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京剧服装:依赖(部分)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7:13:14

作品分类:局部  服装  京剧  营口  艺术  不是  历史  不同  传入  

 

前几天我从画店拿回来,放在办公室里。

这不是画,这是刺绣。这不是普通的刺绣,这是歌剧服装。这不是一套普通的歌剧服装。这是从营口京剧团丢弃的戏服中发现的。

人们一直认为这些旧服装是通过真丝经纬来透气的。甚至有回声。尽管尘封了几年,铿锵的黄皮仍在名为“盛达三江八民”的旱涝码头回响。当歌剧传入营口近300年后,我似乎看到一代又一代的歌剧人“走出去”和“走进去”,走进了无限的历史深处。

清代辽河粮食运输兴起时,河北梆子在严济的推动下流入营口。后来,它以“两盆”的形式在大厅、餐厅、席子和露台上表演,与京剧同台演出。19世纪末,冀东莲花瀑布传入营口,与东北民间、二人转等艺术形式融合。中国平剧在这里逐渐成熟:“小拆”向“大拆”过渡,军民事务开始做好准备。鞠萍戏曲活动历史最悠久的剧团——李祥子共和班开始接受女弟子,从此“平腔罗子”出国。营口成为平剧四大演唱基地之一。在“升平舞台”或“小红楼”中,芙蓉花和刘红霞把悲伤或欢乐的哭喊声传入中国鞠萍的记忆中。

1958年,鞍山京剧团的一个表演队来到营口,成为营口京剧团的原队。目前,还无法确定是哪个武术学生在这个框架里穿的。回想那一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庄严的身影,英俊,前卫,伴随着水池的五彩缤纷的声音翩翩起舞?站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多少汗水已经干涸,换取“四振一姿”的掌声。多少脚印消失了,但它们无法抹去这么多人的脚步。有些东西不应该及时丢失。2004年,我组织营口“老戏曲艺术家档案抢救工程”。五年后,12位老艺术家中的三位已经离开了。

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选择中,歌剧面临的尴尬是不可避免的。旧服装所承载的信息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解释。当然,也有人鄙视这种观点。我愿意虔诚地珍惜它们,即使它只是一部分或一个角落。(我的远方1972)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