永远监督你。”迟小秋说,他已经受观众洗礼很久了,看着剧团的粉丝慢慢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黑发”正在进入剧院。

几十年来,迟小秋一直住在离歌剧很近的地方。他看了所有经典京剧表演,并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在青年研究课上,迟小秋等专家精简了程弼的代表作《索林胶囊》,将表演时间从2小时40分钟浓缩到2小时15分钟。“完善破碎的场地,让观众一口气看完。情节更合理,舞台更干净。”迟小秋说,她一直坚持从演戏和看戏剧中寻找灵感,整理和创新传统经典戏剧,让戏剧与时俱进。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京剧的保护和传承。京剧逐渐进入教科书和学校,各种流派的京剧艺术家也在不断地从事普及和推广活动。

“喜欢京剧的年轻人可以很多!如果它能打动观众,许多人想坐飞机去看京剧。”朱强笑着说道。

他相信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会有喜欢流行歌曲和歌剧迷的人。京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得到推广和保护,在经济等方面给予补贴和保障。“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了解民族文化逐渐接受京剧艺术。”朱强希望有更多的渠道让各界人士接触京剧,走进剧院,感受京剧的魅力。

实习生张君斌,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新疆来源:中国青年报(03版,2016年10月23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