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晋剧 » 正文

金曲著名音乐家田九云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5:50:52

作品分类:著名  田九云  晋剧  山西省  太原市  演奏  丁果仙  胡胡  较大  

田九云 田九云(1911——1977)山西省榆次市北田镇南田村人。出生于鼓手之家其爷爷田站年会吹唢呐、管子、笙,父亲田真喜,除擅吹唢呐、笙之外,还会拉胡胡。田九云(小名三娃)与其兄会娃(大号田九贵)从小随爷爷、父亲一边学艺,一边从艺,一家三代干鼓行。1926年田氏二弟兄一同进入梨园行,首先入太谷县宝生木偶戏班,后基本上是一两年一换班,除了住过山西省的榆次、阳泉、太原等地的戏班外,还涉足过河北省井陉、石家庄、张家口等地的戏班。田九贵曾先后为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狮子黑(乔国瑞)、小果子、梁小云等名家司鼓。田九云主要为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刘致和等名家操琴。通过多年的演奏实践,在中路梆子界,逐渐形成了以田九云为代表的激越豪放的操琴风格。田九云拉胡胡的声音洪亮,穿透力很强。这与他的坐式、所用的胡胡型制、以及持琴、持弓法是大有关系的。田九云操琴的坐式用搭腿式,琴杆略斜。他所用的胡胡,琴壳的上表面面积较宽,触弦量较大。演奏时腕部动作较大,弓量也较大,常用弓段更偏向中弓,慢速度时几乎用到全弓,因而发出来的音色就更为洪亮饱满,音量也更大。田九云的左手指法特色是:拉颤指、从来不压揉,只用滚揉(一般在“4、7音上),指法多用简字,所以他所演奏的旋律比较简约,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陈述风格。田九云(1911-1977)来自山西省榆次市北田镇南天村。他的祖父田展出生在鼓手家里,演奏唢呐、管子和笙。他的父亲田震Xi演奏唢呐和笙,他也演奏胡胡胡。田九云(昵称三娃)和她的妹夫(tuba Tian Jiugui)年轻时和爷爷、爸爸一起学习艺术,他们打鼓三代。1926年,田的两个兄弟一起进入梨园。他们先是加入太谷县宝生木偶剧团,然后一两年换班一次。除了山西榆次、阳泉和太原的剧团外,他们还涉足河北省井陉、石家庄和张家口的剧团。田九贵曾为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狮子黑(乔郭蕊)、小果和梁晓云担任鼓手。田久云主要为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刘志和等著名艺术家演奏钢琴。经过多年的演奏实践,以田九云为代表的豪放风格逐渐在梆子圈内形成。田久云的声音响亮而刺耳。这与他的坐法、胡式体系、钢琴握法和弓握法有很大关系。田久云钢琴演奏的坐式风格采用骑马式,钢琴杆略微倾斜。他使用的胡虎具有更宽的上表面面积和更多的线接触。玩的时候,手腕移动得更多,弓的数量也更大。常用的弓段更倾向于中间弓,几乎全弓都是低速使用的,所以发出的音色更响亮、更饱满,音量也更高。田久云左手指法的特点是拉颤抖的手指,从不按压揉捏,只滚动揉捏(通常在“4或7个音调上),指法使用简单的字符,所以他弹奏的旋律相对简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风格。

1954年,太原新新剧团排练了现代戏剧《刘音的故事》。他演奏了所有传统的唢呐曲调和改良的唢呐曲调。同年,当第一场山西歌剧音乐会举行时,他受到了广泛的赞扬。田久云不仅因弹钢琴而受到好评,还参与了现代戏剧的音乐咏叹调设计,如《小女婿》、《艺术海中的深仇》、《新四爷》、《喝面条叶》、《小二黑的婚姻》、《刘印记录》、《刘胡兰》等传统戏剧,如《生死卡》。他弹钢琴来伴奏上述剧本的录制和填充。此外,1958年,当他排练戏剧《生死卡》时,他创作了丝弦曲子《黄欢贝》。一些剧团把它命名为“九曲云”,以纪念老艺术家田九云。

1959年4月20日,田久云的《丁果仙》和太原晋剧集团的其他成员被调到山西实验剧院晋剧集团。由于工作需要,田久云被留了下来,转到太原戏剧学校任教。他的哥哥田九贵也在1960年转学到了这所学校。到目前为止,田久云已经结束了他的演奏生涯。田九云的“热爱戏剧就像生活”煞费苦心地给他的两个儿子取名为田文茜和田希武。田文茜现在是山西金剧院的二等小提琴手,而他的二儿子田喜武是太原实验金剧院的二等鼓手。他的儿媳妇也是梨园人。大媳妇马娄宇是山西晋剧一等学生,也是丁(郭喜安)的弟子之一。山西汾阳二媳妇刘树军从汾阳县严武镇向郭阳城(郭蓝瑛启蒙老师平遥)学习,现为太原实验金剧院二等演员。他的孙子仍从事文学艺术,田久云于1977年逝世,享年66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