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京剧 » 正文

八大样板戏《蒋龙之歌》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17:11:47

作品分类:八大  影片  《龙江颂》  江水英  矛盾  江青  京剧  毛泽东  

《龙江颂》 

蒋龙之歌:未经江青考试通过

陈忠和,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出生于福建省龙海市。在他的自传《嘲笑生活》中,他说,“在我的记忆中,龙海在全国有许多名人和事件。我的家乡曾经有一部著名的戏剧,叫做《蒋龙之歌》。后来改为“革命现代样板戏”,移植到京剧中,并制作成电影。故事的原型和背景也在龙海。然而,《蒋龙之歌》的女主人公姜水·英却是一个在家乡的男人。”

《蒋龙之歌》正是在龙海市邦山镇讲述这个故事的。

1963年,当时还是“县”的龙海县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为了与灾难作斗争,全县人民以与天战斗、与地战斗的英雄精神,团结在大江大河和抗旱的艰苦斗争中。九龙江西江截流期间,邦山公社做出了自我牺牲,淹没了1300亩麦田和稻田,确保了截流工程的成功。这种顾全大局的精神被称为“邦山风”。

这一事件在被《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报道后迅速蔓延开来。基于这个故事,福建话剧团很快创作并推出了戏剧《蒋龙之歌》。该剧的故事地点改为玉溪人民公社龙江大队。英雄是龙江大队支部书记郑强。他发扬共产主义作风,说服大队长林·李奔封锁河道,淹没田地,抢救公社的旱田。演出后,受到观众的欢迎。在1964年2月中国戏曲协会举办的座谈会上,曹禺先生肯定了这部戏剧和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激流勇进》,并写了一篇特别的文章加以推荐。不久,江青介入该剧,并指示上海京剧剧院改编成同名京剧。在随后的改编中,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没有小的变化。

京剧《龙江之歌》最大的变化是龙江大队党支部书记郑强已经“改造”成了女书记姜水英。落后的大队长也改名为李志天。在创作之初,一些创作人员认为该剧反映了一场拦河抗旱的战斗,应该突出人与自然的矛盾。为了渲染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他们特别为姜水和水影设计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阴谋,通过拆毁房屋和提供柱子来拯救大坝。然而,这种适应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他们认为,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承认,“阶级斗争失去了”,矛盾和冲突就不会加强,姜水·英的英雄形象也就不够清晰。因此,剧本的主线被改成了蒋水影和李志天的思想斗争。通过一系列戏剧性的冲突,各种矛盾汇聚在江水影面前,使她在寻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凸显出自己的光辉形象。

这部戏是江青“挑选”出来的,然后改编成京剧,然后自然地被搬上银幕。

江青把拍摄任务交给了“值得信赖”的北方电影厂。导演和摄影师仍然使用他们的老搭档谢铁力和蒋倩,他们在拍摄样板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两个真的很擅长这个,他们花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来“修复”这部电影。令他们欣慰的是,这部电影的色彩基本上符合“主角”的艺术追求。

江青对电影中的“配色”一直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在色彩上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她在拍摄《蒋龙之歌》之前特意让电影剧组看了墨西哥电影《冷心》,这样创作者就可以学会色彩的使用。《蒋龙之歌》是一部带有风景和各种植物的乡村戏剧,为色彩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了迎合“酋长”对绿色的特别偏好,也为了满足“绿色”的要求,电影摄制组特别设计了一个立体的“绿色”,里面有嫩草和幼苗,还有翠绿色的柳树和芦苇。各种绿色在屏幕上以不同的级别显示“绿色”样式。

这部电影拍得很快,审查过程出乎意料地快,甚至违反了规定。没有江青的检查,这部电影就被批准了,毛泽东亲自点头表示同意。原来,毛泽东在电影等待审查的时候看了这部新电影,称赞了剧中的龙江风格。很快,这部电影就顺利上映了。事实上,这部电影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1972年7月,毛泽东专门为姜水·英的演员李炳淑举办了一场晚宴。吃饭时,毛泽东感叹“现在戏剧和文学作品少了”。这篇演讲是在媒体报道后展开的。它向电影制作人发出了一个信号,即恢复故事片拍摄已经不远了。(刘一帆蒋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