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晋剧 » 正文

高崔莹:西部太原市山西剧团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5:51:23

作品分类:太原市  高翠英  晋剧  戏剧  演员  艺术  表演  演出  著名  练功  

 

高崔莹,女,陕西省汾阳市肖家庄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五届梅花奖获得者。

高崔莹现为太原实验山西剧院名誉院长和山西CPPCC成员。曾任山西省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同盟第八届全国代表、NLD山西省委员会委员、NLD太原市委员会副主席、太原市第七、八、九、十届CPPCC常务委员会委员。

高崔莹从事京剧艺术已经有50多年了。10岁时,她从一位老师那里学习艺术,专攻京剧布鲁斯和花旦。她谦虚谨慎,追求完美。著名剧作家曹禺在看完她的表演后评论道:“骊若洪净和万若友龙。”著名导演李子贵评论道:“高崔莹突破了师徒模式,进入了真正的艺术创作领域。”

宁夏著名的京剧《京剧蓝调班史超》,教她“刘金鼎沙寺门”;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苏爽对她主演的《杨雪袁茵》给予了认真的指导。四位著名的京剧演员,梅兰芳、段秋艳、荀慧生和尚晓云,都相继前来讲学。高崔莹向他们学习,受益匪浅。尚晓云老师非常欣赏她的表演,并递给她著名的话剧《赵军初赛》。1960年,高崔莹带着她的学校游历了云贵川七省一年零一个月,与其他省市的剧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大大拓宽了她的艺术视野。

1983年,她在金剧《英俊三分》中扮演穆桂英。她不仅是拥有伟大英国资本和智慧的武装部队总司令,也是一个天真而温柔的少女,被带到了银幕上。

1982年,他在丰台关扮演张秀英。他的机敏、敏捷、优雅和朝气蓬勃充分表达了这位女英雄对国王的忠诚和对丈夫的爱,他的勇敢和决心,以及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于他人摆布的一般风度,赢得了该省中青年演员表演一等奖。同年,她主演了金剧《大刀王怀女》,并获得了太原歌剧表演优秀奖。

1984年,高崔莹在新历史剧《王琦·拉马尔》中扮演钟无艳,并在全省金歌剧复兴中获得该演员一等奖。

高崔莹在她50年的舞台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女英雄,如穆桂英、梁宏宇、张秀英和王怀女,她们不仅擅长持剑夺戟,而且擅长系旗,她们的打斗非常精彩。她看起来很漂亮,声音很小。她是一名优秀的演员,能很好地跳舞和唱歌,并全面发展。

今年是高崔莹50年的职业生涯。在过去的50年里,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努力练习,热爱生活。

她是国家一级演员,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1998年中国香港“世界中国艺术奖”获得者。她享有“世界杰出中国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和“三金第一刀马”的美誉。

高崔莹来自山西省汾阳市肖家庄。1954年,11岁的高崔莹被著名的山西戏曲考官牛桂英选中,进行即兴表演“采花”、“捉蝴蝶”。她成功地被太原新新歌剧院集团培训班录取。1955年,该班与太原市人民剧团山西戏曲训练班合并成立太原戏剧学校。高崔莹调到学校学习。龚道马和华丹成了学校的优秀学生之一。高崔莹在校期间先后接受了李芳如、刘顺年、牛桂英、王绍楼等著名教师的教学,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她还从著名的川剧艺术家杨友和、曾荣华那里学到了扇子和袖子的技巧。她听了四位著名京剧演员的课程。1958年,她目睹梅兰芳大师精湛的表演,并得到歌手郭蓝瑛和著名艺术家王余庆的指导,大大提高了她的技艺。

1961年,高崔莹把尚晓云作为她的老师。第二年,尚先生把他的杰作《韩费明昭君的离去》交给了她,使她领略到尚派艺术的美丽和深度,为她后来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歌唱方面,高崔莹曾向山东大学艺术系声乐老师学习,掌握了“深呼吸,高位”的科学发声方法,即在歌唱中运用传统戏曲的“腹”运法,从而达到完美的发音和圆润的嗓音。

在运动方面,她是学校里一个著名的实践者,她“想玩但不想死”。她有一种坚持学习的“坚韧”精神,被昵称为“钢棒”。除了在黎明前起床,按照学校的规定每天锻炼三次,踢腿,放低腰,托住上身,扯腿,在球场外跑步之外,她还练习“私人锻炼”。学生们一个接一个上床睡觉后,她把铁沙袋绑在腿上,背在身上,肩上放两个装满清水的木碗,在月光下绕着田野跑。最后,她练习了真正的跑步技巧,没有任何渗漏。

特别是,一旦她走在“桌子的前轴”上,她就会用力从桌子上摔下来,腰部重重地撞到桌子的一角,导致腰椎受伤。然而,第二天她默默地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仍然出现在集体训练场上。

1961年12月,高崔莹毕业于太原戏剧学院,被分配到太原实验金剧集团工作。经过20年的舞台艺术实践,她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许多古今女性形象。这些图像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身份。高崔莹能传达人物的神,表达他们的感情。没有共同之处。她最擅长的是扮演古代女性的英雄形象,她们能打得好,既有智慧又有勇气。她已经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在表演中,她从生活中进入角色,并试图使角色的表演更像生活和角色。因此,观众回应道,“我们看得越多,我们想看得越多,我们听得越多,我们就越喜欢听。事实上,我们永远不会厌倦观看,也不会厌倦聆听。”

1987年,当高崔莹45岁时,她毅然决定去北京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并以令人震惊的表演获得中国戏剧第五届梅花奖。

现在,为了培养和造就晋剧的接班人,高崔莹正在发挥园丁的精神,精心传播艺术,无怨无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