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第六届中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5:48:23

作品分类:毕业  演员  青年  京剧  优秀  届中  戏曲  学员  演出  流派  

《木各寨》、《赵氏孤儿》、《碧波仙子》和《三贼令》...北京长安大剧院陆续出现了精彩的京剧剧目选段,展示了不同专业和流派的艺术风格,并欢迎京剧教育传承模式的再次接受。7月2日,第六届优秀年轻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在北京开幕。在7月11日起的10天内,来自15所高校的47名“青年研究班”研究生将演出45部京剧和1部昆曲,编排整齐,类型多样。

今年的优秀年轻京剧演员研究生课程由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赞助,中国戏曲学院主办。自1996年第一届以来,“青年研究班”已经举办了六次,成为京剧高端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注册的229名学员中的大多数现已成为各高校表演和教学的骨干。仅前五届的179名学员中,就有79名获得了中国戏剧奖和梅花表演奖,这让一些人说中国京剧自1996年以来就进入了“青年研究班”时代。记者了解到,“青年研究班”的32名参与者在“青年北京大赛”中获得金牌,17名获得银牌,其中绝大多数是“80后”青年演员。

2016年,在“青年研究班”庆祝成立20周年之际,“青年研究班”的几位新老学生在20天的20场精彩剧目表演中,向社会展示了京剧传承的整齐阵容。媒体的描述充满了喜悦、喜悦和期待。在本次毕业公演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兼“青年研究班”老班主任张观用“三个变化”总结了“青年研究班”的影响:“第一,演员在剧团和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有所提高;第二,专业水平有所提高。第三,作为行业领导者,自我意识有所提高。如果说前三期培养跨世纪人才,后三期培养新世纪的领军人才,这一期的许多学生起初可能还很年轻,但现在已经逐渐成长为各剧团的骨干演员。”

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传统师徒传承经验与现代戏曲教育模式相结合,是以往所有“青年研究班”办学的主要经验。中国戏剧学院院长巴图(Batu)表示,自2014年第六届“青年研究班”开学以来,已有80多名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向学生授课。三年来,全国各地共教授京剧戏剧500余部,教授文化理论课20余门,组织专题讲座30余场,组织教学报告和表演100余场,形成了校企联合办学、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培训与文化理论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成效显著。

在大规模的现代教育环境中,歌剧演员的培养在歌剧教育界引起了许多讨论。过去,没有舞台实践和观众,歌剧演员不可能成为“号角”。然而,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也是大势所趋。我们做什么呢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说:“许多演员已经是剧团的骨干和主角。如果他们全职学习,他们可能会逐渐失去他们的角色和观众。“青年研究班”(Youth Research Class)采用学院和剧团相结合的方式,让演员们兼职学习,有演出时继续返回剧团演出。这项研究也将在演出时进行。这确保了学习和表现都不会中断。这真是“青年研究班”的一个创新。"

“国家京剧剧院的傅甲,京剧剧院的窦小轩,上海京剧剧院的蓝天……”张观非常熟悉“青年研究班”的学生,他们在各种京剧表演团体中逐渐成长并处于领先地位。在他看来,兼顾继承与创新、德艺并重、坚持学院与团体相结合、采用开放学校都是“青年研究班”重要的办学经验。“学校的教学需要舞台实践的认可,但学校不能组织这么多演出。这时,每个学校团体都承担了组织演出的责任。各剧团积极配合学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观说。

此外,“青年研究班”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采用接受和评论制度。每当学校组织公开演出、参观或剧团为学生和剧团演员组织演出时,中国戏剧学院将有教师对评估进行评论,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在,张观给学生们的评论足以成为一本小册子。

比之前的课程更突出的是“青年研究班”有更多的业务和流派。中国戏剧学院京剧研究所所长赵静波说,武术产业的逐渐活跃是一个特征,比如武周,一些演员已经逐渐成为演员。还有学校,不仅限于梅上城和张勋。王瑶卿、关苏爽、赵燕侠等学校,以及萧声的叶氏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显示出各种各样的学校和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了解到,第六届“青年研究班”毕业典礼将于7月12日在中国戏剧学院举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